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前進的成語

形容前進的成語


1高歌猛進 [ gāo gē měng jìn ]

解釋 高聲歌唱;奮勇前進。形容鬥誌高昂;勇往直前。

出處 郭沫若《衷心的祝願》:「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遺願,努力為實現我國新時期的總任務而高歌猛進。」

2乘風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誌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

出處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誌。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3昂首闊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釋 昂:仰;抬頭;闊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頭;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奮勇往直前的樣子。有時也用來形容態度高傲。

出處 李大釗《青春》:「惟有昂首闊步,獨往獨來,何待他人之援手。」

4不進則退 [ bù jìn zé tuì ]

解釋 不向前進就向後退。也指不進步就要退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卷:「凡人不進則退也。」

5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釋 持:保持;堅持;之:代詞;指所要堅持的東西;恒:長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堅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處 宋 樓鑰《攻愧集 雷兩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6躊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釋 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定;不敢前進。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孝武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7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8一往無前 [ yì wǎng wú qián ]

解釋 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麵沒有東西能阻擋)。

出處 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衝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

9比翼雙飛 [ bǐ yì shuāng fēi ]

解釋 比翼:翅膀緊靠翅膀;雙飛:成雙地並飛。借比翼鳥的雙宿雙飛;比喻夫妻形影不離心心相印。

出處 《爾雅 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10長風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比喻誌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出處 《宋書 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誌,愨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11比翼齊飛 [ bǐ yì qí fēi ]

解釋 比翼:翅膀挨著翅膀。齊飛:成雙的並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

出處 晉 陸機《擬西北有高樓》:「不怨佇立久,但願歌者歡;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12穩步前進 [ wěn bù qián jìn ]

解釋 按適當的步驟推進工作。

出處 毛澤東《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大家要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使我們的國家穩步前進。」

13不敢後人 [ bù gǎn hòu rén ]

解釋 後:落後。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麵。

出處 鄒韜奮《抗戰以來》:「凡遇黨政當局對抗戰建國積極方麵有所號召,亦無不竭誠響應,不敢後人。」

14倍道而進 [ bèi dào ér jìn ]

解釋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

15奔軼絕塵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釋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出處 見「奔逸絕塵」。

16跋前躓後 [ bá qián zhì hòu ]

解釋 跋:踩;躓:被絆倒。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後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17卷甲倍道 [ juǎn jiǎ bèi dào ]

解釋 卷起鎧甲,急速前進。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事》:「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

18後顧之憂 [ hòu gù zhī yōu ]

解釋 顧:回視;後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後方或將來的憂患。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李沖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

19力爭上遊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釋 上遊: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於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

出處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遊,性靈乃其要。」

20四平八穩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釋 原形容說話做事穩當。現多含有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的意思。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4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麵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21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22得不償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解釋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處 宋 陸遊《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23快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釋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處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24步步為營 [ bù bù wéi yíng ]

解釋 步:古時五尺為步;步步:表示距離近;營:軍事營壘。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現常用來比喻行動、做事謹慎;穩紮穩打。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25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26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27穩紮穩打 [ wěn zhā wěn dǎ ]

解釋 穩穩當當;有把握地作戰。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驟地工作。

出處 清 劉坤一《書牘》:「現在鄭軍既已到齊,仍須穩紮穩打,不可輕進求速。」

28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

解釋 自己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

29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30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1不知進退 [ bù zhī jìn tuì ]

解釋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後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

32倒行逆施 [ dào xíng nì shī ]

解釋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違反常規;違背情理的行為一般指違反社會道德準則和時代進步方向的行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33停滯不前 [ tíng zhì bù qián ]

解釋 停留下來不繼續前進。滯:滯留;停留不動;停滯:因為受到阻礙而不能順利地前進或發展。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

34前赴後繼 [ qián fù hòu jì ]

解釋 赴:奔赴。前麵的衝上去了;後麵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鬥;奮勇衝殺向前。

出處 艾青《光的讚歌》:「光榮屬於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於前赴後繼的人。」

35堅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釋 懈:放鬆。堅持到底;沒有絲毫的鬆懈。

出處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複濮洲。」

36官運亨通 [ guān yùn hēng tōng ]

