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美好盛世的成語

形容美好盛世的成語


1安居樂業 [ ān jū lè yè ]

解釋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於正常。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2路不拾遺 [ lù bù shí yí ]

解釋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 漢 賈誼《新書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3五穀豐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釋 五穀: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麥、菽(豆)泛指糧食作物;豐登:豐收上場打曬。形容農業豐收年景。

出處 《六韜 龍韜 立將》:「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熟,社稷安寧。」

4國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釋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5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釋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6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釋 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太平:社會安定。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餘謂太平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

7鶯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解釋 黃鶯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處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8國富民強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釋 國家富足;人民強健。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9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解釋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10承平盛世 [ chéng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釋 承平:太平。太平、興盛的時代。

出處 《漢書·食貨誌》:「王莽因漢承平之業,匈奴稱藩,百蠻賓服。」

11六畜興旺 [ liù chù xīng wàng ]

解釋 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12國富民安 [ guó fù mín ān ]

解釋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出處 《漢書·刑法誌》:「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13盛況空前 [ 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 ]

解釋 形容熱鬧至極

出處 陸文夫《為讀者想》:「隻有把廳堂擠得滿滿,才算得上是盛況空前。」

14休明盛世 [ xiū míng shèng shì ]

解釋 休明:美好,清平;盛:興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興盛時代。

出處 晉·潘嶽《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

15鼓腹擊壤 [ gǔ fù jī rǎng ]

解釋 同「擊壤鼓腹」。

出處 《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16東風入律 [ dōng fēng rù lǜ ]

解釋 謂春風和暢,律呂調協。常用以稱頌盛世。

17夜不閉戶 [ yè bù bì hù ]

解釋 夜裏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秩序、風氣很好。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8百花齊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釋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隻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禦旨命他百花齊放。」

19暢通無阻 [ chàng tōng wú zǔ ]

解釋 暢:不停滯;暢利地。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運。多指事情能順利地進行。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進軍暢通無阻。」

20人壽年豐 [ rén shòu nián fēng ]

解釋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潘嶽》:「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

21豐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釋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出處 五代 齊已《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22風調雨順 [ fēng tiáo yǔ shùn ]

解釋 調:調和;配合得均勻合適;順: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現比喻客觀條件有利。

出處 《舊唐書 禮儀誌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調雨順。」

23樂不可支 [ lè bù kě zhī ]

解釋 支:支持、支撐。快樂到了不能自我控製的地步。形容快樂到極點。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

24光天化日 [ guāng tiān huà rì ]

解釋 充滿陽光的天空;化生萬物的太陽。舊時比喻太平盛世;現在形容是非、好壞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場合。

出處 《尚書 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25繁榮昌盛 [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解釋 繁榮:原指草木枝葉;花朵茂盛;引申為事物蓬勃發展;昌盛:興旺;興盛。形容國家或事業興旺發達、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處 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什麼不能在勝利以後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

26百家爭鳴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釋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思想;鳴:指發表意見。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陰陽、名、縱橫、雜、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在政治上、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誌》:「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27文治武功 [ wén zhì wǔ gōng ]

解釋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讚譽之詞。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28眾目昭彰 [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

解釋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顯。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見得輕放過了你。」

29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30弊絕風清 [ bì jué fēng qīng ]

解釋 弊:弊病;弊端。營私舞弊、欺詐蒙騙的事情完全沒有;風氣十分良好。形容壞風氣一掃而空。

出處 宋 周敦頤《拙賦》:「嗚呼,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弊絕風清。」

31民安國泰 [ mín ān guó tài ]

解釋 人民安樂,國家太平。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大宋自太祖開基,太宗嗣位,曆傳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則偃武修文,民安國泰。」

32喜不自勝 [ xǐ bù zì shèng ]

解釋 勝:承擔。指喜悅難以克製。

出處 三國 魏 鍾繇《賀捷表》:「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熹,喜不自勝。」

33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解釋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 唐 顧況《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無不樂,河清海晏窮寥廓。」

