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眼睛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眼睛的成語


1濃眉大眼 [ nóng méi dà yǎn ]

解釋 形容眉目端莊,富有生氣。多指男子。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隻見裏麵一個濃眉大眼的黑麵肥胖婦人,穿著一件黑夏布小衣,兩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來。」

2低聲下氣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釋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裏隻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3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4畫龍點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釋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出處 唐 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5目中無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釋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 《說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無人,待我去打這狗頭下來。」

6不知不覺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釋 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聖賢之學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覺自然做得徹。」

7舉目無親 [ jǔ mù wú qīn ]

解釋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出處 唐 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8大開眼界 [ dà kāi yǎn jiè ]

解釋 開:擴展;眼界:眼睛看到的範圍。開闊視野;大長見識。

出處 唐 李濬《鬆窗雜錄 楚兒》:「光業馬上取筆答之曰:‘大開眼界莫言冤’。」

9心甘情願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釋 心裏完全願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願作出某種犧牲。心甘:樂意。

出處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願。」

10暗送秋波 [ àn sòng qiū bō ]

解釋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傳情;後形容暗中以眉目傳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獻眉討好。

出處 宋 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明 馮夢龍《掛枝兒 私窺》:「眉兒來,眼兒去,暗送秋波。」

11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釋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雲在天,有目共睹。」

12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釋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遠處看;眼:眼睛;欲:將要;穿:破。

出處 明 西湖居士《明月環 詰環》:「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13眼花繚亂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釋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複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14睚眥必報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複。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複。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15見錢眼開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解釋 見到錢財就眉開眼笑。

出處 清 李漁《比目魚 揮金》:「自古道見錢眼開,我兌下一千兩銀子,與他說話的時節,就拿來擺在麵前,他見了自然動火。」

16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釋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17閉目塞聽 [ bì mù sè tīng ]

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18四麵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釋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麵或各個地方。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卷九 學三》:「如孔子教人,隻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嚐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麵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19心明眼亮 [ xīn míng yǎn liàng ]

解釋 心裏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出處 南北朝 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韻宇弘深,喜慍莫見其際,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於己。」

20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21有錢有勢 [ yǒu qián yǒu shì ]

解釋 既有錢財,又有勢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九回:「毛太公那廝,有錢有勢。」

22眼觀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 眼睛因看到四麵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麵了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23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24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25觸目皆是 [ chù mù jiē shì ]

解釋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26意在言外 [ yì zài yán wài ]

解釋 其意在言語、文辭之外。指語意含蓄;讓人自己體會其真正用意。

出處 宋 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27拭目以待 [ shì mù yǐ dài ]

解釋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28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釋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29人地生疏 [ rén dì shēng shū ]

解釋 疏:不熟悉。初到一個地方;對當地的人、環境、習俗都不熟悉。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門生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時就有差委。」

30大處著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釋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麵觀察;考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隻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31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釋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32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33俐齒伶牙 [ lì chǐ líng yá ]

解釋 能說會道。

出處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俐齒伶牙。」

34光輝燦爛 [ guāng huī càn làn ]

解釋 光輝:閃爍耀眼的光;燦爛:光彩明亮的樣子。光亮耀眼;色彩鮮明。也用來形容事業的偉大輝煌。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護駕龍虎官軍二萬五千,分為五對,每對五千,按青、黃、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馬,並依本色,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35刮目相待 [ guā mù xiāng dài ]

解釋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出處 《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6怒目橫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釋 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 五代 後蜀 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37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衝、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38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9目不忍睹 [ mù bù rěn dǔ ]

解釋 睹:看。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淒慘。

出處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而軍士之折臂斷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40目不斜視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釋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41瞠目而視 [ chēng mù ér shì ]

解釋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著。

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丁誌》:「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42過眼雲煙 [ guò yǎn yún yān ]

解釋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43心如死灰 [ xīn rú sǐ huī ]

解釋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誌消沉,態度冷漠到極點。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馮遊》:「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44目不暇給 [ mù bù xiá gěi ]