解釋 運:運氣;亨通:順利;通達。官運很順利;升得很快。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3回:「正碰著官運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內,得了個異常勞績,保舉免補本班,以府經補用。」

37平起平坐 [ píng qǐ píng zuò ]

解釋 平:沒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時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時站起;同時坐下。現比喻地位相同;權力相等。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壞了學校規矩。」

38急於求成 [ jí yú qiú chéng ]

解釋 急:急切地。急著要取得成功。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39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釋 投:契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40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釋 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出處 《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41披荊斬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釋 披:撥開;斬:砍斷;荊、棘:叢生多刺的小灌木。撥開荊;砍掉棘。指在創業階段清除阻礙;艱苦奮鬥。也指在前進道路上清除各種阻礙;克服各種困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42步調一致 [ bù diào yī zhì ]

解釋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出處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麵,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鬥。」

43浩浩蕩蕩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釋 指水勢洶湧廣闊浩大。後形容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出處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44穩操勝券 [ wěn cāo shèng quàn ]

解釋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45艱難險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釋 險阻:險惡阻塞的地方。指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危險和阻礙。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46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47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釋 停蹄:止步。馬跑起來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動急促或連續不斷地進行工作。

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48高視闊步 [ gāo shì kuò bù ]

解釋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氣。

出處 漢魏 劉楨《隋書 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49齊頭並進 [ qí tóu bìng jìn ]

解釋 幾支隊伍並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出處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並進,迎頭趕上。」

50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51奮起直追 [ fèn qǐ zhí zhuī ]

解釋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後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9回:「義無反顧,惟有群策群力,奮起直追,迅電華會代表,堅持原案。」

52安安穩穩 [ ān ān wěn wěn ]

解釋 形容十分安定穩當。

出處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53艱苦奮鬥 [ jiān kǔ fèn dòu ]

解釋 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竭盡全力去工作或鬥爭。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54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55一馬當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釋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56十拿九穩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釋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如此一行,隻怕這事例有個十拿九穩也不見得。」

57螳臂當車 [ táng bì dāng chē ]

解釋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58畏葸不前 [ wèi xǐ bù qián ]

解釋 不敢向前。葸:害怕。

出處 《清史稿 高宗紀二》:「丁卯,以扈從行困畏葸不前,褫豐安公爵、田國思侯爵,阿裏袞罷領侍衛內大臣。」

59奮發圖強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釋 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飽滿;圖:謀求。振作精神;謀求強盛。

出處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60有進無退 [ yǒu jìn wú tuì ]

解釋 隻有前進,沒有後退。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六十一回:「軍中無戲言!吾二人當親冒矢石,晝夜攻之,有進無退。」

61步步登高 [ bù bù dēng gāo ]

解釋 一步一步地向高處登。比喻不斷上升。也形容官運亨通;連續得到提升。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他隻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

62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釋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隻要堅持不懈;就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63千回百折 [ qiān huí bǎi zhé ]

解釋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曆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出處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淺近。」

64各奔前程 [ gè bèn qián chéng ]

解釋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尋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確定的目標前進。

出處 元 無名氏《張協狀元 貧女乞食回鄉》:「方信相逢不下馬,也須各自奔前程。」

65山高水險 [ shān gāo shuǐ xiǎn ]

解釋 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麼山高路險,水闊波狂。」

66急流勇進 [ jí liú yǒng jìn ]

解釋 在急流中勇敢前進。形容在險境中積極進取;不退縮。

出處 宋 邵伯溫《邵氏見聞錄》:「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67畏縮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68荊棘叢生 [ jīng jí cóng shēng ]

解釋 荊棘:荊條蒺藜;叢:聚集成堆。荊蔓蒺藜成群地生長出來。比喻前進道路阻礙很大,困難極多。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此時家難未靖,荊棘叢生,一經還鄉,存亡莫保,臣稍知利害,豈肯自投羅網。」

69進退無門 [ jìn tuì wú mén ]

解釋 前進無路,後退無門。形容處境十分困難,進退兩難,無處容身。

出處 宋·朱熹《答劉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餘子紛紛,才有毛發利害,便章皇失措,進退無門,亦何足為軒輊耶。」

70坎坷不平 [ kǎn kě bù píng ]

解釋 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為前進道路上有很多困難。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歲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71矢誌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釋 表示永遠不變心。

