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理解能力差的成語

形容人理解能力差的成語


1無能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釋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2黔驢技窮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釋 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

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3外強中幹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釋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4力不從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釋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裏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5屍位素餐 [ shī wèi sù cān ]

解釋 屍位:占據著職位而不做事。不做事而白吃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

6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7初出茅廬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釋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後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8弱不禁風 [ ruò bù jīn fēng ]

解釋 舊時形容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現指人體質虛弱。

出處 唐 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9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10愛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釋 愛:一說通「爰」;隱蔽貌;指隱而不見;另說解為同情憐惜。①原意指德之舉無形;隱而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幫助他。②雖很同情;願意幫助;但限於力量或條件而無法辦到。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

11一事無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釋 連一樣事情都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出處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12江郎才盡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解釋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歲文思衰;才:才華;盡:完。江淹的文思已經衰竭。後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氣用完了。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1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13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14大難臨頭 [ dà nàn lín tóu ]

解釋 難:災禍;臨:到來。大災大禍降臨頭上。

出處 莊周《莊子 秋水》:「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15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16孤陋寡聞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釋 學識短淺;見聞不廣。陋:見聞不廣;寡: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7孤軍奮戰 [ gū jūn fèn zhàn ]

解釋 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一支軍隊單獨英勇作戰。也比喻在沒有外力的援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鬥爭。也作「孤軍作戰」「孤軍獨戰」。

出處 《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18罪大惡極 [ zuì dà è jí ]

解釋 罪惡大到了極點。

出處 宋 歐陽修《縱囚論》:「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

19不識好歹 [ bù shí hǎo dǎi ]

解釋 歹:壞。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6回:「你這潑猴,不識好歹!」

20迷迷糊糊 [ mí mí hú hú ]

解釋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雲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21一無所能 [ yī wú suǒ néng ]

解釋 一點沒有能耐(能:能力;本領)。

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又蘇州葉某者,性迂拙,一無所能,其父死,既無產業,且有逋負。」

22一無所長 [ yī wú suǒ cháng ]

解釋 沒有一點專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於文武一無所長也。」

23不勝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釋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24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25老弱病殘 [ lǎo ruò cán bìng ]

解釋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殘:殘疾人。泛指弱勢群體。

出處 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研人員美國有一百二十萬,蘇聯九十萬,我們隻有二十多萬,還包括老弱病殘,真正頂用的不很多。」

26力不能及 [ lì bù néng jí ]

解釋 力量達不到。

出處 元 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一城百姓見城自摧破,自來搜捉紂王,紂王見兵勢甚大,力不能及。」

27力不勝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釋 勝任:擔當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夠;難以擔當任務。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

28碌碌無能 [ lù lù wú néng ]

解釋 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 宋 吳箕《常說》:「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者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29力所不及 [ lì suǒ bù jí ]

解釋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處 宋 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30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釋 少:年少。更:經曆。指年紀輕;閱曆不多。形容缺乏經驗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處 《晉書 周顗傳》:「君少年未更事。」

31百無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釋 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出處 清 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32舉鼎絕臏 [ jǔ dǐng jué bìn ]

解釋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33綆短汲深 [ gěng duǎn jí shēn ]

解釋 綆:汲水用的繩子;汲:從井裏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裏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34百無一能 [ bǎi wú yī néng ]

解釋 什麼都不會做。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35輕慮淺謀 [ qīng lǜ qiǎn móu ]

解釋 考慮不全麵,計劃不周密。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趙世家》:「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

36少不經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解釋 少:年輕;更:經曆。年紀輕,沒有經曆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 劉豐《後生可愛》:「所以在實際中,毛頭小夥子幹出一番大事業出來的也畢竟不少,‘少不經事’的話不盡全對。」

37不經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釋 經:經曆;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38不知自量 [ bù zhī zì liàng ]

解釋 形容沒有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39專心一致 [ zhuān xīn yī zhì ]

解釋 致:集中。心思很專一。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處 《清朝野史大觀·繆炳泰以畫受高宗知遇》:「可見一技之末,非專心一致為之數十年,亦不能發名而成業也。」

40蚍蜉戴盆 [ pí fú dài pén ]

解釋 比喻能力低而承擔的任務極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複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41苦心焦慮 [ kǔ xīn jiāo lǜ ]

解釋 形容用盡心思,想方設法。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經過三番五次的苦心焦慮,仍然找不到完全滿意的解決途徑。」

42力有未逮 [ lì yǒu wèi dǎi ]

解釋 能力做不到。

43困心衡慮 [ kùn xīn héng lǜ ]

解釋 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44新學小生 [ xīn xué xiǎo shēng ]

解釋 指治學時間不長,見聞淺陋、經驗不足的後生晚輩。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張禹傳》:「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

45才短思澀 [ cái duǎn sī sè ]

解釋 才:才識。短:短淺。澀:遲鈍。見識短淺,思路遲鈍。指寫作能力差。

出處 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適當書詔填委之時,才短思澀,目不暇給。」

46一朝之忿 [ yī zhāo zhī fèn ]

解釋 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

出處 《論語·顏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47趕鴨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解釋 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出處 茹誌鵑《高高的白楊樹》:「說著一把將我拖了起來,要我去看看。這是硬趕鴨子上架,我向她解釋,去看也是沒用。」

48百思不得其解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

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解:理解。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理解。

出處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