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糊塗的成語

形容人糊塗的成語


1丟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釋 丟掉這些;又遺漏那些。形容馬虎健忘;顧此失彼。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2醉生夢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釋 像在醉夢中那樣糊裏糊塗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而頹廢、沉淪。

出處 宋 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3糊裏糊塗 [ hú lǐ hú tú ]

解釋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麼糊裏糊塗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4當局者迷 [ dāng jú zhě mí ]

解釋 迷:糊塗,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塗

出處 宋 辛棄疾《戀繡衾 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5暈頭轉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釋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麼快!」

6難得糊塗 [ nán dé hú tú ]

解釋 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

出處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塗’。」

7渾渾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釋 渾渾:厚厚;樸實厚道;噩噩:嚴正的樣子。指渾厚而嚴正的樣子。現多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8一塌糊塗 [ yī tā hú tú ]

解釋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麵,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9財迷心竅 [ cái mí xīn qiào ]

解釋 迷:昏亂。指一心愛財而心中糊塗

出處 孫犁《秀露集 耕堂讀書記》:「如果當時這位作者,明達冷靜一些,不財迷心竅,天下原可以平安無事的。」

10懵懵懂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釋 糊塗,不明事理。形容什麼也不知道。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著缽盂,拑著釘鈀,與沙僧徑直回來。」

11東郭先生 [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

解釋 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糊塗人,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出處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講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12打馬虎眼 [ dǎ mǎ hu yǎn ]

解釋 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待了會兒,他把錢拿起來:‘三十?別打馬虎眼!’」

13假癡假呆 [ jiǎ chī jiǎ dāi ]

解釋 裝傻;假裝糊塗

出處 《海上花列傳》第48回:「我有要緊事體請耐來,啥個假癡假呆!」

14混混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釋 無知無識,糊裏糊塗

出處 孫中山《建國方略 知行總論》:「三代以前,人類混混噩噩,不識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

15昏昏噩噩 [ hūn hūn è è ]

解釋 形容糊塗、無知的樣子。

出處 葉君健《曙光》:「這兩句話像兩根鐵掃把,把他的腦子攪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陣子不能進行思維活動。」

16渾然無知 [ hún rán wú zhī ]

解釋 形容糊裏糊塗,什麼都不知道。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那賊渾然不知,不言不語。」

17昏頭打腦 [ hūn tóu dǎ nǎo ]

解釋 見「昏頭搭腦」。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昏頭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

18迷頭認影 [ mí tóu rèn yǐng ]

解釋 佛家語。形容非常糊塗。

出處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19班門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解釋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麵前賣弄本領。

出處 宋 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20含糊其辭 [ hán hú qí cí ]

解釋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21顛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釋 指錯亂沒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語、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22弄虛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虛假;不實;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23旁觀者清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釋 在旁邊看的人比當事人清楚。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陳多壽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24行屍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釋 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行屍:會走動的屍體。

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 後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25裝聾作啞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釋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出處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26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釋 替老百姓鏟除禍害。為:替;給。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秦宓傳》:「禹疏江決河,東注於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

27明知故問 [ míng zhī gù wèn ]

解釋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28裝瘋賣傻 [ zhuāng fēng mài shǎ ]

解釋 故意裝得瘋瘋癲癲;傻裏傻氣。賣:賣弄。

出處 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29人仰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 人和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30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31不可收拾 [ bù kě shōu shí ]

解釋 收拾:整理。原意是沒法歸類整頓;後形容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32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3千方百計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釋 方:方法;計:計謀。想盡種種辦法;用出種種計謀。

出處 宋 朱熹《朱子類語 卷三十五 論語》:「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

34如夢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35稀裏糊塗 [ xī lǐ hú tú ]

解釋 不明白,迷糊,不認真,隨意。

出處 曹禺《和劇作家們談讀書和寫作》:「如果寫他後悔,稀裏糊塗自殺了,就沒有多大意思。」

36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解釋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37昏頭昏腦 [ hūn tóu hūn nǎo ]

解釋 形容頭腦發昏,糊裏糊塗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72回:「卻說八戒跌得昏頭昏腦,猛抬頭,見絲篷絲索俱無,他才一步一探,爬將起來,忍著疼,找回原路。」

38驚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出處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9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釋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出處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某竊位於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負抱愧恥,何可勝言。」

