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知不覺到來的成語

形容不知不覺到來的成語


1不倫不類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釋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範。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出處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2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釋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隻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3光陰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釋 時光流逝像飛箭一樣迅速。比喻時間消逝得極快。

出處 前蜀 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4白駒過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釋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5潛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 潛:暗地裏;不見形跡。指人思想、性格在長期的外界影響下;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6不知不覺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釋 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聖賢之學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覺自然做得徹。」

7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釋 不慌張;不忙亂。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隻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8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9不尷不尬 [ bù gān bù gà ]

解釋 「不」是襯字;無實際意義;尷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舉動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處境窘迫;辦事被動;左右為難。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薛蝌)及見了寶蟾這種鬼鬼祟祟不尷不尬的光景,也覺了幾分。」

10日月如梭 [ rì yuè rú suō ]

解釋 日和月像穿梭似地運行。比喻光陰過得快。

出處 宋 高登《東溪集 朱黃雙硯》:「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討不及,朱黃敢怠。」

11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釋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12光陰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解釋 荏苒: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指時間漸漸地過去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雙是新春。」

13不即不離 [ bù jí bù lí ]

解釋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後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出處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14不癡不聾 [ bù chī bù lóng ]

解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出處 《宋書 庾炳之傳》:「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15耳濡目擊 [ ěr rú mù jī ]

解釋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明 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16耳染目濡 [ ěr rǎn mù rú ]

解釋 染:沾染;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7回:「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17耳濡目及 [ ěr rú mù jí ]

解釋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明 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18不豐不殺 [ bù fēng bù shā ]

解釋 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禮器》:「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

19低聲下氣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釋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裏隻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20無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釋 奈何:如何;怎麼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21亦步亦趨 [ yì bù yì qū ]

解釋 亦:也;步:行走;趨:快走。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後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22醉生夢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釋 像在醉夢中那樣糊裏糊塗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而頹廢、沉淪。

出處 宋 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23無聲無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釋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出處 魯迅《書信集 1047 至胡風》:「一到裏麵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

24不幹不淨 [ bù gān bù jìng ]

解釋 淨:潔淨。指粗俗,下流。淫亂的婉辭。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回:「不知是那裏附學的學生,倒欺負他,裏頭還有些不幹不淨的話。」

25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26左右為難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釋 無論怎麼辦都有困難。指處於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

27傾國傾城 [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

解釋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8難言之隱 [ nán yán zhī yǐn ]

解釋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出處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鬱難言之隱。」

29裝聾作啞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釋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出處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30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釋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31為非作歹 [ wéi fēi zuò dǎi ]

解釋 做種種壞事。為:做;歹:指壞事。

出處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我且拿起來,隻一口將他吞於腹中,看道可還有本事為非作歹哩。」

32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解釋 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33再接再厲 [ zài jiē zài lì ]

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即「礪」;磨快。原指雄雞相鬥時;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現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

出處 唐 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34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解釋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出處 《國語 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35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36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釋 形容沒有拘束;十分安閑舒適。

出處 唐 釋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

37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釋 隻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鬆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38寬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釋 寬宏:度量大。形容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寬洪大量」。

出處 元 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39仗勢欺人 [ zhàng shì qī rén ]

解釋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種權勢欺壓別人。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他憑師友,君子務本;你倚父兄,仗勢欺人。」

40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解釋 心裏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二七章:「毛人鳳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來回走著。」

41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42發憤圖強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隻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43不上不下 [ bù shàng bù xià ]

解釋 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

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達生》:「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44不緊不慢 [ bù jīn bù màn ]

解釋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45不破不立 [ bù pò bù lì ]

解釋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鬥爭是生死鬥爭。」

46不陰不陽 [ bù yīn bù yáng ]

解釋 比喻態度不明朗,模棱兩可。

出處 京劇《沙家浜》第四場:「他神情不陰又不陽。」

47人來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於應酬。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48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釋 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出處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49一生一世 [ yī shēng yī shì ]

解釋 一輩子。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試窘》:「這樣一撞,就撞著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隻是這樣嘴巴骨。」

50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51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釋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

出處 宋 黃庭堅《王純中墓誌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52端端正正 [ duān duān zhèng zhèng ]

解釋 形式上、結構上或安排上協調相稱,正正規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53默化潛移 [ mò huà qián yí ]

解釋 同「潛移默化」。

出處 明·呂坤《呻吟語·治道》:「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54不雌不雄 [ bù cí bù xióng ]

解釋 不陰不陽。指態度曖昧。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合寄姐說了幾次,他又不雌不雄。」

55不蔓不枝 [ bù màn bù zhī ]

解釋 蔓:蔓延;枝:生枝節。原指蓮莖不蔓延也不分枝。

出處 宋 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6不茶不飯 [ bù chá bù fàn ]

解釋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處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 玉簪記 秋江送別>》:「霎時間雲雨暗巫山,悶無言,不茶不飯,滿口兒何處訴愁煩。」

57不豐不儉 [ bù fēng bù jiǎn ]

解釋 指不奢不儉,多少合宜。

出處 見「不豐不殺」。

58不偢不倸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釋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處 明 蘇複之《金印記 周氏回家》:「婦婿功名不遂回來,一家不偢不倸。」

59不瞅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釋 不看也不答理。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隻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把我們不瞅不睬;我們沒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

