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憤怒的詞語不是的成語

形容憤怒的詞語不是的成語


1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2怒火中燒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釋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宋 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3同仇敵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4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釋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5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製。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6怒氣衝衝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7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8眾怒難犯 [ zhòng nù nán fàn ]

解釋 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9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10怒形於色 [ nù xíng yú sè ]

解釋 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於臉上。

出處 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於色,舉足蹴其二。」

11怒氣衝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釋 怒氣直衝天際。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四:「隻落口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衝天。」

12怒火衝天 [ nù huǒ chōng tiān ]

解釋 形容憤怒之極,無法抑製。

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一幕:「[程娘子]怒火衝天,不顧一切地衝向狗子拚命,卻被狗子一把抓住。」

13怒目切齒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14怫然作色 [ fú rán zuò sè ]

解釋 怫然:憤怒的樣子。臉上現出憤怒之色。

出處 《莊子 天地》:「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

15怒氣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釋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16衝冠怒發 [ chōng guàn nù fā ]

解釋 形容極為憤怒。

出處 《舊唐書·鄭畋傳》:「而畋衝冠怒發,投袂冶兵,羅劍戟於樽前,練貔貅於閫外。」

17積羞成怒 [ jī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猶惱羞成怒。指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出處 梁啟超《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曆》:「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誌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18藏怒宿怨 [ cáng nù sù yuàn ]

解釋 藏、宿:存留。把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裏。指心懷怨恨,久久難消。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萬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19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解釋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樣子。

20發上指冠 [ fā shàng zhǐ guàn ]

解釋 毛發豎起貌。形容極度憤怒。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蹠》:「盜蹠聞之,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21發植穿冠 [ fà zhí chuān guān ]

解釋 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衝冠」。

出處 《淮南子 泰族訓》:「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築而歌於易水之上,聞者瞋目裂眥,發植穿冠。」

22戟指怒目 [ jǐ zhǐ nǔ zhāng ]

解釋 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出處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六回:「張學良還要解釋,蔣早氣得七竅生煙,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後,你再去抗日好了!」

23裂眥嚼齒 [ liè zì jiáo chǐ ]

解釋 眥:眼眶。瞪眼欲裂,牙齒緊咬。比喻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宋·陸遊《跋傅給事帖》:「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

24鼇憤龍愁 [ áo fèn lóng chóu ]

解釋 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25萬目睚眥 [ wàn mù yá zì ]

解釋 睚:眼角;眥:眼框;睚眥:瞪眼睛。眾人瞪目表示憤怒。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26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27火上澆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解釋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你隻該勸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將來火上澆油。」

28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出處 莊周《莊子 盜蹠》:「謁者入通,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29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釋 心裏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隻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30喜怒無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釋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31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32怒發衝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33睚眥必報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複。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複。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34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釋 目光發亮象火炬。形容憤怒地注視著。也形容見識遠大。

出處 《南史 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

35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36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37喜怒哀樂 [ xǐ nù āi lè ]

解釋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38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解釋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穀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39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40嬉笑怒罵 [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釋 嬉:戲樂。指由各種感情產生的不同表現。

出處 宋 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讚》:「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41發指眥裂 [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釋 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42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43怒目橫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釋 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 五代 後蜀 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44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衝、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45狂風怒號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釋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刮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出處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46疾言厲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於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嚐疾言厲色。」

47老羞成怒 [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改,拿問在監。」

48敢怒敢言 [ gǎn nù gǎn yán ]

解釋 敢於憤怒,又敢於說出來。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

49火上加油 [ huǒ shàng jiā yóu ]

解釋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50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解釋 因忿怒而變了臉色。

出處 孫臏《孫臏兵法 威王問》:「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則也。」

51河東獅子 [ hé dōng shī zǐ ]

解釋 舊指妒悍的婦女。

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砥節》:「吼動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

52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釋 雷霆:霹靂。象霹靂一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53橫眉冷眼 [ héng méi lěng yǎn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

出處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54柳眉踢豎 [ liǔ méi tī shù ]

解釋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踢豎,橫豎。

出處 《水滸傳》第二一回:「隻見那婆惜柳眉踢豎,星眼圓睜,說道:‘老娘拿是拿了,隻是不還你!’」

55下不了台 [ xià bù le tái ]

解釋 指在人前受窘。

出處 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台。」

56橫眉怒視 [ héng méi nù shì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師飆等《金戈鐵馬少年時》第五章;「辛棄疾、賈瑞、飛煙、金福仗劍立於帳口,一個個橫眉怒視,殺氣逼人。」

57挺胸凸肚 [ tǐng xiōng tū dù ]

解釋 凸:凸出。形容身壯力強,神氣活現的樣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58疾聲厲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解釋 言語急促,神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

出處 明 馬愈《馬氏日抄 胡宗伯》:「雖盛怒,未嚐疾聲厲色。」

59悲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出處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60遷怒於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解釋 受甲的氣向乙發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

出處 《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61眾怒難任 [ zhòng nù nán rèn ]

解釋 指眾人的憤怒難以抵當。

出處 唐 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眾怒難任,蓄怨終泄。」

62萬事俱休 [ wàn shì jù xiū ]

解釋 休:罷休,完結。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觀失望到極點。

出處 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過中年萬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鬥。」

63嘻笑怒罵 [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釋 ①指嬉戲、歡笑、憤怒、詈罵等不同的情緒表現。②謂不拘守規格,率情任意地發揮表現。③嘲弄辱罵。

出處 ①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照此法填詞,則離合悲歡,嘻笑怒罵,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矣。」②清·馮班《鈍吟雜錄·讀古淺說》:「嘻笑怒罵,自是蘇文病處;君子之文必莊重。」

