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男人騙女人的成語

形容一個男人騙女人的成語


1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釋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複無常。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2欺上瞞下 [ qī shàng mán xià ]

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屍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3弄虛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虛假;不實;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4爾虞我詐 [ ěr yú wǒ zhà ]

解釋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5無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釋 奈何:如何;怎麼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6無計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釋 施:施展。沒有什麼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聖展轉彷徨,無計可施。」

7移花接木 [ yí huā jiē mù ]

解釋 把某種花木的枝條嫁接到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換真欺騙他人。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8見利忘義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9見異思遷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釋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10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11紅杏出牆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

解釋 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出處 宋 葉紹翁《遊小園不值》詩:「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

12蒙混過關 [ méng hùn guò guān ]

解釋 用欺騙的手段逃避詢問或審查。

出處 林予《雁飛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這場大水來蒙混過關!不行,這一關你過不了。」

13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解釋 假:假借;憑借。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4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5欺世盜名 [ qī shì dào míng ]

解釋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 荀況《荀子 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

16本來麵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釋 本來:原來的;麵目:麵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出處 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麵目常如故。」

17故弄玄虛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釋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出處 韓非《韓非子 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18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19挑撥離間 [ tiǎo bō lí jiàn ]

解釋 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挑撥:引起;挑動;離間:隔開、拆散;使人不和睦。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20違法亂紀 [ wéi fǎ luàn jì ]

解釋 違犯法令,破壞綱紀。

出處 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事件。」

21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釋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22心猿意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釋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製不住。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23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24偷天換日 [ tōu tiān huàn rì ]

解釋 暗中把天日換了。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個王婆,豈不是偷天換日的老手。」

25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解釋 到處都能碰到取之不盡的源泉。比喻做事、寫作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26卑鄙無恥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釋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無廉恥。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以後,又複花天酒地,任意招搖,並串通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

27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28喜新厭舊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釋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鬥的手段。」

29兵不厭詐 [ bīng bù yàn zhà ]

解釋 詐:蒙騙。用兵作戰可以經常使用偽裝;以迷惑對方。在兵法中被稱作詐。比喻在作戰時戰勝敵人;要靠謀略。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30光彩奪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解釋 光彩:光澤和顏色;奪目:耀眼。形容光彩極為鮮豔;極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玉台翠樹,光彩奪目。」

31不敗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釋 具有優勢;不會遭到失敗的境地。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形篇》:「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

32舞弊營私 [ wǔ bì yíng sī ]

解釋 舞:玩弄;弊:指壞事;營:謀求。因圖謀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做犯法的事。

出處 《漢書 翟方進傳》:「施奏鹹與逄信邪枉貪汙,營私多利。」

33欺大壓小 [ qī dà yā xiǎo ]

解釋 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出處 元 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

34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釋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複無常。

出處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35有條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釋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36營私舞弊 [ yíng sī wǔ bì ]

解釋 營:謀求;舞:玩弄;弊:壞事。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違法亂紀。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裏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37苟且偷生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釋 不求長遠利益;隻圖眼前生存。苟且:得過且過;偷生:貪圖生存。

出處 宋 王令《與杜子長書》:「令貧無資,身術從禮,有責不敢易。受寒餓死,俱辱先人後,以故苟且偷生。」

38盜名欺世 [ dào míng qī shì ]

解釋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出處 荀況《荀子 不苟》:「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也,險莫大焉。」

39市無二價 [ shì wú èr jià ]

解釋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買賣公道,不欺騙人。形容社會風氣好。亦作「市不二價」。

出處 《漢書·王莽傳上》:「又奏為市無二價,官無獄訟。」

40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41尋花問柳 [ xún huā wèn liǔ ]

解釋 隨意漫遊;玩賞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誘玩弄婦女;特指宿娼狎妓。尋:探訪。

出處 唐 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炯,問柳尋花到野處。」

42爾詐我虞 [ ěr zhà wǒ yú ]

解釋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3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釋 早起晚睡。形容勤勞。夙:早;興:起來;寐:睡。

出處 《詩經 衛風 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44瞞天過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解釋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45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釋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46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釋 誓言說的誠懇可信。信誓:表示真誠的誓言;旦旦:明白確實的樣子。

出處 《詩經 衛風 氓》:「總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7不欺暗室 [ bù qī àn shì ]

解釋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出處 《漢魏南北朝墓誌銘集釋 隋王世琛墓誌》:「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48欺君罔上 [ qī jūn wǎng shàng ]