34歲豐年稔 [ suì fēng nián rěn ]

解釋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亦作「歲稔年豐」。

出處 唐·陸長源《上宰相書》:「今歲豐年稔,穀賤傷農。誠宜出價以斂糴,實太倉之儲。」

35馬放南山 [ mǎ fàng nán shān ]

解釋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出處 《尚書 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36春風夏雨 [ chūn fēng xià yǔ ]

解釋 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出處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37民康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 ]

解釋 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

38時和年豐 [ shí hé nián fēng ]

解釋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出處 《詩經 小大雅譜》唐 孔穎達疏:「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和年豐,故次《華黍》,歲豐宜黍稷也。」

39國富兵強 [ guó fù bīng qiáng ]

解釋 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齊放其大臣孟嚐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40舜日堯年 [ shùn rì yáo nián ]

解釋 比喻升平盛世。堯舜,均為古代賢君。

出處 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獰歌·春白獰》:「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41五穀豐熟 [ wǔ gǔ fēng shú ]

解釋 見「五穀豐登」。

出處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熟,社稷安寧。」

42雨順風調 [ yǔ shùn fēng tiáo ]

解釋 調:調和;順:和協。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出處 《六韜》:「既而克殷,風凋雨順。」

43物阜民豐 [ wù fù mín fēng ]

解釋 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44民殷國富 [ mín yīn guó fù ]

解釋 殷:殷實,富足;阜:豐富。國家人民殷實富裕。

出處 《三國誌 蜀誌 諸葛亮傳》:「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45舜日堯天 [ shùn rì yáo tiān ]

解釋 見「舜日堯年」。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4回:「今果然民安物阜,的確舜日堯天,誇之不盡。」

46雪兆豐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釋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雲:‘雪兆豐年’。」

47麥秀兩歧 [ mài xiù liǎng qí ]

解釋 亦作「麥秀兩岐」。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出處 《東觀漢記》:「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欺。」

48不知所為 [ bù zhī suǒ wéi ]

解釋 為:做。不知道該怎麼辦。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為。」

49時和歲豐 [ shí hé suì fēng ]

解釋 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出處 宋 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見時和歲豐,雨雪應時,輒喜不自勝,舉酒以屬群臣。」

50歲稔年豐 [ suì rěn nián fēng ]

解釋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

出處 明 無名氏《十樣錦》第四折:「今日個君聖臣賢治,化育的歲稔年豐快。」

51時和歲稔 [ shí hé suì rěn ]

解釋 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救民拯弊,莫過減賦。時和歲稔,尚爾虛乏,儻值水旱,寧可熟念?」

52十雨五風 [ shí yǔ wǔ fēng ]

解釋 十天下一場雨,五天刮一次風。謂風調雨順。

出處 前蜀·杜光庭《畫五嶽諸神醮詞》:「上扶邦國,傍祐黎元。調十雨五風以登稼穡,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53十風五雨 [ shí fēng wǔ yǔ ]

解釋 十天一刮風,五天一下雨。形容風調雨順,氣候適宜。

出處 宋 陸遊《村居初夏》詩:「鬥酒隻雞人笑樂,十風五雨歲豐穰。」

54國富民豐 [ guó fù mín fēng ]

解釋 國家富有,民眾富裕。

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啟》:「散樂移風,國富民康。」

55擊壤而歌 [ jī rǎng ér gē ]

解釋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打擊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輻輳,車馬喧闐,人人擊壤而歌,處處笙簫而樂。」

56民安物阜 [ mín ān wù fù ]

解釋 阜:多。社會安定,物資豐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處 明 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57穀賤傷農 [ gǔ jiàn shāng nóng ]

解釋 指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誌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58物阜民康 [ wù fù mín kāng ]

解釋 物產豐富,人民安康。

出處 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大明禦極,遠紹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59麥穗兩歧 [ mài suì liǎng qí ]