60一家之主 [ yī jiā zhī zhǔ ]

解釋 家庭的當家人。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61挨餓受凍 [ ái è shòu dòng ]

解釋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長順兒又每月由高亦陀那裏給她領十元的‘救濟費’。她一時不至於挨餓受凍。」

62悄無聲息 [ qiǎo wú shēng xī ]

解釋 悄:靜。靜悄悄的,聽不到任何聲音。指非常寂靜。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4回:「此時再聽,就悄無聲息了。」

63不哼不哈 [ bù hēng bù hā ]

解釋 不言語,該說而不說。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68章:「馬之悅仔細地看著,不哼不哈,心裏懸著的那塊石頭,穩穩地落了下來。」

64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麵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隻是不理不睬。」

65今生今世 [ jīn shēng jīn shì ]

解釋 此生此世。謂有生之年。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這歪剌骨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幹罷!就當麵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66不稼不穡 [ bù jià bù sè ]

解釋 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出處 《詩經 魏風 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67不間不界 [ bù jiān bù jiè ]

解釋 見「不尷不尬」。

出處 《朱子語類》卷三四:「聖人全體極至,沒那不間不界底事。」

68不瞽不聾 [ bù gǔ bù lóng ]

解釋 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出處 語出《太平禦覽》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諺雲: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

69貴不召驕 [ guì bù zhào jiāo ]

解釋 見「貴不期驕」。

出處 唐·杜牧《岐陽公主墓誌銘》:「貴不召驕,富不期移,是此四者,倏相首尾。」

70耳聞目染 [ ěr wén mù rǎn ]

解釋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於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71耳習目染 [ ěr xí mù rǎn ]

解釋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72潛移暗化 [ qián yí àn huà ]

解釋 見「潛移默化」。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73不得不爾 [ bù dé bù ěr ]

解釋 得:能;爾:如此。不得不這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司馬芝傳》:「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

74典章文物 [ diǎn zhāng wén wù ]

解釋 指法令、禮樂、製度以及曆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出處 《明史·文苑傳·徐一夔》:「幸而天曆間虞集倣六典法,纂《經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備。」

75不古不今 [ bù gǔ bù jīn ]

解釋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出處 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76不揪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釋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1回:「賊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許你罵他!」

77不葷不素 [ bù hūn bù sù ]

解釋 葷:指魚肉類食品。形容不上不下,不成樣子。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教他奴才好藉口,你放在家裏,不葷不素,當做甚麼人兒看成?」

78不存不濟 [ bù cún bù jì ]

解釋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樣子。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七卷:「不存不濟,香肌瘦損,教俺縈方寸。」

79不當不正 [ bù dāng bù zhèng ]

解釋 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80潛濡默化 [ qián rú mò huà ]

解釋 猶潛移默化。

出處 劉揆一《黃興傳記》:「今就湘省而論,軍學界革命思想,日見發達,市民亦潛濡默化。」

81潛濡默被 [ qián rú mò bèi ]

解釋 猶潛移默化。

出處 明·文征明《王武寧去思頌》:「惟夫浚德淵微,潛濡默被,出於至誠,而泯於無跡。」

82舍正從邪 [ shě zhèng cóng xié ]

解釋 舍:放棄;邪:不正當,不正派。舍棄正當的事不做,而去幹邪惡的勾當。

出處 漢·仲長統《昌言》:「乃舍正從邪、背道而馳奸,彼獨能介然不為,故見貴也。」

83貴不期驕 [ guì bù qī jiāo ]

解釋 謂顯貴的人盡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出處 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84不今不古 [ bù jīn bù gǔ ]

解釋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出處 西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範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85不憤不啟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釋 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86不悱不發 [ bù fěi bù fā ]

解釋 悱:心裏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87不揪不采 [ bù jiū bù cǎi ]

解釋 不理睬。

88不毒不發 [ bù dú bù fā ]

解釋 不受淩辱就不能發奮圖強。

出處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折:「你丈人搬調你渾家,故意的索休索離,大雪裏趕你出去,男子漢不毒不發。」

89不管不顧 [ bù guǎn bù gù ]

解釋 指對人不照料,也指舉動莽撞,不顧別人。

90不饑不寒 [ bù jī bù hán ]

解釋 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出處 《齊桓晉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91目濡耳染 [ mù rú ěr rǎn ]

解釋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92不明不暗 [ bù míng bù àn ]

解釋 明:明亮;暗:昏暗。事實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麼明顯,也不怎麼秘密。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93位不期驕 [ wèi bù qī jiāo ]

解釋 指地位高了,就會驕傲。

出處 《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偽。」

94不軌不物 [ bù guǐ bù wù ]

解釋 軌:軌道,引申為法規;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規和不合乎法則。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95不皦不昧 [ bù jiǎo bù mèi ]

解釋 皦:清白、清晰;昧:糊塗。形容恍恍忽忽,難以捉摸。

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

96不打不相識 [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

解釋 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97不打不成器 [ bù dǎ bù chéng qì ]

解釋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沒出息。

出處 艾煊《大江風雷》第二部:「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罵都可以,就是不要將就他。不打不成器……」

98不打不成相識 [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 ]

解釋 指經過交手,彼此了解,結交起來就更投合。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99神不知鬼不覺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

解釋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出處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