解釋 欺騙蒙蔽君主。

出處 元 楊朝英《叨叨令 歎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49徇私舞弊 [ xùn sī wǔ bì ]

解釋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係而弄虛作假;做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夥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50童叟無欺 [ tóng sǒu wú qī ]

解釋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51流言惑眾 [ liú yán huò zhòng ]

解釋 流言:無根據的話。指製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 《漢書·翟方進傳》:「今翟義、劉信等謀反大逆,流言惑眾,欲以篡位。」

52蠱惑人心 [ gǔ huò rén xīn ]

解釋 用謠言或詭辯來迷惑;毒害人們的心靈。蠱:相傳是一種由人工培養的毒蟲;用來放在食物中害人;蠱惑:迷惑;毒害。

出處 《元史 刑法誌》:「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53欺天誑地 [ qī tiān kuāng dì ]

解釋 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出處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隻要損別人,安自己。」

54沾花惹草 [ zhān huā rě cǎo ]

解釋 猶言沾風惹草。

出處 《花城》1981年第5期:「對了,說她是那種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確!」

55欺三瞞四 [ qī sān mán sì ]

解釋 一再欺騙隱瞞。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一聞之時,心頭火起,大罵尤辰無理,做這等欺三瞞四的媒人,說騙人家女兒。」

56欺君誤國 [ qī jūn wù guó ]

解釋 欺騙君主,禍害國家。

出處 明 陸采《明珠記 奸謀》:「劉震這廝索強,前日彈我欺君誤國,要將梟首示眾。」

57欺公罔法 [ qī gōng wǎng fǎ ]

解釋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那太守就大怒道:‘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58欺人自欺 [ qī rén zì qī ]

解釋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八:「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59訛言惑眾 [ é yán huò zhòng ]

解釋 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 《元史·世祖五》:「癸醜,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60坑蒙拐騙 [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

解釋 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出處 《文彙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61無私有弊 [ wú sī yǒu bì ]

解釋 私:私心;弊:欺騙、蒙混的事情。因處在嫌疑之地,雖然沒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出處 清 李寶嘉《活地獄》第26回:「可是這個風聲出去,人家一定說是無私有弊。」

62誑時惑眾 [ kuáng shí huò zhòng ]

解釋 指欺騙迷惑世人。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陳蕃傳》:「況乃寢宿塚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汙鬼神乎?」

63釣名欺世 [ diào míng qī shì ]

解釋 作偽求取虛名,欺騙世人。

出處 清 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64招蜂引蝶 [ zhāo fēng yǐn dié ]

解釋 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別人的注意。

出處 葉文玲《獨特的歌》:「沒準是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對不起,本人向來深惡痛絕。」

65拈花惹草 [ niān huā rě cǎo ]

解釋 比喻到處留情,多指男女間的挑逗引誘。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1回:「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二歲,也有幾分人材,又兼生性輕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渾蟲又不理論。」

66欺上罔下 [ qī shàng wǎng xià ]

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屍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67通同作弊 [ tōng tóng zuò bì ]

解釋 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壞事。

出處 元 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你與孩兒通同作弊,亂我家法。」

68市不二價 [ shì bù èr jià ]

解釋 指買賣公道,不相欺詐。形容社會風氣好。同「市無二價」。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王烈傳》「卒於海表」裴鬆之注引《先賢行狀》:「烈居之曆年,未嚐有患。使遼東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69兵以詐立 [ bīng yǐ zhà lì ]

解釋 兵:軍事,戰爭;詐:欺騙。用兵作戰要善於用計謀迷惑對立,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70移天換日 [ yí tiān huàn rì ]

解釋 改變天,更換日。比喻價目表使用欺騙手段篡奪政權。

出處 《晉書 齊王冏傳》:「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

71瞞神弄鬼 [ mán shén nòng guǐ ]

解釋 欺騙擺弄別人,背著人在暗中搗鬼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72塞耳偷鈴 [ sāi ěr tōu líng ]

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出處 《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73掩鼻偷香 [ yǎn bí tōu xiāng ]

解釋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馬頰本空禪師》:「師曰:‘節目上更生節目。’僧無語。師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74昧地瞞天 [ mèi dì mán tiān ]

解釋 欺騙天地。比喻昧著良心,隱瞞事實或以謊言騙人。

出處 明 無名氏《活拿蕭天佑》頭折:「你這般昧地瞞天,諂佞奸僻。」

75昧地謾天 [ mèi dì mán tiān ]

