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尊重別人的成語

形容尊重別人的成語


1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2畢恭畢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李玉堂,一山東大漢,抵軍部時,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

3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4奉若神明 [ fèng ruò shén míng ]

解釋 奉:信奉;神明:神靈的總稱。對某人或某事物尊崇信奉得像迷信的人崇信神靈一樣。

出處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5師道尊嚴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釋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出處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6敬賢愛士 [ jìng xián ài shì ]

解釋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字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7奉如神明 [ fèng rú shén míng ]

解釋 象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極其尊重。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出處 語出《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8程門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9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10斯文掃地 [ sī wén sǎo dì ]

解釋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完全喪失;比喻破壞無餘。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那位少爺話也收了;接過卷子來,倒給人家斯文掃地的請了個安。」

11不識抬舉 [ bù shí tái jǔ ]

解釋 識:知道;抬舉:稱讚;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舉」。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4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

12五體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釋 五體:頭和四肢;投地:著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原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後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

出處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13肅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釋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尊敬的心情。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14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釋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出處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劄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15好為人師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釋 好:喜歡;為:做;當。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6敬而遠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17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釋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18鄭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釋 對事物的態度認真嚴肅(鄭重:嚴肅認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19為人師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釋 指在人品德學問方麵作別人學習的榜樣;多指教師。師表:榜樣;表率。

出處 《北齊書 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

20自甘墮落 [ zì gān duò luò ]

解釋 自己甘心思想行為向壞的方向發展。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須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墮落。」

21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22尊賢使能 [ zūn xián shǐ néng ]

解釋 尊重有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 孟子曰:‘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23良師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釋 良:好;益:有益;有幫助。能給人教益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20回:「雖然有那良師益友,苦口婆心的規勸,卻總是耳邊風,縱有時聽得入耳,自己要想發憤為雄,都是一般虎頭蛇尾。」

24頂禮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解釋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禮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後來形容對人崇拜恭敬到了極點。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20回:「這句話傳揚開去,一時哄動了吉州百姓,扶老攜幼,都來頂禮膜拜。」

25來處不易 [ lái chù bù yì ]

解釋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

出處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6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釋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27一字之師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釋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指改正別人詩文中的一個字或糾正一個誤讀、誤寫的字。

出處 明 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28磕頭禮拜 [ kē tóu lǐ bài ]

解釋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出處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你隻望著大安州磕頭禮拜。」

29敬老憐貧 [ jìng lǎo lián pín ]

解釋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出處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30尊師貴道 [ zūn shī guì dào ]

解釋 亦作「尊師重道」。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儒林列傳上》:「帝謂孔僖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裏,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榮,非非所敢承。」

31尊師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釋 尊:尊敬;重:重視;道:道理。尊敬師長;重視應該遵循的道理。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32識才尊賢 [ shí cái zūn xián ]

解釋 能識別並尊重有才能的人。

出處 明·李贄《焚書·複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

33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34焚香禮拜 [ fén xiān lǐ bài ]

解釋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卻說玄德前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

35三浴三熏 [ sān yù sān xūn ]

解釋 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禮待人,對人尊重。也表示鄭重其事。

出處 唐·韓愈《答呂瞖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36三熏三沐 [ sān xūn sān mù ]

解釋 ①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出處 宋·陸遊《與李運使啟》:「一琴一龜,預想鈴齋之靜;三熏三沐,尚陪藥市之遊。」

37三釁三浴 [ sān xìn sān yù ]

解釋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出處 《國語 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迎之於郊。」

38相互尊重 [ xiāng hù zūn zhòng ]

解釋 尊重:敬重,重視。指互相重視。

39奉為神明 [ fèng wéi shén míng ]

解釋 奉:信奉;神明:神靈的總稱。像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事物極其尊重。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2回:「此是僧尼誘人上門之語,而愚夫愚婦無知,莫不奉為神明。」

40欺貧重富 [ qī pín zhòng fù ]

解釋 欺:欺負。欺負貧窮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又有一詩,說欺貧重富,世情皆然,不止一買臣之妻也。」

41安老懷少 [ ān lǎo huái shào ]

解釋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出處 南朝 梁 陸倕《石闕銘》:「安老懷少,伐罪吊民,農不遷業,市無易賈。」

42牆花路柳 [ qiáng huā lù liǔ ]

