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自己聽不懂的成語

形容自己聽不懂的成語


1不知所雲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釋 雲:說。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形容感情激動;語無倫次。也指說話顛三倒四。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2充耳不聞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釋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出處 清 李漁《奈何天 鬧封》:「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3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4呆若木雞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釋 愣著不動;像隻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5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釋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釋 莫:沒有什麼人;名:表達;說出。沒有人能夠說出其中的奧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

7含糊其辭 [ hán hú qí cí ]

解釋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8對牛彈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解釋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出處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9裝聾作啞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釋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出處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10閉目塞聽 [ bì mù sè tīng ]

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11餘音繞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釋 餘音:音樂演奏後好像還留下樂聲。仿佛遺留下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形容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12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3靡靡之音 [ mí mí zhī yīn ]

解釋 靡靡:頹廢萎靡。使人萎靡、頹唐的聲音。形容頹廢、萎靡或淫蕩的音樂。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14若即若離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釋 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15心中無數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釋 指對情況不太了解或處理事情沒有把握。數:數目;指掌握的實際情況。

出處 蔣和森《風蕭蕭 衝天記一》:「他雖然素稱'博學',熟讀經史,可是對此卻心中無數。」

16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隻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17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8霧裏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19繞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20無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釋 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出處 清 梁啟超《中日交涉彙評》:「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21期期艾艾 [ qī qī ài ài ]

解釋 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22一唱三歎 [ yī chàng sān tàn ]

解釋 原指宗廟的樂曲;一個人唱;三個人讚歎應和。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也。」

23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釋 解:理解。經過百般反複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處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麵,以決中疑。」

24怏怏不樂 [ yàng yàng bù lè ]

解釋 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鬱悶,很不快活。

出處 《楊家將演義》第40回:「六郎謝恩而退,歸至府中,思憶孟良、焦讚,怏怏不樂。」

25如墮煙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釋 好像掉在煙霧彌漫的大海裏。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26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7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釋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為什麼會是這樣。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處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28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解釋 甚:很;了了:明白。對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處 《北齊書 永安王浚傳》:「文宣末年多酒,浚謂親近曰:‘二兄舊來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後,識解頓進。’」

29甕聲甕氣 [ wèng shēng wèng qì ]

解釋 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早聽見門裏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鏈子咬起來。」

30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釋 茫然迷惘的樣子。指對某事不理解。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邵肩齊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

31不知就裏 [ bù zhī jiù lǐ ]

解釋 就裏:其中,內情。不知道內幕。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四卷:「你尋思,甚做處,不知就裏,直恁衝衝怒?」

32虛無飄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釋 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33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釋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處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曆。」

34言顛語倒 [ yán diān yǔ dǎo ]

解釋 說話顛三倒四。

出處 《群音類選·〈繡襦記·蠍蛇熾惡〉》:「他是老年人,言顛語倒,不可認為聞言心旆搖。」

35一問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釋 三不知:指對事的開始、中間和結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比喻對實際情況了解太少。也作「一問搖頭三不知」。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