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立刻消失的成語

形容立刻消失的成語


1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2無影無蹤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釋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處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裏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3不可磨滅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釋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4一筆勾銷 [ yī bǐ gōu xiāo ]

解釋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麵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出處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5煙消雲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釋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雲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雲消霧散」。

出處 元 張養浩《天淨沙》曲:「煙消雲散,一杯誰共歌歡。」

6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釋 冰消:像冰一樣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潰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樣。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晉 成公綏《雲賦》:「於是玄風仰散,歸雲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7雲消霧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雲霧消失;天氣轉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隱晦、疑點、轉為明朗、通暢。也比喻疑慮、怨氣等消除得幹幹淨淨。

出處 唐 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詔》:「幹戈所指,雲消霧散。」

8過眼雲煙 [ guò yǎn yún yān ]

解釋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9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釋 種種念頭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隻求歸見老母。」

10鏟跡銷聲 [ chǎn jì xiāo shēng ]

解釋 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麵。

出處 《晉書·儒林傳論》:「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誌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11煙雲過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釋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12冰銷霧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唐 康駢《劇談錄 郭鄩見窮鬼》:「鄩複問雲:‘彼之聚斂豐盈,何以遽令散去?’雲:‘先得計於安品子,其餘冰銷霧散。’」

13煙消霧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同「煙消雲散」。

出處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14冰消霧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北周 庚信《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雲,深穀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峰馬束,水險橋飛。遂得穀靜山空,冰消霧散。」

15冰消凍解 [ bīng xiāo dòng jiě ]

解釋 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朱子全書》卷四:「見得大處分明,這許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凍解,無有痕跡矣。」

16冰消雲散 [ bīng xiāo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續範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當時的情況,好象閻長官滿肚子的勇氣,被郭宗汾的這一席話,說得冰消雲散了。」

17冰銷葉散 [ bīng xiāo yè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隋書 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18冰解雲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禦,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雲散,一城之地,劫製於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19冰散瓦解 [ bīng sàn wǎ jiě ]

解釋 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三國誌魏誌傅嘏傳》「嘏對曰」裴鬆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虜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20黯晦消沉 [ àn huì xiāo chén ]

解釋 指湮沒消失。

出處 蔣智由《武士道>序》:「凡有絕大之戰爭,往往賴有雄偉之文,淋漓之詩歌,而後其印象日留於國民心目之間。否則,不數年間而黯晦消沉以盡。」

21死灰複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釋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複:又。

出處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複燃,物有待爾。」

22卷土重來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釋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後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複勢力。

出處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23東山再起 [ dōng shān zài qǐ ]

解釋 東晉時謝安退職後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後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出處 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禦》:「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24幹幹淨淨 [ gān gān jìng jìng ]

解釋 沒有汙垢、塵土、雜質。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25離群索居 [ lí qún suǒ jū ]

解釋 索:單獨;居:起居;生活。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26粉墨登場 [ fěn mò dēng chǎng ]

解釋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後登台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出處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清勤堂隨筆》:「粉墨登場,所費不貲。致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適之趣。」

27隱姓埋名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解釋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出處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作莊家學耕稼。」

28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29拋頭露麵 [ pāo tóu lù miàn ]

解釋 拋:暴露。原指婦女出現於大庭廣眾之中(封建道德認為是不體麵的事)。現泛指人公開露麵。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亂離間,顧不得拋頭露麵。」

30光陰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釋 時光流逝像飛箭一樣迅速。比喻時間消逝得極快。

出處 前蜀 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31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釋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到失敗;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32大張旗鼓 [ dà zhāng qí gǔ ]

解釋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出處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33白駒過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釋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34似水流年 [ sì shuǐ liú nián ]

解釋 流年:光陰。光陰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複返。比喻光陰過得很快。

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35曇花一現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釋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曇花:一種花期極短的花;多在夜間開放;花美又香。

出處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36來勢洶洶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接著便是來勢洶洶地展開了追查一封寫給黨中央的所謂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牽扯到我。」

37灰飛煙滅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釋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38電光石火 [ diàn guāng shí huǒ ]

解釋 像閃電的光;燧石的火那樣一閃即過。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 保福從展禪師》:「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構得構不得,未免喪身失命。」

39大呼小叫 [ dà hū xiǎo jiào ]

解釋 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喊亂叫。形容呼喊吵嚷。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是什麼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40稍縱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釋 縱:放鬆;逝:失去。稍微一放鬆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若寬而生玩,則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複食,稍縱即逝,恐不可挽。」

41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釋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出處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42蕩然無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複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43鳴金收兵 [ míng jīn shōu bīng ]

解釋 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44化為烏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解釋 烏有:無有;不存在。變得什麼都沒有了。形容一下子喪失或全部落空。

出處 宋 蘇軾《東坡詩 卷十五 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45出頭露麵 [ chū tóu lù miàn ]

解釋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也指在眾人麵前出風頭表現自己;又常因出現於公共場合而出名。還指出麵活動、做事、講話。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麵,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麼羞恥。」

46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

出處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47偃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解釋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趙雲傳》:「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裴鬆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48彈指之間 [ tán zhǐ zhī jiān ]