40迷迷糊糊 [ mí mí hú hú ]

解釋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雲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41霧裏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42聰明一世 [ cōng míng yī shì ]

解釋 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聰明。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我斷不出此事,枉自聰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將畫圖展玩,千思萬想。」

43眾醉獨醒 [ zhòng zuì dú xǐng ]

解釋 比喻眾人沉迷糊塗,獨自保持清醒。

出處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44昏昏沉沉 [ hūn hūn chén chén ]

解釋 形容頭腦迷糊,神誌不清。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

45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46蒙昧無知 [ méng mèi wú zhī ]

解釋 愚鈍糊塗;沒有知識;不通事理。

出處 《晉書 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47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48癡呆懵懂 [ chī dāi měng dǒng ]

解釋 懵懂:糊塗,不明事理。愚笨糊塗,資質低下。

出處 元·無名氏《一枝花》:「倒不如癡呆懵懂,甘守著陋巷的這簞瓢。」

49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釋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隻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麼傻頭傻腦的,這麼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50貪贓枉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 ]

解釋 貪贓:官吏接受賄賂;枉法:歪曲和違背法律。指貪汙受賄;違法亂紀。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51精神恍惚 [ jīng shén huǎng hū ]

解釋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52隱隱約約 [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釋 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隻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麵上射去。」

53混混沌沌 [ hùn hùn dùn dùn ]

解釋 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54雲天霧地 [ yún tiān wù dì ]

解釋 比喻不明事理,糊裏糊塗。

出處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田裏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麵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雲天霧地。」

55眉目不清 [ méi mù bù qīng ]

解釋 眉目:條理。事物條理不清或文章沒有條理。

出處 《人民日報》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見的缺點。」

56五裏霧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釋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裏霧。」

57警憒覺聾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解釋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厘定,以為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誌已也。」

58恍恍忽忽 [ huǎng huǎng hū hū ]

解釋 神誌不清、迷惘的狀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後有人說道:‘嬸娘連我也不認得了!’」

59渾渾沌沌 [ hún hún dùn dùn ]

解釋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勢》:「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60偏信則暗 [ piān xìn zé àn ]

解釋 偏信:隻聽信一方麵的話;暗:糊塗。隻聽信一方麵的話,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61一家之主 [ yī jiā zhī zhǔ ]

解釋 家庭的當家人。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62如夢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釋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63不癡不聾 [ bù chī bù lóng ]

解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出處 《宋書 庾炳之傳》:「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64一榻胡塗 [ yī tà hú tú ]

解釋 見「一塌糊塗」。

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鐵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壞紙錯字,弄得一榻胡塗。」

65利害得失 [ lì hài dé shī ]

解釋 好處和壞處,得益和損失。

出處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豪傑傳》第四回:「我雖然素有是誌,可恨自己學問太淺,不能夠把那利害得失,詳詳密密說將出來,感動大眾,所以稽延至今,甚為憾事。」

66懵裏懵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釋 指人糊裏糊塗,神誌模糊不清。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16回:「人瑞驚覺,懵裏懵懂的,睜開眼說道:‘嗬,嗬,信寫好了嗎?’」

67裝聾賣傻 [ zhuāng lóng mài shǎ ]

解釋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塗。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麼還在這裏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68耳聾眼黑 [ ěr lóng yǎn hēi ]

解釋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 清 翟灝《通俗編 身體 耳聾眼黑》:「《傳燈錄》,百丈被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聾眼黑。」

69認影迷頭 [ rèn yǐng mí tóu ]

解釋 佛家語。形容非常糊塗。

出處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70走肉行屍 [ zǒu ròu xíng shī ]

解釋 行屍:會走動的屍體。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

出處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謀擢》:「盡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麵走肉行屍。」

71黑漆皮燈 [ hēi qī pí dēng ]

解釋 不透光亮的燈。比喻不明事理。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

72沒眉沒眼 [ méi méi méi yǎn ]

解釋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塗的樣子。也指沒有臉麵。

出處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麵是扳鼇抓角的橋亭,已經多年沒有修理,金碧彩畫全著塵土糊得沒眉沒眼。」

73昏庸無道 [ hūn yōng wú dào ]