解釋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出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序:「於是檢向時所鄙之《飛龍傳》,為之刪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訓之格,間以清雋之辭,傳神寫物,盡態極妍,庶足令閱者驚奇拍案,目不暇給矣!」

45目定口呆 [ mù dìng kǒu dāi ]

解釋 同「目瞪口呆」。

出處 《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46眉目傳情 [ méi mù chuán qíng ]

解釋 用眉眼的活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意。常用來形容用眼色表示愛情。參見「眉來眼去」。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隻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

47順水推船 [ shùn shuǐ tuī chuán ]

解釋 比喻順應情勢說話行事。

出處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

48以耳代目 [ yǐ ěr dài mù ]

解釋 拿聽到的代替親眼看到的。指不親自去調查了解,光聽信別人說的。

出處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並不是罕見的。」

49十行俱下 [ shí háng jù xià ]

解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處 《梁書 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50天理昭彰 [ tiān lǐ zhāo zhāng ]

解釋 昭彰: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出處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51頭昏眼花 [ tóu hūn yǎn huā ]

解釋 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一氣氣得頭昏眼花,飲食多絕了。」

52擠眉弄眼 [ jǐ méi nòng yǎn ]

解釋 弄眼:使眼色。擠眉毛和眨眼睛向別人示意。也作「擠眉溜眼」。

出處 元 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舟。」

53掩目捕雀 [ yǎn mù bǔ què ]

解釋 遮著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54甘心瞑目 [ gān xīn míng mù ]

解釋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 《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55目送手揮 [ mù sòng shǒu huī ]

解釋 手眼並用,怎麼想就怎麼用。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出處 三國魏·稽康《贈兄弟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56飛眼傳情 [ fēi yǎn chuán qíng ]

解釋 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我們也少不得對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說我們飛眼傳情了,少不得更親近點。」

57抉目東門 [ jué mù dōng mén ]

解釋 見「抉目吳門」。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58目不苟視 [ mù bù gǒu shì ]

解釋 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出處 明·李贄《卓吾論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長七尺,目不苟視。」

59瞋目切齒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60耳視目聽 [ ěr shì mù tīng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61拭目而待 [ shì mù ér dài ]

解釋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出處 漢·楊修《答臨淄侯箋》:「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竦耳。」

62望穿秋水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解釋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樣晶瑩。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63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64肉眼凡胎 [ ròu yǎn fán tāi ]

解釋 迷信的說法,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隻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賊便了;豈知乃騰雲駕霧之上仙也。」

65頭昏目暈 [ tóu hūn mù yūn ]

解釋 猶言頭昏眼花。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賈政看了,氣的頭昏目暈。」

66頭昏目眩 [ tóu hūn mù xuàn ]

解釋 見「頭昏目暈」。

出處 烏蘭巴幹《草原上的馴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有點頭昏目眩。」

67頭昏眼暈 [ tóu hūn yǎn yūn ]

解釋 頭腦暈亂,眼睛昏花。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25回:「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

68擠眉溜眼 [ jǐ méi liū yǎn ]

解釋 見「擠眉弄眼」。

出處 明·馮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遇著不老實的婦人,和他擠眉溜眼,調順私情。」

69攀高接貴 [ pān gāo jiē guì ]

解釋 謂攀附結交高貴的人。

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貴,由他每說短論長。」

70望眼將穿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 ]

解釋 見「望眼欲穿」。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將穿,既蒙壯士厚恩完聚,得早還家為幸。」

71點胸洗眼 [ diǎn xiōng xǐ yǎn ]

解釋 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出處 明·陳繼儒《偃曝談餘》卷下:「《通釋》雲:‘字原有秦隸漢隸,今當以晉唐書為晉隸唐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此言,可為點胸洗眼之語。」

72目不別視 [ mù bù bié shì ]

解釋 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誌。亦作「目不旁視」。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別視。」

73目無下塵 [ mù wú xià chén ]

解釋 下塵:下風,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74目眩頭昏 [ mù xuàn tóu hūn ]

