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餓的成語

形容很餓的成語


1饑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釋 交:一齊;迫:逼迫。饑餓、寒冷一齊襲來。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出處 宋 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2饑不擇食 [ jī bù zé shí ]

解釋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丹霞天然禪師》:「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饑不擇食’。」

3畫餅充饑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解釋 畫個餅子以解饑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4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解釋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裏,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5饑腸轆轆 [ jī cháng lù lù ]

解釋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6嗷嗷待哺 [ áo áo dài bǔ ]

解釋 嗷嗷:哀鳴聲;待哺:等待喂養。原指雛鳥饑餓時哀叫著;等待母雞來喂食。後多比喻饑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也比喻處境極為困難;等待救濟;援助。

出處 清 戴名世《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遊,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7啼饑號寒 [ tí jī háo hán ]

解釋 因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8食不果腹 [ shí bù guǒ fù ]

解釋 果:充實。吃不飽肚子。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9嗷嗷待食 [ áo áo dài shí ]

解釋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迫於饑餓而急於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於困境等待援助。

出處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其五》:「況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無需吾哥焦灼家用。」

10忍饑受餓 [ rěn jī shòu è ]

解釋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出處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育親娘!」

11饑寒交切 [ jī hán jiāo qiē ]

解釋 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出處 宋·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12饑火燒腸 [ jī huǒ shāo cháng ]

解釋 形容饑餓難忍。

出處 宋·蘇軾《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饑火燒腸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13饑焰中燒 [ jī yàn zhōng shāo ]

解釋 猶饑火燒腸。形容饑餓難忍。

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 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獨行衢市間,饑焰中燒,無所為計。」

14挨餓受凍 [ ái è shòu dòng ]

解釋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長順兒又每月由高亦陀那裏給她領十元的‘救濟費’。她一時不至於挨餓受凍。」

15饑凍交切 [ jī dòng jiāo qiē ]

解釋 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誌·魚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於室一隅,饑凍交切,然竟不死。」

16餓莩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釋 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7蟬腹龜腸 [ chán fù guī cháng ]

解釋 古人認為蟬隻須飲露,烏龜隻要喝水。比喻饑餓之極。

出處 《南齊書 王僧虔傳》:「蟬腹龜腸,為日已久,饑虎能嚇,人遽與肉;饑麟不噬,誰為落毛?」

18食饑息勞 [ shí jī xī láo ]

解釋 謂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天誌中》:「內有以食饑息勞,持養其萬民,則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19眾口嗷嗷 [ zhòng kǒu áo áo ]

解釋 嗷嗷:哀號聲。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號。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說什麼貧不憂愁富不驕,赤緊的眾口嗷嗷。」

20有氣無力 [ yǒu qì wú lì ]

解釋 氣:氣息;聲音;力:力氣;精神。形容氣力衰弱;精神疲憊;有時形容做事沒有勁頭。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正不知艙中,另有個替吃飯的,還餓得有氣無力哩。」

21垂涎三尺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解釋 垂:東西的一頭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饞到極點。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並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

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22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23如饑似渴 [ rú jī sì kě ]

解釋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值傳》:「遲奉聖顏,如饑似渴。」

24杯盤狼藉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釋 狼藉:像狼窩裏的草那樣雜亂不堪。形容喝酒吃飯快要完了的時候或吃完以後;桌上的杯子、盤子、碗筷等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宴飲已畢或將畢時的情景。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25長此以往 [ cháng cǐ yǐ wǎng ]

解釋 長:長久;此:如此;這樣。長久這樣下去。

出處 魯迅《書信集 二五六 致張廷謙》:「倘長此以往,恐怕要日見其荒涼。」

26垂涎欲滴 [ chuí xián yù dī ]

解釋 垂:東西的一頭向下;涎:口水。饞得口水快要流出來了。多形容嘴饞想吃。

出處 唐 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

27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出處 宋 圓悟禪師《碧岩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28挨凍受餓 [ ái dòng shòu è ]

解釋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致挨凍受餓。」

29餓虎撲食 [ è hǔ pū shí ]

解釋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衝去。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30離鄉背井 [ lí xiāng bèi jǐng ]

解釋 鄉、井:家鄉;背:離開。離開家鄉;到外地去。

出處 元 關漢卿《金線池》:「我依舊安業著家,他依舊離鄉背井。」

31忍饑挨餓 [ rěn jī āi è ]

解釋 忍受饑餓。形容極其貧困。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14回:「忍饑挨餓進廟殺僧,少水無茶開門揖盜。」

32大魚大肉 [ dà yú dà ròu ]

解釋 指美好豐盛的飲食。形容菜肴豐盛。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大魚大肉,熱酒熱飯,隻顧搬將出來。」

33饑寒交至 [ jī hán jiāo zhì ]

解釋 同「饑寒交迫」。

出處 晉·陶潛《勸農》詩:「宴安自逸,歲暮奚冀?擔石不儲,饑寒交至。」

34慌不擇路 [ huāng bù zé lù ]

解釋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1回:「看看天色將晚,腳又疼,肚又饑,正是慌不擇路,望山僻小徑隻顧走。」

35風卷殘雲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釋 大風把殘留下的浮雲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殘存的東西掃蕩幹淨;也用來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處 唐 戎昱《霽雪》:「風卷殘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36風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釋 餐:吃飯;露:露水;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艱苦。

出處 宋 範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37一飲而盡 [ yī yǐn ér jìn ]

解釋 飲:喝。一口氣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鴇兒隻道他敬客,卻自家一飲而盡。」

38食不下咽 [ shí bù xià yàn ]

解釋 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出處 唐 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

39頭暈眼花 [ tóu yūn yǎn huā ]

解釋 頭發昏,眼發花。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邊的人,也都有些頭暈眼花,聞了這香氣,就清爽了許多。」

40食指大動 [ shí zhǐ dà dòng ]

解釋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出處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41餓虎撲羊 [ è hǔ pū yáng ]

解釋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麼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42擔饑受凍 [ dān jī shòu dòng ]

解釋 擔:經受。經受饑餓與寒冷。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況乃錦衣玉食,歸之自己,擔饑受凍,受之二親,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43枵腸轆轆 [ xiāo cháng lù lù ]

解釋 枵:空虛;轆轆:車行的聲音。肚子裏餓得轆轆響。形容非常饑餓。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西湖主》:「相與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著。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44號寒啼饑 [ háo hán tí jī ]

解釋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45野有餓莩 [ yě yǒu è piǎo ]

解釋 餓莩: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後的景象。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46饑驅叩門 [ jī qū kòu mén ]

解釋 指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

出處 語出晉 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裏,叩門拙言辭。」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