解釋 糊塗平庸,凶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塗無能且殘暴凶狠的帝王。

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5回:「言楊太後嗔恨陛下昏庸無道,悖倫逐母,召集故黨,賄賂舊屬。」

74一塌胡塗 [ yī tā hú tú ]

解釋 見「一塌糊塗」。

出處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裏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塗。」

75醒聵震聾 [ xǐng kuì zhèn lóng ]

解釋 猶言振聾發聵。使昏昧糊塗、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出處 陶曾佐《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一躍而登此莊嚴美麗之舞台中,一奮萃此醒聵震聾之盤渦裏。」

76如坐雲霧 [ rú zuò yún wù ]

解釋 象坐在雲裏霧裏。比喻頭腦糊塗,不能辨析事理。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及有凶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77昏頭搭惱 [ hūn tóu dā nǎo ]

解釋 形容頭腦發昏,糊裏糊塗或精神不振的樣子。

出處 明·史槃《鶼釵記·蕭豪》:「他撮空布橋,我昏頭搭惱。」

78昏頭搭腦 [ hūn tóu dā nǎo ]

解釋 形容頭腦昏沉,糊裏糊塗。

出處 清 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一個新年裏,弄得昏頭搭腦,沒些清楚。」

79昭聾發聵 [ zhāo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即使糊塗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出處 《天討·望帝四川討滿洲檄>》:「巴縣鄒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聾發聵,正義浹乎寰宇,回響振乎棧峽。」

80行屍走骨 [ xíng shī zǒu gǔ ]

解釋 見「行屍走肉」。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60卷:「枯木不複生,其牙葉縱遇陽和之春,長為陰冥下鬼,畢於朽腐,可謂湣嗟,雖位極人臣,皆行屍走骨矣。」

81磨昬抉聵 [ mó hūn jué kuì ]

解釋 救治教化愚昧糊塗的人。

82馬翻人仰 [ mǎ fān rén yǎng ]

解釋 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賈璉家下無人,請了王仁來在外幫著料理。那巧姐兒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榮府中又鬧得馬仰人翻。」

83冬烘頭腦 [ dōng hōng tóu nǎo ]

解釋 冬烘:迂腐,淺陋。指頭腦糊塗、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頭腦冬烘」。

84啟瞶振聾 [ qǐ guì zhèn lóng ]

解釋 比喻喚醒糊塗與麻木不仁者。

85認奴作郞 [ rèn nú zuò láng ]

解釋 形容昏饋糊塗。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五:「若不顛倒,因什麼認奴作郎。」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禮拜一任禮拜,不得認奴作郎。」

86昏聵無能 [ hūn kuì wú néng ]

解釋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塗,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87哀梨蒸食 [ āi lí zhēng shí ]

解釋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貨。糊裏糊塗地糟蹋好東西。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複不烝食不?’」

88噩噩渾渾 [ è è hún hún ]

解釋 指質樸忠厚的樣子。指上古之世。

出處 清 魏源《序》:「於是天文地理,皆定位於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於噩噩渾渾之際。」

89認奴作郎 [ rèn nú zuò láng ]

解釋 謂顛三倒四,糊裏糊塗。

出處 《景德傳燈錄·良價禪師》:「師曰:‘城中不顛倒,因什麼認奴作郎?’」

90見小暗大 [ jiàn xiǎo àn dà ]

解釋 指小事清楚,大事糊塗。

出處 《孔子家語 五儀解》:「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

91兼弱攻昧 [ jiān ruò gōng mèi ]

解釋 兼並弱國,討伐昏聵糊塗的君主。

出處 《尚書 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92不皦不昧 [ bù jiǎo bù mèi ]

解釋 皦:清白、清晰;昧:糊塗。形容恍恍忽忽,難以捉摸。

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

93昏憒胡塗 [ hūn kuì hú tú ]

解釋 昏憒:昏亂。形容頭腦糊塗,不明事理。

出處 魯迅《擬豫言》:「被批評家們痛駁,謂‘久已如此,而還要多說,實屬不明大勢,昏憒胡塗。’」

94摸不著頭腦 [ mō bù zháo tóu nǎo ]

解釋 指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襲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也隻管站在旁邊呆呆的看著他。」

95如墜五裏霧中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釋 墜: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塗的境地,令人摸不著頭腦。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墜其雲霧中’。」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