解釋 一根麥長兩個穗。比喻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60擊壤鼓腹 [ jī rǎng gǔ fù ]

解釋 原謂人民吃得飽,有餘閑遊戲。後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出處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61風不鳴條 [ fēng bù míng tiáo ]

解釋 和風輕拂,樹枝不發出聲響。比喻社會安定。

出處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水旱》:「周公載紀而天下太平,國無夭傷,歲無荒年。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

62祥麟威鳳 [ xiáng lín wēi fèng ]

解釋 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隻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出處 《宋史·符瑞誌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鳳。」

63威鳳祥麟 [ wēi fèng xiáng lín ]

解釋 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象征,隻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出處 《宋書 符瑞誌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風。」《宋史 樂誌一》:「九年,嵐州獻祥麟。」

64塗歌邑誦 [ tú gē yì sòng ]

解釋 路途邑裏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出處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增類帝之宮,飭禮神之館,塗歌邑誦,以望屬車之塵者久矣。」

65塗歌裏詠 [ tú gē lǐ yǒng ]

解釋 同「塗歌邑誦」。

出處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老安少懷,塗歌裏詠。莫不歡若親戚,芬若椒蘭。」

66安國富民 [ ān guó fù mín ]

解釋 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處 《漢書 汲黯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

67麥穗兩岐 [ mài suì liǎng qí ]

解釋 ①一麥兩穗。舊時以為祥瑞,以兆豐年。亦用以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比喻相像的兩樣事物。

68一治一亂 [ yī zhì yī luàn ]

解釋 治:太平。一段時期太平,一段時期動亂。指治世與亂世相間。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69麥秀兩岐 [ mài xiù liǎng qí ]

解釋 見「麥秀兩歧」。

70威風祥麟 [ wēi fēng xiáng lín ]

解釋 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隻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出處 《宋史·符瑞誌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風。」《宋史·樂誌一》:「九年,嵐州獻祥麟。」

71化日光天 [ huà rì guāng tiān ]

解釋 ①謂太平盛世。②比喻眾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場合。

出處 太平天國《太平詔書》:「堯、舜化日光天,由為君能正;禹、稷身顯後狂,由為臣能正。」

72太平無象 [ tài píng wú xiàng ]

解釋 指太平盛世並無一定標誌。後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升平。

出處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禦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73祥風時雨 [ xiáng fēng shí yǔ ]

解釋 形容風調雨順。多比喻恩德。

出處 晉·袁宏《後漢紀·章帝紀》:「夫人道得於下,則陰陽和於上,然後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則夷狄慕德重澤而至矣。」

74君聖臣賢 [ jūn shèng chén xián ]

解釋 君主聖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出處 《舊唐書·馬燧傳》:「道無不行,謀無不臧,君聖臣賢,運泰時康。」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十九回:「當今乃堯舜之世,君聖臣賢。」

75唐虞之治 [ táng yú zhī zhì ]

解釋 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古代聖帝賢君。舊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

出處 《古文觀止 王鏊〈親政篇〉》:「吳楚材等尾批‘誰謂唐虞之治,不可見於今哉。’」

76千倉萬箱 [ qiān cāng wàn xiāng ]

解釋 形容因年成好,儲存的糧食非常多。

出處 《詩經 小雅 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77泣麟悲鳳 [ qì lín bēi fèng ]

解釋 ①古代以為麟是仁獸,天下太平時乃出現;又以為鳳鳥至乃聖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歎。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後因以「泣麟悲鳳」為哀傷國家衰敗之典。②古琴操名。

出處 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

78發政施仁 [ fā zhèng shī rén ]

解釋 發布政令,實施仁政。比喻統治者施行開明政治。

出處 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聖在位,發政施仁,惟恐不及。」

79穰穰滿家 [ ráng ráng mǎn jiā ]

解釋 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出處 《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80瑞雪兆豐年 [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釋 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出處 曲波《橋隆飆》十九:「俗語道:‘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

81老死不相往來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

解釋 指彼此不聯係,不交流情況。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