解釋 比喻昧著良心隱瞞真實情況,用謊言欺騙他人。亦作「昧地瞞天」。

出處 金侯善淵《酹江月》詞:「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76掩耳盜鍾 [ yǎn ěr dào zhōng ]

解釋 亦作「掩耳盜鍾」。捂住耳朵偷鍾。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出處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77盜鈴掩耳 [ dào líng yǎn ěr ]

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鍾掩耳」。

出處 清 傷時子《蒼鷹擊 戕藩》:「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78換日偷天 [ huàn rì tōu tiān ]

解釋 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 明 屠隆《彩毫記 宮禁生讒》:「叵耐狂生詩太狂,隻愁謗語外傳揚,但憑換日偷天手,難免嘲風弄月殃。」

79盜鍾掩耳 [ dào zhōng yǎn ěr ]

解釋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80添兵減灶 [ tiān bīng jiǎn zào ]

解釋 嗇兵員,反而減少行軍飯灶。指偽裝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騙對方。

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81欺天罔地 [ qī tiān wǎng dì ]

解釋 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

出處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隻要損別人,安自己。」

82做神做鬼 [ zuò shén zuò guǐ ]

解釋 指鬼鬼祟祟;使用欺騙的手段。

出處 《紅樓夢》第四七回:「既這麼樣,怎麼不進來,以做神做鬼的?」

83迷惑視聽 [ mí huò shì tīng ]

解釋 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出處 蕭作霖《複興社述略》:「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畢竟還不敢公然承認我們主張實行法西斯主義,還是覺得抱著三民主義這塊招牌較能迷惑視聽。」

84附上罔下 [ fù shàng wǎng xià ]

解釋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出處 漢·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85阿世盜名 [ ē shì dào míng ]

解釋 阿世:曲從迎合世人的歡心;盜名:竊取名譽。用欺騙的手段騙取世人的歡心來竊取個人名譽。

出處 清 梁啟超《新民說》第18節:「才智之士,既得此以為阿世盜名之一秘鑰,於是名節閑檢,蕩然無所複顧。」

86矯情飾詐 [ jiǎo qíng shì zhà ]

解釋 以虛假的現象偽裝欺騙別人。

出處 宋 朱熹《與宰執劄子》:「伏念熹昨以蒙思進職,輒具辭免,非敢矯情飾詐,罔上盜名。」

87惑世盜名 [ huò shì dào míng ]

解釋 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 漢 徐幹《中論 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

88迷人眼目 [ mí rén yǎn mù ]

解釋 迷惑他人視線,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騙人。

出處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一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借以偽裝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89欺天罔人 [ qī tiān wǎng rén ]

解釋 騙天騙人。形容欺騙行為之大。

出處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旬日之間,又有造為國是之說以應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險慝,抑又甚焉!」

90狐狸尾巴 [ hú lí wěi ba ]

解釋 傳說狐狸能變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變。比喻壞人的本來麵目或迷惑、欺騙人的罪證

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法雲寺》:「孫岩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岩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毛長三尺似野狐尾。岩懼而出之。妻臨去,將刀截岩發而走。鄰人逐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

91誘秦誆楚 [ yòu qín kuāng chǔ ]

解釋 戰國時張儀勸導秦國以連衡破合從,以詭詐手段欺騙楚國背齊向秦。後遂因以「誘秦誆楚」表示挑撥離間。

出處 清·餘懷《板橋雜記·麗品》:「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92協私罔上 [ xié sī wǎng shàng ]

解釋 懷抱私情,欺騙君上。協,通「挾」。

93附下罔上 [ fù xià wǎng shàng ]

解釋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出處 《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

94天地神明 [ tiān dì shén míng ]

解釋 指上天和神靈。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7回:「童貫在馬上以手加額,頂禮天地神明道:‘慚愧!脫得這場大難!’」

95言笑晏晏 [ yán xiào yàn yàn ]

解釋 說說笑笑,和柔溫順。

出處 《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毛傳:「晏晏,和柔也。」

96瞞上不瞞下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

解釋 瞞:也作「漫」,欺騙,蒙蔽。瞞著上麵,不瞞下麵。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級知道。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現在是上頭堂官曉得了這樁事情。不瞞老哥說:這些事情原是瞞上不瞞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經手。」

97立於不敗之地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釋 立於:處在;地:地位。指人處在不會失敗的境地上。

出處 孫武《孫子 軍形篇》:「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