解釋 猶頭昏眼花。

出處 林語堂《機器與精神》:「這種的槍花,不但是外國人所無,就是中國的寶貝武人耍出來之後,還要弄得外國記者目眩頭昏,眼花繚亂。」

75目眩頭暈 [ mù xuàn tóu yūn ]

解釋 見「目眩頭昏」。

出處 艾蕪《都江堰的神話故事》:「仿佛石坡和樓閣,都會一下子衝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頭暈。」

76目食耳視 [ mù shí ěr shì ]

解釋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 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77耳視目食 [ ěr shì mù shí ]

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 宋 司馬光《迂書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78鼠目獐頭 [ shǔ mù zhāng tóu ]

解釋 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腦袋象獐子那樣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醜陋,神情狡滑。

出處 《舊唐書 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79破壁飛去 [ pò bì fēi qù ]

解釋 傳說梁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後龍即飛雲。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出處 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80凡胎肉眼 [ fán tāi ròu yǎn ]

解釋 凡人的隻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出處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81雙瞳剪水 [ shuāng tóng jiǎn shuǐ ]

解釋 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出處 唐·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82有眼如盲 [ yǒu yǎn rú máng ]

解釋 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出處 元·範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父,弟子有眼如盲,隻望師父救度咱。」

83狼貪虎視 [ láng tān hǔ shì ]

解釋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84目染耳濡 [ mù rǎn ěr rú ]

解釋 見「目擩耳染」。

出處 《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至於誦習書史,博覽篇章,目染耳濡,課學即求心之道。」

85瞪眼咋舌 [ dèng yǎn z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同「瞪目結舌」。

出處 康濯《臘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們幹那新鮮事兒的氣魄很快就鎮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86一瞑不視 [ yī míng bù shì ]

解釋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頭絕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87兩葉掩目 [ liǎng yè yǎn mù ]

解釋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出處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88頭昏眼暗 [ tóu hūn yǎn àn ]

解釋 猶言頭昏眼花。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3卷:「隻見一夥人團團圍住一個老者,你拉我扯,你問我問,纏得一個頭昏眼暗。」

89頭眩目昏 [ tóu xuàn mù hūn ]

解釋 同「頭昏眼花」。

出處 明·袁宏道《錦帆集·尺牘》:「連日頭眩目昏,嘔血數鬥,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筆也。」

90抉目懸門 [ jué mù xuán mén ]

解釋 見「抉目吳門」。

出處 傅蓴《次韻和亞子》:「撫頭看鏡斯何事,抉目懸門事可哀。」

91抉目胥門 [ jué mù xū mén ]

解釋 見「抉目吳門」。

出處 高旭《收輯亡友寧太一遺墨裝訂成冊因題四首以弁其首》:「挺身大澤呼張楚,抉目胥門看沼吳。」

92目不給賞 [ mù bù gěi shǎng ]

解釋 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出處 清·戴名世《雁蕩記》:「環左右前後而列者,爭奇獻怪,目不給賞。」

93目使頤令 [ mù shǐ yí lìng ]

解釋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出處 《新唐書 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94瞪目結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出處 清 黃軒祖《遊梁瑣記 顧嘉蘅》:「群知為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95蔽明塞聰 [ bì míng sè cōng ]

解釋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 宋 曾鞏《洪範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96剔抽禿揣 [ tī chōu tū chuǎi ]

解釋 形容著急時眼睛迅速轉動,或仔細打量別人的樣子。同「剔抽禿刷」。

出處 元 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為什麼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張拒遂的褪,眼腦又剔抽禿揣的慌?」

97嗔目切齒 [ chēn mù qiē chǐ ]

解釋 嗔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複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於國家也如此。內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勸進,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

98宛轉蛾眉 [ wǎn zhuǎn é méi ]

解釋 宛轉:輕而柔的起落。蛾眉:細而長的眉毛,指美麗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輕輕揚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稱。

99報應不爽 [ bào yìng bù shuǎng ]

解釋 報應:佛家語,指因果報應;爽:差失。做惡者必得惡報,從來沒有差錯的。

出處 清 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