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相信的成語

形容不相信的成語


1有備無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釋 備:防備;患:患難;災禍。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2信口雌黃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釋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出處 南北朝 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3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4妖言惑眾 [ yāo yán huò zhòng ]

解釋 妖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荒誕離奇的話;惑:迷亂。用騙人的話蠱惑群眾。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眭弘傳》:「妄設妖言惑眾,大逆不道。」

5三緘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解釋 嘴上貼了三次封條。形容言語非常謹慎;或不開口。緘:封;閉。

出處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6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釋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7杯弓蛇影 [ bēi gōng shé yǐng ]

解釋 ①將映在杯中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②也可用來比喻虛幻的實際不存在的東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處 清 黃遵憲《感事》:「金玦龐涼舍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

8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釋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9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釋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於政事無所可否。」

10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解釋 形容神經過敏;總是沒有根據地胡亂猜疑。

出處 明 徐光啟《欽奉明旨條畫屯田疏》:「蓋妄信流傳謂戾氣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11滿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解釋 一肚子的疑惑。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公子聽如此說,便不好問,隻是未免滿腹狐疑。」

12將信將疑 [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解釋 將: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懷疑。形容對事物的看法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

出處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13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14戒備森嚴 [ jiè bèi sēn yán ]

解釋 戒備:警戒防備;森嚴:嚴肅;嚴密。指警戒防備極其森嚴。

出處 《國語 晉三》:「日考而習,戒備畢矣。」

15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釋 信:相信;疑:懷疑。有些相信;又有點懷疑。對真假不能肯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6卷:「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6鬼話連篇 [ guǐ huà lián piān ]

解釋 鬼話:不真實的話。連篇:一篇接一篇。滿口說的全是蒙騙人的胡言亂語。

出處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四回:「鬼話連篇,捏造出許多洞府,許多法術。」

17難以置信 [ nán yǐ zhì xìn ]

解釋 不容易相信。

出處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麵,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18滿腹疑團 [ mǎn fù yí tuán ]

解釋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問。指很多弄不清的問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19顧慮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解釋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於放手行事。

出處 孫犁《文事瑣談》:「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

20半信不信 [ bàn xìn bù xìn ]

解釋 指不完全相信。

出處 三國 魏 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21半疑半信 [ bàn yí bàn xìn ]

解釋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 唐 元稹《古築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22東猜西疑 [ dōng cāi xī yí ]

解釋 謂胡亂猜疑。

出處 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23見神見鬼 [ jiàn shén jiàn guǐ ]

解釋 好象看見了鬼神。比喻多疑。

出處 唐 釋惠然《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有一般不識好惡禿奴,便即見神見鬼,指東劃西。」

24疑人疑鬼 [ yí rén yí guǐ ]

解釋 懷疑這個,懷疑那個。形容非常多疑。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無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靜,也添了人坐更,於是更加了好些食用。」

25神經過敏 [ shén jīng guò mǐn ]

解釋 ①症狀名。神經係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症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出處 魯迅《集外集·關於》:「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並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隻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26狠愎自用 [ hěn bì zì yòng ]

解釋 愎:倔強;自用:主觀臆斷。凶狠頑固,獨斷專行。

出處 《明史·陸粲傳》:「璁狠愎自用,執拗多私。」

27疑神見鬼 [ yí shén jiàn guǐ ]

解釋 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出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少見多怪,一點點兒眉毛大的事兒,就疑神見鬼似地!」

28疑鄰盜斧 [ yí lín dào fǔ ]

解釋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29疑三惑四 [ yí sān huò sì ]

解釋 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指人多疑。

30疑鬼疑神 [ yí guǐ yí shén ]

解釋 懷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亂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見鬼」。②形容事物神秘離奇,令人難以捉摸。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個疑鬼疑神的時候,遇見了這等一個神出鬼沒的腳色。」

31深閉固拒 [ shēn bì gù jù ]

解釋 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出處 清 魏源《擬進呈序》:「以金匱石室進呈乙覽之書而視同陰謀,深閉固拒。」

32無稽之談 [ wú jī zhī tán ]

解釋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出處 宋 鄭樵《通誌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33無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釋 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捏造。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4出爾反爾 [ chū ěr fǎn ěr ]

解釋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複無常。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35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36言而無信 [ yán ér wú xìn ]

解釋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出處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37言聽計從 [ yán tīng jì cóng ]

解釋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個人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用」。

出處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38大驚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釋 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出處 宋 朱熹《答林擇之書》:「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39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40風聲鶴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釋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出處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41荒誕不經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釋 荒誕:荒唐離奇;極不真實;不經: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說話荒唐;毫無根據。

出處 明 張岱《家傳》:「與人言多荒誕不經,人多笑之。」

42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43毫無疑義 [ háo wú yí yì ]

解釋 疑義:可疑的道理。絲毫沒有使人懷疑的地方。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16回:「怎麼他毫無疑義,就照五百兩一條命算呢?」

44毫無疑問 [ háo wú yí wèn ]

