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原諒的成語

形容原諒的成語


1情有可原 [ qíng yǒu kě yuán ]

解釋 原:原諒。從情理上說;有可以原諒的地方。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霍諝傳》:「光之所至,情既可原,守闕連年而終不見理。」

2高抬貴手 [ gāo tái guì shǒu ]

解釋 舊時懇求人原諒或饒恕的話。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過去了。

出處 元 範康《竹葉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隻望高抬貴手,與我拂除塵俗者。」

3棄瑕錄用 [ qì xiá lù yòng ]

解釋 原諒過去的過失,重新錄用。

出處 三國 吳 陸瑁《與暨豔書》:「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

4略跡原心 [ lüè jì yuán xīn ]

解釋 撇開表麵的事實,而從其用心上加以原諒。

出處 明 張煌言《答趙安撫書》:「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跡而原其心;感其誠而哀其遇。」

5略跡原情 [ lüè jì yuán qíng ]

解釋 撇開事實不談,從情理上原諒。

出處 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討錢童子亂攔人,略跡原情總為貧。」

6情恕理遣 [ qíng shù lǐ qiǎn ]

解釋 恕:原諒;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出處 《晉書 衛玠傳》:「玠嚐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幹,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7死有餘辜 [ sǐ yǒu yú gū ]

解釋 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

8背水一戰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釋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後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出處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9藏汙納垢 [ cáng wū nà gòu ]

解釋 汙、垢:肮髒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清 孫雨林《皖江血 定計》:「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殘山,洗盡這二百年藏汙納垢。」

10滄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釋 滄海:大海;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作「桑田滄海」;又簡稱「滄桑」。

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11姑息養奸 [ gū xī yǎng jiān ]

解釋 無原則地一味寬容;就會助長壞人壞事。姑息:無原則地寬容;養:助長;奸:壞人壞事。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檀弓上》:「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12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3十惡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釋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14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鬥到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15決一死戰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釋 拚死一戰以決勝負。

出處 《清史稿 文宗本紀》:「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麵,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

16罪不容誅 [ zuì bù róng zhū ]

解釋 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惡極大。誅:處死。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17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釋 理:道理;事理;喻:開導;使明白。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他。形容態度蠻橫不講理。

出處 明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褐蓋》:「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18寬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解釋 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19後悔莫及 [ hòu huǐ mò jí ]

解釋 後悔:事後的懊悔。指事後的懊悔也來不及了。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光武帝紀上》:「反水不收,後悔不及。」

20重整旗鼓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解釋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後;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幹。也作「重振旗鼓」。

出處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21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釋 徹底改正以前的錯誤。痛:徹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錯誤。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22養癰貽患 [ yǎng yōng yí huàn ]

解釋 癰:毒瘡;患:禍害。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姑息壞人壞事,結果自己遭殃。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誌一》:「博善化之虛名,潰敗決裂乃至此。養癰貽患,我之謂也夫!」

23濟河焚舟 [ jì hé fén zhōu ]

解釋 濟:渡過;焚:燒。渡過河就把渡船燒了。形容斷絕退路;準備決一死戰。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

24恕我冒昧 [ shù wǒ mào mèi ]

解釋 請原諒我的冒昧。

出處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滿小姐,聽說在共軍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25悔不當初 [ huǐ bù dāng chū ]

解釋 當初:原先;開頭。後悔先前不該這樣做。

出處 唐 薛昭緯《謝銀工》詩:「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

26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釋 物:人物;人們。接待交往各種人物。指平時與人相處。

出處 宋 俞文豹《吹劍四錄》:「內而存心養性、立身行己無所歉,外而待人接物、處事應世無所戾。」

27背城借一 [ bèi chéng jiè yī ]

解釋 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憑借最後一戰。背靠自己的城堡與敵人決一死戰。意謂作最後的奮鬥。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28納垢藏汙 [ nà gòu cáng wū ]

解釋 垢、汙:肮髒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

29納汙藏垢 [ nà wū cáng gòu ]

解釋 納:容納;垢:汙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複來,日積月塗,納汙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

30納汙藏疾 [ nà wū cáng jí ]

解釋 納:接受;疾:弊病,缺點。包藏容納罪過缺失。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31納汙藏穢 [ nà wū cáng huì ]

解釋 納:容納;穢:肮髒,汙穢。包藏容納汙濁肮髒的東西。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 宋·葉適《東嘉開河記》:「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汙藏穢,流泉不來,感為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

32不可饒恕 [ bù kě ráo shù ]

解釋 饒恕:原諒過錯、冒犯或失禮之處。指不能原諒。

出處 王朔《我是「狼」》:「特別是那時,這種發現都會被認為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33休休有容 [ xiū xiū yǒu róng ]

解釋 形容君子寬容而有氣量。

出處 《尚書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34蒲鞭之罰 [ pú biān zhī fá ]

解釋 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度。

出處 《後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35禁網疏闊 [ jìn wǎng shū kuò ]

解釋 指法律過於寬容。

出處 漢荀悅《漢紀 哀帝紀上》:「及漢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正。」

36養癰畜疽 [ yǎng yōng xù jū ]

解釋 癰、疽:毒瘡。養畜毒瘡不醫治。比喻庇護寬容壞人壞事。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後則互相忌嫉;始而養癰畜疽,後則縱虎放鷹。」

37非意相幹 [ fēi yì xiāng gān ]

解釋 非意:意料之外;幹: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衛玠傳》:「玠嚐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幹,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