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驢的成語

形容驢的成語


1黔驢技窮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釋 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

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2卸磨殺驢 [ xiè mò shā lǘ ]

解釋 磨完東西後;把拉磨的驢卸下來殺掉。比喻把曾經為自己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 劉紹棠《狼煙》:「隻怕歸隊以後,打下萍水縣城,他就得卸磨殺驢。」

3非驢非馬 [ fēi lǘ fēi mǎ ]

解釋 不是驢;也不是馬。形容走了樣;什麼也不像;不倫不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西域傳下 渠犁》:「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4黔驢之技 [ qián lǘ zhī jì ]

解釋 黔:貴州;技:本領。黔驢的本領。

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驢一鳴,虎大駭……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啃,斷其喉

5借坡下驢 [ jiè pō xià lǘ ]

解釋 憑借有利的地勢下驢。比喻利用有利條件行事。

出處 張笑天《死島情仇》:「李英民咕嘟一聲灌了一口湯,想找個台階借坡下驢:‘好男不跟女鬥。’」

6黔驢之計 [ qián lǘ zhī jì ]

解釋 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

出處 宋 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

7驢唇馬嘴 [ lǘ chún mǎ zuǐ ]

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偃禪師》:「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一堆一擔骨幢,到處逞驢唇馬嘴。」

8騎驢覓驢 [ qí lǘ mì lǘ ]

解釋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麵占著一個位置,一麵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誌公和尚大乘讚》:「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9三紙無驢 [ sān zhǐ wú lǘ ]

解釋 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鄴下諺曰:‘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10博士買驢 [ bó shì mǎi lǘ ]

解釋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雲:‘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11驢鳴狗吠 [ lǘ míng gǒu fèi ]

解釋 見「驢鳴犬吠」。

出處 唐·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12驢年馬月 [ lǘ nián mǎ yuè ]

解釋 不可知的年月。

出處 梁斌《紅旗譜》:「嚴誌和聽濤他娘說得也有理,又說:‘吞了這口氣吧!過個莊稼日子,什麼也別撲摸了。即便有點希望,又在那個驢年馬月呢?’」

13驢心狗肺 [ lǘ xīn gǒu fèi ]

解釋 比喻人心凶狠惡毒。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何故苦苦貪私,思量獨吃自屙……不知驢心狗肺怎幺生的。」

14驢前馬後 [ lǘ qián mǎ hòu ]

解釋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良價禪師》:「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此,隻是認得驢前馬後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15黔驢技孤 [ qián lǘ jì gū ]

解釋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同「黔驢之技」。

出處 明·孫仁孺《東郭記·妾婦之道》:「腐鼠堪驚,黔驢技孤。」

16黔驢技盡 [ qián lǘ jì jìn ]

解釋 黔:貴州。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處 清·朱之瑜《答王師吉書》:「特恐黔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

17驢鳴犬吠 [ lǘ míng quǎn fèi ]

解釋 如同驢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語拙劣。

出處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

18騎驢索句 [ qí lǘ suǒ jù ]

解釋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後用為苦吟的典故。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19騎驢倒墮 [ qí lǘ dǎo duò ]

解釋 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後以「騎驢倒墮」形容太平之世。

出處 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

20驢唇不對馬嘴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

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兩不相合。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誇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21驢頭不對馬嘴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 ]

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22外強中幹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釋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23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24不倫不類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釋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範。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出處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25不得要領 [ bù dé yào lǐng ]

解釋 要領:要點。抓不住事物的要點和關鍵。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騫傳》:「騫不得要領。」

26左右為難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釋 無論怎麼辦都有困難。指處於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

27廢話連篇 [ fèi huà lián piān ]

解釋 形容文章或言談中不必要的話太多。

出處 毛澤東《的按語》:「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誌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28虛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釋 表麵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並不好。虛:空;表:外表。

出處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於地:‘虛有其表耳!’」

29長篇累牘 [ cháng piān lěi dú ]

解釋 累:重 疊;牘:古代寫字用的木板。篇幅很長的文章。

出處 清 黃宗羲《陳令升先生傳》:「高會廣座,有所征引,長篇累牘,應口吟誦。」

30貌似強大 [ mào sì qiáng dà ]

解釋 表麵好象強大,實際卻很虛弱。

出處 羅廣斌《紅岩》第27章:「我相信,幾天之內,這個貌似強大的敵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說我們該不該這樣來估計形勢?」

31驢唇馬觜 [ lǘ chún mǎ zī ]

解釋 胡扯,瞎說。

32騎驢吟灞上 [ qí lǘ yín bà shàng ]

解釋 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33騎驢風雪中 [ qí lǘ fēng xuě zhōng ]

解釋 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34前言不搭後語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

解釋 說得話前後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四科長急得前言不搭後語地說:‘701,不是我!’」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