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字典 剮的意思

剮
播放 guǎ ㄍㄨㄚˇ
筆畫 10畫 部外筆畫 8畫
部首 刂部 結構 左右結構
簡體 五筆 MNMJ 倉頡 BBLN 鄭碼 LJKD 四角 72200 統一碼 U+526E
筆順編號 2552525122
筆順名稱 豎、橫折、橫折、豎、橫折鉤、豎、橫折、橫、豎、豎鉤
相關查詢 剮的筆順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guǎ(ㄍㄨㄚˇ)

1割肉離骨。《玉篇•刀部》:「剮,剔肉值〔置〕骨也。」宋梅堯臣《見牧牛人隔江吹笛》:「鄭聲實美好,蠹情如剔剮。」

2古代將人慢慢割死的酷刑。又叫「淩遲」。宋佚名《朝野遺記•忠勇》:「粘罕怒遣重兵合攻之,遂擒(石)頳,釘於車上,將剮之。」《古今小説•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張公謀財故殺,屈害平人,依律處斬,加罪淩遲,剮割二舌四十刀,分屍五段。」《紅樓夢》第六十八回:「俗語説:‘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異體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剮

卷别正文・子集下

位置第142頁,第20字

部首刀部

康熙筆画11畫 部外 8畫

《唐韻》、《集韻》𡘋古瓦切,音寡。《玉篇》:剔肉置骨也。《說文》作冎。《廣韻》:俗咼字。《正字通》本作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剮”字头,请参考“”字。

說文解字

卷别卷四下 位置第128頁,第5字

反切古瓦切

说文解字: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頭隆骨也。凡冎之屬皆从冎。

附注《說文新證》:「骨的初文。甲骨文象骨架相支撐形,即多根枯骨散佈之形。周代以後加『肉』旁作『骨』。」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冎剔人肉置其骨也。

段注剔當作𩮜。解也。其《周禮》膊之,焚之,辜之之㓝與。《列子》曰: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冎其肉而棄之。《刀部》無剔字。冎俗作剮。

象形。頭隆骨也。

段注隆豐大也。說此字爲象形者,謂上大下小象骨之隆起也。古瓦切。十七部。《口部》咼以爲聲。

凡冎之屬皆从冎。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