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水勢浩大的成語

形容水勢浩大的成語


1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 瀾:大波浪;壯闊:又雄壯又寬廣。指水的波濤浩渺廣闊。比喻聲勢雄壯有力;規模宏大。

出處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3風起雲湧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釋 湧:水騰躍。大風刮起來;烏雲湧上來。比喻新生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斷變化;雄偉壯觀。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諸侯作難,風起雲蒸。」

4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5浩浩蕩蕩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釋 指水勢洶湧廣闊浩大。後形容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6煙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釋 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浩渺:廣闊無邊。水波渺茫;一望無邊。形容水域寬廣。也作「煙波浩淼」。

出處 唐 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關。」

7暴風驟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有時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8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解釋 把大江大海都翻轉過來;形容水勢很大;現在多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亂不堪破壞極甚的情況。

出處 唐 李筌《太自陰經》:「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

9一瀉千裏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裏。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出處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裏。」

10波濤洶湧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11洶湧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釋 形容聲勢浩大。洶湧:波濤猛烈地向上湧;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處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12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嶽;翻倒大海。形容來勢猛;聲勢浩大;力量強大;壓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處 宋 楊萬裏《病起喜雨聞鶯》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13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解釋 形容力量或聲勢非常浩大。

出處 宋 陸遊《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遂抵雁翅浦》詩:「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白浪如山潑入船,家人驚怖篙師屋。」

14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釋 廣闊無邊;水波連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範圍廣闊;聲勢浩大。汪洋:水勢深而廣闊。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轟天炮響,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鑼鳴,兩仞山前丟霹靂。」

15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

解釋 淘:用水衝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爭中經受考驗、篩選。

出處 粟裕《激流歸大海》:「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

16浩浩湯湯 [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

解釋 猶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17滔滔滾滾 [ tāo tāo gǔn gǔn ]

解釋 ①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說話連續不斷。②喻聲勢浩大。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他便把他父親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個榜下知縣……一五一十、從頭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滾滾的對那女子哭訴了一遍。」

18翻江攪海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解釋 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也形容吵鬧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三回:「龍能噴雲曖霧,播土揚沙。有巴山捎嶺的手段,有翻江攪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19江翻海倒 [ jiāng fān hǎi dǎo ]

解釋 猶江翻海沸。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29回:「虎踞深林,頃刻裏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時火烈煙飛。」

20汪洋恣肆 [ wāng yáng zì sì ]

解釋 汪洋:水勢浩大。恣:放縱,沒有拘束。肆:任意、無限製。恣肆:放縱不拘。水勢浩大而且放縱不拘。比喻文筆、言談豪放,自由無拘束。

出處 唐·柳宗元《直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凡為文,去藻飾之華靡,汪洋自肆,以適己為用。」 明·歸有光《與潘子實書》:「聽其言汪洋恣肆,而實無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21乘風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誌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

出處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誌。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22亂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釋 形容亂糟糟的樣子;毫無條理或秩序。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裏的圖書字畫,家夥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像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

23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24水漲船高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

解釋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隨著提高。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的提高而增長提高。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長姐兒更不想到此時,水漲船高,不曾吃盡苦頭,怎得修成人上人。」

25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解釋 逆著水流行船。比喻在前進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隻好拉纖。」

26萬馬奔騰 [ wàn mǎ bēn téng ]

解釋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麵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出處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27不進則退 [ bù jìn zé tuì ]

解釋 不向前進就向後退。也指不進步就要退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卷:「凡人不進則退也。」

28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29酣暢淋漓 [ hān chàng lín lí ]

解釋 酣暢:原指喝酒或睡眠很充分;泛指痛快;淋漓:飽滿暢快的樣子。非常暢快。也指文藝作品中刻畫人的形象或表達感情很充分。

出處 宋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 釋秘演詩集序》:「則往從布衣野花,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30氣勢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釋 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

出處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後錄 正氣歌》第14卷:「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31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32大氣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解釋 磅礴:廣大無邊。形容氣勢盛大。