出處 《晉書 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誌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72趑趄不前 [ zī jū bù qián ]

解釋 遲疑畏縮;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樣子。)。

出處 《梁書 武帝紀》:「距義陽百餘裏,眾以魏軍盛,趑趄莫敢前。」

73分路揚鑣 [ fēn lù yáng biāo ]

解釋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誌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74更進一竿 [ gèng jìn yī gān ]

解釋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進了一步。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75過河卒子 [ guò hé zú zǐ ]

解釋 象棋規則中卒子隻能向前,不能後退,過了河之後可以橫著走,威力更大。比喻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出處 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62回:「這是‘做了過河卒子,隻有拚命向前’的時候呀!」

76險阻艱難 [ xiǎn zǔ jiān nán ]

解釋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嚐之矣。」

77寸進尺退 [ cùn jìn chǐ tuì ]

解釋 前進一寸,後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出處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78大政方針 [ dà zhèng fāng zhēn ]

解釋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8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製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

79奮勇爭先 [ fèn yǒng zhēng xiān ]

解釋 奮:振起,發揚。鼓起勇氣,衝在最前麵。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35回:「那德勝奮勇爭先,以一當百,殺的漢兵大敗而奔。」

80得步進步 [ dé bù jìn bù ]

解釋 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寧失敗後,法人得步進步,海疆處處戒嚴。」

81由淺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釋 從淺到深。

出處 清 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82觀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釋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出處 《史記·信陵君列傳》:「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83進退無路 [ jìn tuì wú lù ]

解釋 指前進後退均無路可走,處境困難。

出處 《陳書 蕭摩訶傳》:「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為恥。」

84逢山開路 [ féng shān kāi lù ]

解釋 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道。

出處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傍邊轉過一個壯士,一臂扶輪,一手策馬,逢山開路,救出趙盾去了。」

85魚貫而行 [ yú guàn ér xíng ]

解釋 象遊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跟一個單行前進。

出處 晉·範汪《請嚴詔諭庾翼還鎮疏》:「而玄冬之月,沔漢幹涸,皆當魚貫而行。」

86光前裕後 [ guāng qián yù hòu ]

解釋 光前:光興前業;裕後:恩澤流傳及子孫。指增光前代;造福後人。形容功績顯著。

出處 明 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後者,無時刻而不係念。」

87大張聲勢 [ dà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釋 大造聲勢,擴大影響。

出處 《宋史·李師中傳》:「今修築必廣發兵,大張聲勢。」

88破浪乘風 [ pò làng chéng fēng ]

解釋 見「乘風破浪」

出處 《宋書·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誌。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89行遠自邇 [ xíng yuǎn zì ěr ]

解釋 走遠路必須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邇: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90進退失據 [ jìn tuì shī jù ]

解釋 據:依據;憑借。前進、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無處安身;亦指進退兩難。

出處 宋 陳亮《謝安比王導》:「溫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故氣不足以決之,而進退失據。」

91新人新事 [ xīn rén xīn shì ]

解釋 具有新的道德品質的人和體現新的高尚社會風尚的事。

出處 老舍《劇本習作的一些經驗》:「全國各處的工廠裏、農村裏、部隊裏、學校裏、商店裏、家庭裏都有新人新事出現嗎?」

92登高自卑 [ dēng gāo zì bēi ]

解釋 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93一往直前 [ yī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見「一往無前」。

出處 陶成章《浙案紀略》第四章第二節:「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氣,而不慮其他。」

94衝風破浪 [ chō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釋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進。

出處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衝風破浪也。」

95劈荊斬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釋 ①砍伐荊棘。②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出處 賀敬之《西去列車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燈光下:好像舉起南泥灣劈荊斬棘的钁頭?」

96斬荊披棘 [ zhǎn jīng pī jí ]

解釋 同「披荊斬棘」。

出處 清·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吐蕃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蕃育子孫至數百萬。」

97繩厥祖武 [ shéng jué zǔ wǔ ]

解釋 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

出處 《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98進退中度 [ jìn tuì zhōng dù ]

解釋 見「進退有度」。

出處 《呂氏春秋·士容》:「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

99進退應矩 [ jìn tuì yīng jǔ ]

解釋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

出處 《宋書·樂誌》:「旄旍指麾,進退應矩。」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