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同樣情況的成語

形容同樣情況的成語


1一模一樣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釋 一個模樣。指樣子完全相同。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話說人生隻有麵貌最不同,蓋因各父母所生,千支萬派,那能夠一模一樣的?」

2如出一轍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釋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處 宋 洪邁《容齋三筆 奸鬼為人禍》:「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3毫無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釋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麼兩樣。指完全一樣。

出處 郭沫若《斷斷集 屈原時代》:「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4同病相憐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解釋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5同流合汙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釋 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汙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

6異口同聲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釋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7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釋 比喻文章、題材、寫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隻有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出處 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千篇一律,詩道未成,慎勿輕看,最能易人心手。」

8百花齊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釋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隻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禦旨命他百花齊放。」

9患難與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釋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10大同小異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釋 異:差異。大體相同;稍有差異。

出處 莊周《莊子 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11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釋 丘:土山。貉:一種像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類;沒有什麼差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12大相徑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釋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裏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甚至完全相反。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13獨一無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釋 隻有這一個;而沒有別的可與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處 宋 延壽《宗鏡錄》第31卷:「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14與世無爭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釋 和社會上的人沒有爭執。多指一種消極回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15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釋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後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16誌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釋 形容彼此誌向相同;信仰、誌趣一致。誌:誌向;道:道路;信仰。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

17一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王製》:「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18不謀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19同舟共濟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20相提並論 [ xiāng tí bìng lùn ]

解釋 相提:相比;相對照;並:一起;並列;論:談論;對待。把兩個人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21分門別類 [ fēn mén bié lèi ]

解釋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 誌錄集》:「《夷堅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

22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釋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後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23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釋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處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齧,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24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壞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樣壞毛病、惡劣習氣的人很合得來。

出處 宋 牟獻《木蘭花慢》:「不妨無蟹有監州,臭味喜相投。」

25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26氣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釋 氣味:意指思想或誌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出處 宋 葛長庚《水調歌頭》:「天下雲遊客,氣味偶相投。暫時相聚,忽然雲散水空流。」

27幹淨利落 [ gān jìng lì luò ]

解釋 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出處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幹淨利落?」

28毫發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釋 毫發:細發和頭發;爽:差錯。形容一絲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處 明 李贄《觀音問 答自信》:「慳貪者報以餓狗,毒害者報以虎狼,分厘不差,毫發不爽。」

29好惡不同 [ hǎo è bù tóng ]

解釋 愛好和憎惡各不相同。形容人的誌趣、誌向和思想感情各異。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公卿大夫,好惡不同。」

30一式一樣 [ yī shì yī yàng ]

解釋 完全一樣。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

31獨來獨往 [ dú lái dú wǎng ]

解釋 獨身往來,不與人為伍。比喻事事不與人相同。

出處 明 李贄《何心隱論》:「公獨來獨往,自我無前者也。」

32不約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釋 約:約定;同:相同。事先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33不謀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解釋 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處 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於義理,天人合願,不謀而同。」

34紛紛不一 [ fēn fēn bù yī ]

解釋 各不相同。紛紛:多而雜亂。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請宴’的,也有做‘窺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紛紛不一。」

35標同伐異 [ biāo tóng fá yì ]

解釋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輕詆》:「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複為之驅馳邪?」

36呼朋引類 [ hū péng yǐn lèi ]

解釋 朋:朋友;引:帶領;呼:呼喚;類:同類。指叫喚;招引同類的人。多形容壞人互相勾結。

出處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同類呼朋,搖頭鼓翼。」

37類聚群分 [ lèi jù qún fēn ]

解釋 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而聚合,各種事物因類別不同而區分。

出處 宋·陳亮《回答·上》:「方天地設位之初,類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為之長君。」

38引類呼朋 [ yǐn lèi hū péng ]

解釋 引:招來;類:同類;呼:叫。指招引誌趣相同的人。

出處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

39打入冷宮 [ dǎ rù lěng gōng ]

解釋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為一個詞,表示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後妃軟禁於冷僻宮內。比喻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

出處 清·唐芸洲《七劍十三俠》第173回:「因問道:‘爾為宸濠打入冷宮幾年了?’」

40本同末離 [ běn tóng mò lí ]

解釋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

出處 《後漢書 臧洪傳》:「……子謂餘身死而名滅,仆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本同末離,努力努力,夫複何言!」

41大有徑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解釋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42地醜德齊 [ dì chǒu dé qí ]

解釋 醜: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43和光同塵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釋 和;同:一起;混同;光:榮耀;塵:塵俗。指把光榮與塵濁同樣看待。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44公諸同好 [ gōng zhū tóng hào ]

解釋 公:公開;諸:「之於」的合音;同好:愛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愛的東西同愛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賞。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定仁義之度,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於同好。」

45不失毫厘 [ bù shī háo lí ]

解釋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

46疊矩重規 [ dié jǔ chóng guī ]

解釋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複。

出處 《三國誌 蜀書 郤正傳》:「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47出處殊途 [ chū chǔ shū tú ]

解釋 見「出處殊塗」。

出處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歎古烈,思邁高蹤。」

48一花獨放 [ yī huā dú fàng ]

解釋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出處 姚榮銓《無邊秋色入畫圖》:「人民的審美要求多種多樣,隻有一個畫種,那麼就沒有萬紫千紅,隻有一花獨放了。」

49貢禹彈冠 [ gòng yǔ tán guān ]

解釋 比喻樂意輔佐誌向相同的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

50一律千篇 [ yī lǜ qiān piān ]

解釋 一律:同樣的。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指文章、題材、寫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

出處 明·費經虞《雅論》:「用事非詩正體,然景物有限,格調易窮,一律千篇,隻供厭飫,欲觀人筆力才詣,全在阿堵中。」

51苦樂不均 [ kǔ lè bù jūn ]

解釋 均:平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出處 《魏書·太武五王列傳》:「苦樂不均,羊少狼多,複有蠶食,此之為弊久矣。」

52出處殊塗 [ chū chǔ shū tú ]

解釋 亦作「出處殊途」。謂出仕與隱居的態度各不相同。

53迭矩重規 [ dié jǔ chóng guī ]

解釋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複。

出處 《三國誌 蜀書 郤正傳》:「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54鴟鴉嗜鼠 [ chī yā shì shǔ ]

解釋 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出處 《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 且甘帶,鴟鴉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55慨當以慷 [ kǎi dāng yǐ kāng ]

解釋 與「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滿正氣,情緒激動。「當以」無實際意義。

出處 漢·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56夫複何言 [ fú fù hé yán ]

解釋 夫:語助詞;複:再。還能再說什麼呢。

出處 漢·李陵《答蘇武書》:「嗟乎子卿,夫複何言!」

57依樣畫葫蘆 [ yī yàng huà hú lú ]

解釋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製,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