出處 荀況《荀子 性惡》:「雜能旁魄而無用。」

33急風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釋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風雨。形容聲勢浩大;來勢凶猛。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34水漫金山 [ shuǐ màn jīn shān ]

解釋 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

出處 《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裏法海一見許仙,麵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

35急流勇進 [ jí liú yǒng jìn ]

解釋 在急流中勇敢前進。形容在險境中積極進取;不退縮。

出處 宋 邵伯溫《邵氏見聞錄》:「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36洪水猛獸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解釋 洪水:能造成災害的大水;猛獸:殘酷食人畜的凶猛野獸。比喻極大的災害。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37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

解釋 移動山嶽;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慣能撒豆成兵。」

38放縱不拘 [ fàng zòng bù jū ]

解釋 見「放縱不羈」。

出處 《漢書·遊俠傳·陳遵》:「竦博學通達,以謙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相親友。」

39波路壯闊 [ bō lù zhuàng kuò ]

解釋 波路:波濤。比喻規模宏偉,聲勢浩大。同「波瀾壯闊」。

出處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40急風驟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急劇的風雨。常用以形容聲勢浩大而迅猛。

出處 章炳麟《五無論》:「至於神話,希臘、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風驟雨則群指為天神戰鬥之事。」

41適者生存 [ shì zhě shēng cún ]

解釋 適:符合,適應。適應環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

出處 歐陽山《苦鬥》:「我是說在這個問題上,千萬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

42風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釋 形容風浪很大。

出處 《文彙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湧,風急浪高。」

43學識淵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釋 指學識深而且廣。

出處 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44洶湧彭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ai ]

解釋 波浪翻騰,互相撞擊。亦比喻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處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彭湃。」

45一片汪洋 [ yī piàn wāng yáng ]

解釋 形容水麵遼闊,水勢浩大。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2回:「鄭州底下黃河開了口子,漫延十餘州縣,一片汪洋,盡成澤國。」

46疾風橫雨 [ jí fēng héng yǔ ]

解釋 疾:急速猛烈。形容聲勢浩大,來勢迅猛。

出處 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華葉蓊鬱,而必歸於槁亡,遇疾風橫雨,則摧落更速焉。」

47江翻海沸 [ jiāng fān hǎi fèi ]

解釋 形容水勢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聲勢壯大。

出處 明·無名氏《哪吒三變》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聲地慘天昏。」

48走石飛砂 [ zǒu shí fēi shā ]

解釋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7回:「走石飛砂勢更凶,推雲擁霧亂行蹤。暗藏妖孽來窺戶,又送孤帆過楚峰。」

49排山倒峽 [ pái shān dǎo xiá ]

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嶽,翻倒山峽。形容水勢猛,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84回:「但見城外水聲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峽之勢。」

50澎湃洶湧 [ péng pài xiōng yǒng ]

解釋 澎湃:大浪互相撞擊;洶湧:波濤猛烈地向上湧。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 曹靖華《飛花集》:「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花海中,徘徊,徘徊複徘徊,半生往事,如錢塘怒濤,澎湃洶湧,衝擊心頭!」

51一瀉汪洋 [ yī xiè wāng yáng ]

解釋 形容水流迅速,水勢浩大。

出處 梁啟超《譚嗣同傳》:「一瀉汪洋。」

52江翻海擾 [ jiāng fān hǎi rǎo ]

解釋 猶江翻海沸。

出處 清·無名氏《陸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擾,鼠偷狗盜,大劫何日了?」

53走石飛沙 [ zǒu shí fēi shā ]

解釋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出處 《三國誌 吳誌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

54汪洋浩博 [ wāng yáng hào bó ]

解釋 形容人的氣度寬廣、文辭豪放、學識淵博像水勢浩大無邊。

出處 宋 陸遊《答劉主簿書》:「德者前輩之學,積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無,以所能問於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該極百家,而不可涯矣。」

55懷山襄陵 [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

解釋 謂洪水洶湧奔騰溢上山陵。

出處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56魆風驟雨 [ zhuō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猶暴風驟雨。

出處 明·無名氏《白兔記·私會》:「魆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