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字典 诵的意思

诵
播放 sòng ㄙㄨㄥˋ
筆畫 9畫 部外筆畫 7畫
部首 讠部 結構 左右結構
繁體 五筆 YCEH 倉頡 IVNIB 鄭碼 SXLD 五行 四角 37727 電碼 6139 區位 1718 造字 形聲字 統一碼 U+8BF5
類型 常用字一級字表現通表
筆順編號 455425112
筆順名稱 點、橫折提、橫撇/橫鉤、點、豎、橫折鉤、橫、橫、豎
相關查詢 诵的筆順 诵組詞 诵的成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òng(ㄙㄨㄥˋ)

1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

~讀。背~。~詩。

2稱述,述說:「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之」

3詩歌

作~(作詩)。

4怨謗

異體字

詳細解釋

sòng(ㄙㄨㄥˋ)

〈動詞〉

(1) 形聲。從言,甬( yǒng )聲。本義:背誦、朗讀

(2) 同本義

recite; read aloud

誦,諷也。 —— 《說文》。徐鍇曰:「臨文為誦。」

興道諷誦言語。 —— 《周禮·大司樂》。注:「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春誦夏弦。 —— 《禮記·文王世子》

宴居有師工之誦。 —— 《國語·楚語》

子路終身誦之。 —— 《論語·子罕》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真誠之勞矣。 ——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熟讀成誦;過目成誦;背誦;誦經;記誦(默記和背誦);誦篤篤(嘰嘰咕咕,嘟嘟嚕嚕);誦詠(誦讀吟詠);誦詩(誦讀《詩經》);誦說(誦讀解說);誦數(誦讀熟習經書);誦諫(誦讀詩歌以作為勸戒);誦憶(背誦並記住);誦號(高聲誦經)

(3) 述說,發表詳細內容

state

聊為足下誦其所聞。 —— 唐· 韓僉《答陳生書》

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 《孟子·公孫醜下》

(4) 通「颂」。頌揚

extol

本原事業,隻誦功德。 —— 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 —— 《後漢書·何敞傳》

垂流億載,世世歎誦。 —— 漢《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誦德(頌功。頌揚功德);誦法(稱頌效法);誦烈(頌揚功業)

(5) 通「讼」。公開

declare

平陽侯馳語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勝,赤敢誦言誅之。 —— 《漢書·高後紀》

誦言(公然言說)

(6) 以婉言、隱語諷諫

satirize

〈名詞〉

(1) 詩篇

poem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沒收錄“诵”字頭,請參考“”字。

康熙字典:誦

卷别正文・酉集上

位置第1164頁,第2字

部首言部

康熙筆画14畫 部外 7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通作訟。詳訟字註。

,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诵”字头,请参考“”字。

說文解字

卷别卷三上 位置第69頁,第19字

反切似用切

说文解字:誦諷也。从言甬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誦諷也。从言。甬聲。

段注似用切。九部。

诵的字謎

謎面:有言在先,勇士已盡力(打一字)
謎底:诵
解析:「有言在先」取「訁」,「勇」字盡了「力」即剩「甬」,合而為「誦」。

謎面:寧波話(打字一)
謎底:诵

謎面:勇一半,謀一半(猜一字)
謎底:诵

诵字組詞

诵字開頭組詞

诵字中間組詞

诵字結尾組詞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