64瞋目切齒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65戟指嚼舌 [ jǐ zhǐ jiáo shé ]

解釋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頭。形容憤怒之極

出處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餘》:「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66怫然不悅 [ fú rán bù yuè ]

解釋 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67疾言厲氣 [ jí yán lì qì ]

解釋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出處 明 宋濂《元故秘書少監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禮,寡言峻行,未嚐有矜大之色,雖家人不見其疾言厲氣。」

68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釋 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劉寬傳》:「典曆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嚐疾言遽色。」

69橫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70柳眉剔豎 [ liǔ méi tī shù ]

解釋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

出處 《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潘金蓮]登時柳眉剔豎,星眼圓睜,叫春梅打著燈,把角門閂了,拿來大棍把那狗沒高低隻頓打。」

71柳眉倒豎 [ liǔ méi dào shù ]

解釋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女子不聽猶可,聽了之話,隻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腮邊烘兩朵紅雲,麵上現一團煞氣。」

72憤氣填膺 [ fèn qì tián yīng ]

解釋 填:填塞;膺:胸。憤怒之氣充滿胸膛。形容十分氣憤。

出處 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73惱羞變怒 [ nǎo xiū biàn nù ]

解釋 見「惱羞成怒」。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昌得官見他如此的說法,不禁惱羞變怒,喝令左右:‘替我趕他出去!’」

74鯨波怒浪 [ jīng bō nù làng ]

解釋 猶言驚濤駭浪。

出處 清·昭梿《嘯亭雜錄·端午龍舟》:「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蠲首,絡繹於鯨波怒浪間。」

75驚濤怒浪 [ jīng tāo nù làng ]

解釋 同「驚濤駭浪」。

出處 宋·韓拙《論觀畫別識》:「巔崖峻壁之間,一水飛出,如練千尺懸灑於萬仞之下,有驚濤怒浪,湧竑騰沸,噴濺漂流。」

76驚風怒濤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釋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出處 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序》:「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

77鮮衣怒馬 [ xiān yī nù mǎ ]

解釋 美服壯馬。謂服飾豪奢。

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冤獄》:「群盜得誌,彌橫恣為推埋,鮮衣怒馬,以遊俠為稱,其魁名朱國臣者,初亦宰夫也。」

78心花怒發 [ xīn huā nù fā ]

解釋 猶心花怒放。

出處 清·鄭燮《花間堂詩草跋》:「一旦心花怒發,便如太華峰頭十丈蓮矣。」

79發上衝冠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

解釋 猶言發上指冠。語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出處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80發怒衝冠 [ fā nù chōng guàn ]

解釋 同「發上衝冠」。

出處 《燕丹子》下卷:「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高漸離擊築,宗意和之。如壯聲則發怒衝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涕。」

81疾言怒色 [ jí yán nù sè ]

解釋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出處 清 戴名世《張驗封傳》:「為人寬厚和平,平生未嚐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與校。」

82息怒停瞋 [ xī nù tíng chēn ]

解釋 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瞋,聽紅娘說。」

83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84人怨神怒 [ rén yuàn shén nù ]

解釋 形容民憤極大。

出處 《晉書 孔愉傳》:「天罰既集,罪人斯殞,王旅未加,自相魚肉。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

85人怨天怒 [ rén yuàn tiān nù ]

解釋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出處 《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86神怒人怨 [ shé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謂人人怨恨憤怒。

出處 《晉書·殷誥傳》:「神怒人怨,眾之所棄。傾危多憂,將及社稷。」

87變色之言 [ biàn sè zhī yán ]

解釋 使臉色改變的話。多指為爭論是非曲直而衝動發怒時說的話。

出處 《漢書 匡衡傳》:「朝有變色之言,則下有爭鬥之患。

88橫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解釋 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後蜀 何光遠《鑒戒錄》卷十引陳裕詩:「橫眉努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供養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89衝冠發怒 [ chōng guàn fā nù ]

解釋 見「衝冠怒發」。

出處 唐·元稹《觀兵部馬射賦》:「凡獻藝者,豈自疑於無必。衝冠發怒,揚鞭氣逸,引滿雷砰,騰淩飆疾,皆窮百中之妙,盡由一孔而出,乃知來者之藝,蓋亦前人之匹。」

90鮮車怒馬 [ xiān chē nù mǎ ]

解釋 怒:氣勢強盛。嶄新的車,肥壯的馬。形容服用講究,生活豪華。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第五倫傳》:「蜀地肥饒,人吏富貴,掾吏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91目眥盡裂 [ mù zì jìn liè ]

解釋 目眥: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92雷嗔電怒 [ léi chēn diàn nù ]

解釋 暴怒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如今且說寶玉隻道王夫人不過來搜檢搜檢,無甚大事,誰知竟這樣雷嗔電怒的來了。」

93東怨西怒 [ dōng yuàn xī nù ]

解釋 謂任意指責別人。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94臉紅筋暴 [ liǎn hóng jīn bào ]

解釋 形容發急或發怒時麵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95怒猊渴驥 [ nù ní kě jì ]

解釋 猊:狻猊,即獅子;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撬扒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出處 《新唐書·徐浩傳》:「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嚐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雲」

96衝冠眥裂 [ chōng guàn zì liè ]

解釋 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出處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97室怒市色 [ shì nù shì sè ]

解釋 室:家;市:指在外麵;色:臉色。指在家裏受氣,到外邊遷怒於人。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九年》:「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

98氣憤填膺 [ q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亦作「憤氣填膺」、「憤氣填胸」、「激憤填膺」。

99發怒穿冠 [ fà nù chuān guān ]

解釋 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衝冠」。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