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突然就明白了的成語

形容突然就明白了的成語


1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釋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以後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處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3大徹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解釋 徹:明白;貫通;悟:領會;領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麵目。

出處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4豁然貫通 [ huò rán guàn tōng ]

解釋 豁然:開闊通達的樣子;貫:貫穿;通:通曉。一下子就徹底明白;通曉了。

出處 宋 朱熹《大學章句》:「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5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6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7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8如夢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9撥雲見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釋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裏頓時明白。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雲見日,昏鏡重磨。」

10頓開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釋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1豁然大悟 [ huō rán dà wù ]

解釋 形容徹底曉悟。

出處 唐·慧能《壇經·宣詔品》:「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

12炳如觀火 [ bǐng rú guān huǒ ]

解釋 炳:光明、明亮、顯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處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其詞秩然有條,各分大義,炳如觀火。」

13豁然頓悟 [ huō rán dùn wù ]

解釋 同「豁然大悟」。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賈奉雉》:「賈豁然頓悟,曰:‘翁不知賈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駭,走報其家。」

14達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釋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處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15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16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解釋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出處 《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17不憤不啟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釋 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8張本繼末 [ zhāng běn jì mò ]

解釋 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出處 《宋書·禮誌一》:「[《左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學者好之。」

19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解釋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列眉也。」

20金篦刮目 [ jīn bì guā mù ]

解釋 比喻翻然醒悟。

出處 梁啟超《讀〈日本書目誌〉書後》:「然今及鐵艦之未來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緩也。」

21一竅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釋 竅:洞;這裏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麼都不懂;閉塞、愚鈍。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幹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幹,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幹不見殺也。」

22發人深省 [ fā rén shēn xǐng ]

解釋 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們深思而有所醒悟。

出處 唐 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鍾,令人發深省。」

23前車之鑒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前車:前麵的車子;鑒:鏡子。前麵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24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釋 十分明白、清楚。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25晨鍾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釋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 宋 陸遊《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鍾暮鼓無休時。」

26當頭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釋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27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解釋 甚:很;了了:明白。對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處 《北齊書 永安王浚傳》:「文宣末年多酒,浚謂親近曰:‘二兄舊來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後,識解頓進。’」

28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釋 解:理解。經過百般反複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處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麵,以決中疑。」

29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30大夢初醒 [ dà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開始醒悟過來。

出處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31不明真相 [ bù míng zhēn xiàng ]

解釋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來麵目。不明白事情的本來麵目。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32不清不白 [ bù qīng bù bái ]

解釋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關係曖昧。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裏,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

33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釋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處 李準《李雙雙》:「小王在一邊,如坐針氈,百思莫解。」

34如夢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釋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35苦思冥想 [ kǔ sī míng xiǎng ]

解釋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出處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於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製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36憬然有悟 [ jǐng rán yǒu wù ]

解釋 憬然:覺悟的樣子。有所覺悟。

出處 《詩經 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朱熹:「憬,覺悟也。」

37不通時宜 [ bù tōng shí yí ]

解釋 不明白當時的形勢潮流

出處 明·郎瑛《七修類稿·方頭》:「今人言不通時宜而無顧忌者曰方頭。」

38翻然改悟 [ fān rán gǎi wù ]

解釋 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

出處 《金史·完顏匡傳》:「一旦猶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隸,引咎謝過,則前日之嫌便可銷釋。」

39豁然省悟 [ huō rán shěng wù ]

解釋 同「豁然大悟」。

出處 《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40如坐雲霧 [ rú zuò yún wù ]

解釋 象坐在雲裏霧裏。比喻頭腦糊塗,不能辨析事理。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及有凶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41不言而諭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解釋,說明。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顯。

出處 宋 蘇軾《卻鼠刀銘》:「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

42豁然確斯 [ huō rán què sī ]

解釋 明白透徹。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郭象注:「了無,則天地萬物彼我是非豁然確斯也。」

43惇信明義 [ dūn xìn míng yì ]

解釋 惇:重視;信:誠實。遵守信用,深明道義。

出處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44漆桶底脫 [ qī tǒng dǐ tuō ]

解釋 漆桶脫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徹底明白清楚。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2卷:「呂先生聽罷,大徹大悟,如漆桶底脫。」

45百思不得其解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

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解:理解。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理解。

出處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