解釋 不存在問題,十分肯定。

出處 鄧小平《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這種威信、影響和經驗乃是黨、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45深信不疑 [ shēn xìn bù yí ]

解釋 非常相信;毫不懷疑。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夢狼》:「慰藉翁者,鹹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

46獨斷專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解釋 斷:決斷;做決定。獨自作出決定;自己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在他卻不免有點獨斷獨行,不把督撫放在眼裏。」

47猶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願。」

48確鑿不移 [ què záo bù yí ]

解釋 不能變動。確實可靠;不容懷疑。

49疑信參半 [ yí xìn cān bàn ]

解釋 懷疑相信各占一半。

出處 宋 魏了翁《江陵別安撫書》:「少之時,有言人之簠簋不飾者,輒咎其誣人;迨稍涉世,疑信參半,今則信其有是人也。」

50食言而肥 [ shí yán ér féi ]

解釋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隻圖自己占便宜。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51姑妄聽之 [ gū wàng tīng zhī ]

解釋 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聽聽;不一定就相信。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嚐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52不容置疑 [ bù róng zhì yí ]

解釋 容:容許;疑:懷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指真實、正確和可靠。

出處 宋 陸遊《謂南文集》:「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53天方夜譚 [ tiān fāng yè tán ]

解釋 比喻虛誕、離奇的議論。

出處 張潔《沉重的翅膀》:「鄭子雲的話在他看來是書呆子的囈語,咬文嚼字、天方夜譚、理想主義。」

54形跡可疑 [ xíng jì kě yí ]

解釋 舉止和神情很值得懷疑。形跡:舉動和神色;可疑:值得懷疑。

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圓老故交雖多,因其形跡可疑,亦無人代為分辯。」

55無可置疑 [ wú kě zhì yí ]

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出處 範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製鋼,無可置疑。」

56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解釋 指出人意料。

出處 毛澤東《發刊詞》:「準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使黨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變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損失。」

57無庸置疑 [ wú yōng zhì yí ]

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無庸置疑,處在他眼下的地位,這種被別人關懷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58自我安慰 [ zì wǒ ān wèi ]

解釋 指自己安慰自己。

出處 鄧小平《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

59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釋 指對謀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處 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眾瞧著她,迷惑不解。」

60若存若亡 [ ruò cún ruò wáng ]

解釋 有時記在心裏,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61自信不疑 [ zì xìn bù yí ]

解釋 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出處 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62疑惑不解 [ yí huò bù jiě ]

解釋 心中懷疑,不明白。

出處 顧寄南《黃橋燒餅》:「他疑惑不解。陳毅同誌告訴他,這是準備給俘虜吃的。」

63剛戾自用 [ gāng lì zì yòng ]

解釋 見「剛愎自用」。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64遲徊不決 [ chí huái bù jué ]

解釋 猶言「遲疑不決」。

出處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為朝廷計,與其遲徊不決以啟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綱以箝黨人之口。」

65風兵草甲 [ fēng bīng cǎo jiǎ ]

解釋 猶言草木皆兵。

出處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兵草甲,無往非撼誌之物。」

66持疑不定 [ chí yí bù dìng ]

解釋 疑:疑慮。心懷疑慮,遲遲不能決定。

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眾人持疑不定,六郎亦悶悶不樂。」

67疑疑惑惑 [ yí yí huò huò ]

解釋 懷疑別人,疑慮不安,猶豫不定。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自從昨夜見鬼,心中總是疑疑惑惑的,如今聽了大了這些話,不覺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

68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9疑行無成 [ yí xíng wú chéng ]

解釋 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出處 《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70狐埋狐搰 [ hú mái hú hú ]

解釋 搰:挖掘。狐性多疑,剛把東西埋下,又把挖出來看看。比喻疑慮過多,不能成事。

出處 《國語 吳語》:「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71剛褊自用 [ gāng biǎn zì yòng ]

解釋 剛:堅硬;褊:狹隘;自用:憑主觀意圖行事。堅硬固執,獨斷專行。

出處 宋·蘇軾《提舉玉局觀謝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剛褊自用,可謂小忠,猖狂妄行,乃蹈大難。」

72居之不疑 [ jū zhī bù yí ]

解釋 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毫不懷疑。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說秦鳳梧跟了張露竹洋行裏那班人,天天鬧在一起,吃喝頑笑,大家知道他是個有錢的財主,恭維他觀察長,觀察短,秦鳳梧也居之不疑。」

73確切不移 [ què qiè bù yí ]

解釋 形容真實可靠,不容懷疑。

74疑誤天下 [ yí wù tiān xià ]

解釋 疑:懷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75疑似之間 [ yí sì zhī jiān ]

解釋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懷疑,不敢肯定的事。

出處 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斷速則寡恕於人,而疑似之間不容辯也。」

76眼不見為淨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

解釋 指心裏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隻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幹淨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出處 茹誌鵑《靜靜的產院》:「她想出去,離了這裏,眼不見為淨。」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