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遇事不慌張的成語

形容遇事不慌張的成語


1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2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3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釋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裏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裏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處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4慢條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釋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歎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5不動聲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釋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6麵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釋 麵:顏麵;色:顏色。顏容不改變顏色。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神態。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嗬,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麵不改色。」

7若無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釋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雪岩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麵教人拿名片去縣裏把人放了,一麵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

8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9有條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釋 紊:亂。有條理;不紊亂。

出處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10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釋 不慌張;不忙亂。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隻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11鎮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 指麵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12泰然處之 [ tài rán chǔ zhī ]

解釋 形容遇事鎮定自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出處 《續資治通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

13羽扇綸巾 [ yǔ shàn guān jīn ]

解釋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14處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也作「泰然處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15行若無事 [ xíng ruò wú shì ]

解釋 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靜;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若:好像。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萬太尊說罷,行若無事。」

16方寸不亂 [ fāng cùn bù luàn ]

解釋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 唐·呂溫《淩煙閣勳臣讚·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17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釋 泰然:鎮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靜;不慌不忙。

出處 《金史 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18穩如泰山 [ wěn rú tài shān ]

解釋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來勢不兩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並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19從容自若 [ cóng róng zì ruò ]

解釋 沉著鎮靜,神態自若。

出處 張天民《創業》:「華程從容自若。」

20舉棋若定 [ jǔ qí ruò dìng ]

解釋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 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21坦然自若 [ tǎn rán zì ruò ]

解釋 態度安詳,一如常態。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

22自得其樂 [ zì dé qí lè ]

解釋 自己從中得到樂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如曾點浴沂風雪,自得其樂。」

23一官半職 [ yī guān bàn zhí ]

解釋 一定的官銜職位。多指比較低微的頭銜職稱。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得千山萬水。」

24紋絲不動 [ wén sī bù dòng ]

解釋 一點也不動。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金蓮坐在床上,紋絲兒不動,把臉兒沉著。」

25慌慌張張 [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解釋 形容舉止慌亂;不穩重。

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陳禦史巧勘金釵鈿》:「身上穿得整整齊齊,腳兒走得慌慌張張,望著園門欲進不進的。」

26灰飛煙滅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釋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處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27匆匆忙忙 [ cōng cōng máng máng ]

解釋 指做事匆促忙碌。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見那寫真師的麵貌和先生一樣,匆匆忙忙,不敢認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28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解釋 悠然: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而舒適。形容態度悠閑;心情舒適。

出處 《晉書 隱逸傳 楊柯》:「常食粗飲水,衣褐縕袍,人不堪其憂,而柯悠然自得。」

29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釋 井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出處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製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30從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解釋 不慌不忙,得心應手。

出處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熟練的紡手趁著一線燈光或者朦朧的月色也能搖車,抽線,上線,一切做得從容自如。」

31神色自若 [ shén sè zì ruò ]

解釋 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相貶笑。」

32神色不動 [ shén sè bù dòng ]

解釋 神色:神情麵容。遇到意外或緊張的情勢,能鎮靜對待,表情不變。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33從從容容 [ cóng cóng róng róng ]

解釋 留有足夠的時間,而且常常有餘。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必須放他進內,從從容容,慢慢為之方可。」

34應付裕如 [ yìng fù yù rú ]

解釋 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出處 周而複《白求恩大夫》:「他跟隨白大夫將近一年的時間,見習過上千次的大小手術,許多許多大手術他都應付裕如,很有經驗了。」

35慷慨就義 [ kāng kǎi jiù yì ]

解釋 慷慨:意氣昂揚。勇敢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 明 朱鼎《玉鏡台記 王敦反》:「大丈夫當慷慨赴義,何用悲為!」

36不以為意 [ bù yǐ wéi yì ]

解釋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鹹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37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釋 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38麵不改容 [ miàn bù gǎi róng ]

解釋 謂臉色不改變。形容遇到危難時,鎮定自若。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吉平麵不改容,略無懼怯。」

39優遊自如 [ yōu yóu zì rú ]

解釋 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出處 明·彭時《彭文憲筆記》:「然職清務簡,優遊自如,世謂之玉堂仙。」

40臨難不懼 [ lín nàn bù jǔ ]

解釋 臨:到;難:災難;懼: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出處 《韓非子 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41浩氣長存 [ hào qì cháng cún ]

解釋 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氣永遠長存。

42綸巾羽扇 [ guān jīn yǔ shàn ]

解釋 頭戴綸巾,手持羽扇。形容飄逸瀟灑或儒雅風流的風度。

出處 唐 呂岩《雨中花》詞:「嶽陽樓上,綸巾羽扇,誰識天人。」

43神色不驚 [ shén sè bù jīng ]

解釋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44泰然自得 [ tài rán zì dé ]

解釋 指身體感到不尋常的舒適的滿足。

45悠閑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 ]

解釋 自在:無拘無束。形容神態從容,無拘無束。

出處 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

46輕裘緩轡 [ qīng qiú huǎn pèi ]

解釋 猶言輕裘緩帶。

出處 明·郭貞順《上俞將軍》:「輕裘緩轡踏地來,不減襄陽晉羊祜。」

47輕裘緩帶 [ qīng qiú huǎn dài ]

解釋 輕暖的皮袍,寬鬆的腰帶。形容從容閑適。

出處 《晉書 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

48如無其事 [ rú wú qí shì ]

解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49安閑自在 [ ān xián zì zài ]

解釋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出處 明 李贄《焚書 預約 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50夷然自若 [ yí rán zì ruò ]

解釋 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出處 《魏書 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

51神意自若 [ shén yì zì ruò ]

解釋 見「神色自若」。

出處 金·王若虛《哀雁調》:「宰夫礪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猶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禍期之行至。」

52泰山之安 [ tài shān zhī ān ]

解釋 安:安穩。像泰山那樣穩固。形容穩固安定。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53從容應對 [ cóng róng yìng duì ]

解釋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 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54雍容雅步 [ yōng róng yǎ bù ]

解釋 謂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出處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養誌衡門,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後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55雍容不迫 [ yō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出處 《元史 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56拱揖指揮 [ gǒng yī zhǐ huī ]

解釋 同「拱挹指麾」。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富國》:「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

57超然自得 [ chāo rán zì dé ]

解釋 超脫世事,自覺快樂和滿足。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東土祖師》:「光自幼誌氣不群,博涉詩書,尤精玄理,而不事家產,好遊山水,後覽佛書,超然自得。」

58垂紳正笏 [ chuí shēn zhèng hù ]

解釋 紳:古代士大夫的衣帶;笏:朝笏。垂下衣帶的末端,恭敬地拿著朝笏。形容大臣莊重嚴肅的樣子。

出處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