解釋 比喻時間極短暫。

出處 清·黃宗羲《王仲溈侍禦過龍虎草堂》詩:「十年有五驚彈指,又複煩君入剡中。」

49光陰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解釋 荏苒: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指時間漸漸地過去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雙是新春。」

50浸微浸滅 [ jìn wēi jìn miè ]

解釋 浸:漸漸;微:衰敗;滅:消滅。逐漸衰微而至於消失。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上嘉唐虞,下悼桀紂,浸微浸滅浸明浸昌之道,虛心以改。」

51重振旗鼓 [ zhòng zhèn qí gǔ ]

解釋 見「重整旗鼓」。

出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驚夢》:「儂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平權文勸戒女子。」

52過眼煙雲 [ guò yǎn yān yún ]

解釋 如同煙雲在眼前飄過。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複念也。」

53浸微浸消 [ jìn wēi jìn xiāo ]

解釋 浸:漸漸;微:衰敗;消:消失。逐漸衰微而至於消失。

出處 宋·蘇洵《審勢》:「浸微浸消,釋然而潰。」

54化為泡影 [ huà wéi pào yǐng ]

解釋 泡:水泡。變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樣;很快就消失。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於六月十一日的黃河決堤,使豫東成為澤國,也就化為了泡影。」

55忽隱忽現 [ hū yǐn hū xiàn ]

解釋 燈光等的閃爍時而消失時而出現。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隻見裏麵輕雲冉冉,薄霧漫漫,遠峰忽隱忽現,疏林旋露旋藏。」

56廢然而返 [ fèi rán ér fǎn ]

解釋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複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出處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57身外之物 [ shēn wài zhī wù ]

解釋 個人身體以外的東西;指名譽、地位、權力、金錢等。

出處 唐 吳兢《貞觀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58煙消火滅 [ yān xiāo huǒ miè ]

解釋 比喻事物消滅幹淨。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 憶韋素園君》:「事實不為輕薄陰險小兒留情,曾幾何年,他們就都已煙消火滅。」

59風吹雲散 [ fēng chuí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結。

出處 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60銷聲斂跡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釋 猶言銷聲匿跡。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

61瓦解冰消 [ wǎ jiě bīng xiāo ]

解釋 比喻完全消逝或徹底崩潰。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8回:「於是熱烘烘的一件大事,輕輕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62蕩然無遺 [ dàng rán wú yí ]

解釋 蕩:洗滌;蕩然:幹淨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出處 唐·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63冰消雪釋 [ bīng xiāo xuě shì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親已經在樓梯口那裏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幾句,看到她便什麼都冰消雪釋的樣子,隻在急急地問她是不是醫院出了什麼事。」

64蕩然無餘 [ dàng rán wú yú ]

解釋 蕩:洗滌;蕩然:幹淨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出處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無餘。」

65堯天舜日 [ yáo tiān shùn rì ]

解釋 比喻太平盛世。

出處 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紵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66聲銷跡滅 [ shēng xiāo jì miè ]

解釋 銷:通「消」,消失。不公開露麵與說話。指隱藏形跡。

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其舒也濟世成務,其卷也聲銷跡滅。」

67旋踵即逝 [ xuán zhǒng jí shì ]

解釋 旋踵:轉動腳後跟;逝:消失。在轉身時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起傳》:「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

68瓦解冰銷 [ wǎ jiě bīng xiāo ]

解釋 見「瓦解冰泮」。

出處 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豔妖芳安是恃。」

69火滅煙消 [ huǒ miè yān xiāo ]

解釋 火苗熄滅,煙雲消散。比喻事物消失淨盡,不留一點痕跡。亦作「煙消火滅」。

出處 晉·傅玄《四言雜詩》:「忽然長逝,火滅煙消。」

70杳無蹤跡 [ yǎo wú zōng jì ]

解釋 見「杳無蹤跡」。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71禍絕福連 [ huò jué fú lián ]

解釋 指災禍消失,好運接連不斷。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72藏形匿影 [ cáng xíng nì yǐng ]

解釋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出處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73火上弄雪 [ huǒ shàng nòng xuě ]

解釋 比喻易於敗亡,事情很容易辦到。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4回:「誰知錢不由正經路來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經路去的,石沉大海,日減月削,漸漸損之又損,而至於無。」

74虹銷雨霽 [ hóng xiāo yǔ jì ]

解釋 虹:彩虹;銷:同「消」,消失;霽:本指雨止,也引申為天氣放睛。彩虹消失,雨後天睛。

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75煙飛星散 [ yān fēi xīng sàn ]

解釋 形容離散。

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難道不是大盜?」

76火盡灰冷 [ huǒ jìn huī lěng ]

解釋 比喻權勢消失。

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向火乞兒》:「今時之朝彥,皆是向火乞兒,一日火盡灰冷,暖氣何在?當凍屍裂體、棄骨溝睿中,禍不遠矣。」

77方生方死 [ fāng shēng fāng sǐ ]

解釋 方:正在。指事物不斷生成或消亡。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78溘先朝露 [ kè xiān zhāo lù ]

解釋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形容死得過早。

出處 唐 李德裕《張辟疆論》:「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則劉氏之業必歸呂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