解釋 喻娼妓。

出處 明·高明《二郎神·秋懷》套曲:「風流。恩情怎比,牆花路柳?記待月西廂,和你攜素手。」

43牆花路草 [ qiáng huā lù cǎo ]

解釋 見「牆花路柳」。

出處 明·徐複祚《紅梨記·詩要》:「非執拗,那壁廂是牆花路草,怎比得日邊紅杏倚雲高?」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牆花路草。」

44敬賢重士 [ jìng xián zhòng shì ]

解釋 見「敬賢愛士」。

出處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四折:「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仇,並不挾冤。」

45負弩前驅 [ fù nǔ qián qū ]

解釋 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麵。表示極為尊敬。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46奉為圭璧 [ fèng wéi guī bì ]

解釋 圭璧:玉器,指非常有價值的東西。尊重有價值的東西。

出處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中卷:「餘之此言,天下作詩者,當字字奉為圭璧。」

47敬老慈少 [ jìng lǎo cí shǎo ]

解釋 見「敬老慈幼」。

出處 宋·陳亮《蔡元德墓碣銘》:「敬老慈少,使詭猾暴橫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賴以省。」

48尊賢愛物 [ zūn xián ài wù ]

解釋 尊敬賢才,愛護人民,指尊重知識,愛護人才。

出處 《晉書·皇甫謐傳》:「蠶而後衣,耕而後食,先人後己,尊賢愛物,南土人士鹹崇敬之。」

49胡天胡帝 [ hú tiān hú dì ]

解釋 胡:何;帝:指天神。什麼是天,什麼是帝。原形容服飾容貌像天神一樣美麗,後也表示尊敬崇仰。

出處 《詩經 鄘風 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0路柳牆花 [ lù liǔ qiáng huā ]

解釋 路邊的柳,牆旁的花。比喻行為放蕩的女子。也指妓女。

出處 元 王曄《水仙子 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隻是個路柳牆花。」

51折節下士 [ zhé jié xià shì ]

解釋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 《三國誌·魏誌·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52父慈子孝 [ fù cí zǐ xiào ]

解釋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 《禮記 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53至聖先師 [ zhì shèng xiān shī ]

解釋 至:最。舊時特指孔子。

出處 《禮記 中庸》:「唯天下至聖,為能聯盟睿知,足以有臨也。《禮記 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54負駑前驅 [ fù nú qián qū ]

解釋 背著弓箭在前麵開道。比喻迎接的禮度極為尊敬。

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駑矢先驅。」

55鴻案鹿車 [ hóng àn lù chē ]

解釋 鴻案:《後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後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出處 鴻案:《後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後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56管仲隨馬 [ guǎn zhòng suí mǎ ]

解釋 管仲:春秋齊桓公的相國;隨:跟從。管仲隨著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經驗。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57斯文委地 [ sī wén wěi dì ]

解釋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來,四百餘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傑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58敬老慈幼 [ jìng lǎo cí yòu ]

解釋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59三薰三沐 [ sān xūn sān mù ]

解釋 ①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出處 金·元好問《丙午九日詠菊》:「三薰複三沐,歲宴與君期。」

60三浴三釁 [ sān yù sān xìn ]

解釋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出處 《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於郊,而與之坐而問焉。」

61青眼相看 [ qī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釋 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62尊年尚齒 [ zūn nián shàng chǐ ]

解釋 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出處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範。」

63賢賢易色 [ xián xián yì sè ]

解釋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出處 語出《論語 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64學無常師 [ xué wú cháng shī ]

解釋 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即凡有點長處、學問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 《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65敬恭桑梓 [ jìng gōng sāng zǐ ]

解釋 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66恭敬桑梓 [ gōng jìng sāng zǐ ]

解釋 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67尊聞行知 [ zūn wén xíng zhī ]

解釋 尊:尊重。重視聽到的意見,實行已懂的道理。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曾子曰:‘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68尊賢愛才 [ zūn xián ài cái ]

解釋 尊重和愛護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1回:「你這位貴老師總不是什麼尊賢愛才,不過想人拜門生,受些禮物。」

69折節下賢人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 ]

解釋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

70折節下謀士 [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 ]

解釋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 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折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

71人間重晚晴 [ 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

解釋 原指人們珍視晚晴天氣,後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出處 唐·李商隱《晚晴》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