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片空白的成語

形容一片空白的成語


1一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釋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汙;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出處 宋 張耒《臘初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2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3一幹二淨 [ yī gān èr jìng ]

解釋 形容非常幹淨;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幹二淨,看他如何?」

4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釋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沒有汙點。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現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隻叫這二個到案,便一清二白。」

5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釋 磊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6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7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釋 毛:地麵上生長的穀物、草木。原指不種五穀的地方。後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不發之地」。

出處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8空洞無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釋 空虛;沒有什麼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沒有什麼內容。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9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釋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無私。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易九》第73卷:「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

10白蠟明經 [ bái là míng jīng ]

解釋 白蠟:比喻光禿空白。明經:科舉製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屢試不中。

出處 唐 張鷟《朝野僉載》:「張鷟號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時有明經董萬九上不第,號白蠟明經,與鷟為對。」

11高頭講章 [ gāo tóu jiǎng zhāng ]

解釋 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裏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隻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

12一竅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釋 竅:洞;這裏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麼都不懂;閉塞、愚鈍。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幹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幹,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幹不見殺也。」

13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釋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14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15行屍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釋 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行屍:會走動的屍體。

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 後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16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17呆若木雞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釋 愣著不動;像隻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18一貧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釋 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19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20冥頑不靈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釋 冥:本指昏暗;引申為愚昧;頑:頑固;難開化;靈:聰明敏銳。形容無知的愚昧;不聰明;難開化。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21冷冷清清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

解釋 死氣沉沉,冷落、淒涼、寂寞。

出處 元·鄭光祖《蟾宮曲·夢中作》:「冷冷清清瀟湘景晚風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潔潔照櫓篷剔留團欒月明。」

22悵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悵然:失意;懊惱。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喪;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牛成章》:「主人視其裏居、姓氏,似有所動,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

23孤立無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釋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24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釋 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漢語助詞;相當於「於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25心中無數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釋 指對情況不太了解或處理事情沒有把握。數:數目;指掌握的實際情況。

出處 蔣和森《風蕭蕭 衝天記一》:「他雖然素稱'博學',熟讀經史,可是對此卻心中無數。」

26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27渾渾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釋 渾渾:厚厚;樸實厚道;噩噩:嚴正的樣子。指渾厚而嚴正的樣子。現多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28蕩然無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複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29酒囊飯袋 [ jiǔ náng fàn dài ]

解釋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隻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出處 宋 陶嶽《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嚐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30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

出處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31空空洞洞 [ kōng kōng dòng dòng ]

解釋 空虛,空無所有。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9回:「庭中空空洞洞,不設一物,惟種一株大桂樹,樹下放一個搗藥的玉杵臼,臼旁養一個白色兔兒。」

32一無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釋 一:都;全。什麼都不知道;不懂。

出處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從博徒飲,暮有娼樓期……聲色狗馬外,其餘一無知。」

33心灰意懶 [ xīn huī yì lǎn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出處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34神思恍惚 [ shén sī huǎng hū ]

解釋 恍惚:神誌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來。

出處 唐 無名氏《鄭德磷》:「德磷大駭,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35心神恍惚 [ xīn shén huǎng hū ]

解釋 恍惚:神誌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誌不清楚。

出處 宋 張君房《雲笈七簽》第121卷:「唯荒誕是務,不接賓友,惡見於人,時多恚怒,心神恍惚。」

36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釋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為什麼會是這樣。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處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37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38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39百無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釋 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出處 清 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40環堵蕭然 [ huán dǔ xiāo rán ]

解釋 環堵:玶著四堵牆;蕭然:蕭條的樣子。形容室中空無所有,極為貧困。

出處 《晉書 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41不舞之鶴 [ bù wǔ zhī hè ]

解釋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嚐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42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釋 茫然迷惘的樣子。指對某事不理解。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邵肩齊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

43空空蕩蕩 [ kōng kōng dàng dàng ]

解釋 形容冷冷清清,空無所有的情景或指心裏沒著落的感覺。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1章:「屋子裏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44色即是空 [ sè jí shì kōng ]

解釋 佛家語。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質)的本性(內在真實性)都是空無所有。

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為則,如前歲收的幾個小徒。」

45呆如木雞 [ dāi rú mù jī ]

解釋 見「呆若木雞」。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46室徒四壁 [ shì tú sì bì ]

解釋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出處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餘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47室如懸罄 [ shì rú xuán qìng ]

解釋 見「室如縣罄」。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48一無所見 [ yī wú suǒ jiàn ]

解釋 什麼也沒有看見

出處 清·嚴複《浮生六記》第三卷:「悄呼芸名而祝之,滿室寂然,一無所見。」

49懸軍深入 [ xuán jūn shēn rù ]

解釋 懸:空無所倚。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敵人戰區。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孝武帝太元八年》:「謝玄遺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陣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

50室如懸磬 [ shì rú xuán qìng ]

解釋 懸:掛;磬:樂器,中空。屋裏就象掛著石磬一樣。形容窮得什麼也沒有。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51室如縣罄 [ shì rú xiàn qìng ]

解釋 亦作「室如懸磬」。亦作「室如懸罄」。謂室中空無所有。比喻一貧如洗。

52求馬於唐肆 [ qiú mǎ yú táng sì ]

解釋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

出處 莊周《莊子 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馬處也。」

53求馬於唐市 [ qiú mǎ yú táng shì ]

解釋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於唐肆」。

出處 蘇曼殊《與劉半農書》:「(達吐,)西域術語,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書,不啻求馬於唐市。」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