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放著不用的成語

形容放著不用的成語


1束之高閣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釋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出處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2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釋 置:放。放在一邊;不予理睬。形容對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處 清 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聽民之所自為。」

3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隻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4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5無動於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6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7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釋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8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釋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9不屈不撓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釋 屈、撓:彎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強暴和困難;十分頑強;決不屈服。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10千呼萬喚 [ qiān hū wàn huàn ]

解釋 多次呼喚;再三催促。

出處 唐 白居易《琵琶行》詩:「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11備而不用 [ bèi ér bù yòng ]

解釋 備:準備。準備好而暫時不用;以應急需。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雖說備而不用,到得那時候,聽憑兵丁造一句謠言,開上幾排槍,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12置之不顧 [ zhì zhī bù gù ]

解釋 置:放著;之:代詞;它;顧:照管;注意。放在那兒不管。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珍寶,一概都置之不顧。」

13毫不關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釋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絲毫不在意。

出處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對群眾利益毫不關心,而盡情地耗費人力和物力。」

14無動於中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宋 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

15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麵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隻是不理不睬。」

16置之高閣 [ zhì zhī gāo gé ]

解釋 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出處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17束置高閣 [ shù zhì gāo gé ]

解釋 同「束之高閣」。

出處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序》:「至於濂、洛、關、閩之學,不究禮樂之源,獨標性命之旨、義疏諸書、束置高閣,視如糟粕。」

18束之高屋 [ shù zhī gāo wū ]

解釋 同「束之高閣」。

出處 明·李贄《讀書樂》詩:「棄置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輟歌送哭。」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