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仇恨的成語

形容仇恨的成語


1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2勢不兩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兩立:並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3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釋 共:共同;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極深;誓不兩立。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4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解釋 形容仇恨極大、極深。多指人被殺而引起的仇恨。

出處 清 陳天華《獅子吼》:「放著他血海冤仇三百載,鬼混了漢家疆宇十餘傳。」

5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解釋 形容經曆過長期受剝削受壓迫的艱苦生活。

出處 陳殘雲《山穀風煙》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講話,馮均卻摸到他一點苦大仇深的家底。」

6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釋 極深極大的仇恨。

出處 元 楊顯之《酷寒亭》:「從今後深仇積恨都消解。」

7新仇舊恨 [ xīn chóu jiù hèn ]

解釋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出處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8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9刻骨仇恨 [ kè gǔ chóu hèn ]

解釋 永遠記在心頭的深仇大恨。

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一章:「三麵紅旗底下還允許她擺米豆腐攤子嘛,哪來的刻骨仇恨?」

10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雙方鬥爭尖銳;不能共存。

出處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11誓不兩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發誓不跟敵人並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

12千仇萬恨 [ qiān chóu wàn hèn ]

解釋 指數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出處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與君一把無名火,燒盡千愁萬恨。」

13切骨之仇 [ qiè gǔ zhī chóu ]

解釋 形容仇恨極深。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經眼,即便認得。」

14舊恨新仇 [ jiù hèn xīn chóu ]

解釋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出處 南唐·馮延巳《采桑子·二》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15不解之仇 [ bù jiě zhī chóu ]

解釋 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又見張權買房開店,料道是丈人暗地與他的銀子,越加忿怒,成了個不解之仇。」

16深仇積恨 [ shēn chóu jī hèn ]

解釋 深:重大,深重;積:積久而成。極深持久的仇恨。

出處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從今後深仇積恨都消解。」

17不世之仇 [ bù shì zhī chóu ]

解釋 不世:非凡。指極大的仇恨。

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41回:「但願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業,汲汲於心,以圖恢複。」

18不同戴天 [ bù tóng dài tiān ]

解釋 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處 《公羊傳 莊公四年》「諱與仇狩也」漢何休注:「《禮》,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19嚼穿齦血 [ jiáo chuān yín xuè ]

解釋 形容十分仇恨。

出處 宋 文天祥《滿江紅 代王夫人作》:「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20貿首之讎 [ mào shǒu zhī chóu ]

解釋 形容仇恨極深,乃欲謀取對方的頭顱才甘心。貿,通「牟」。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二》:「甘茂與樗裏疾,貿首之讎也。」

21枕幹之讎 [ zhěn gàn zhī chóu ]

解釋 謂不共戴天的仇恨。

22深仇重怨 [ shēn chóu zhòng yuàn ]

解釋 怨:仇恨。極深極大的仇恨。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阿金》:「在鄰近鬧攘一下當然不會成什麼深仇重怨。」

23杯酒戈矛 [ bēi jiǔ gē máo ]

解釋 比喻在宴會上引起的仇恨。

出處 《負曝閑談》第25回:「(華尚書)愣了一會,又想周楷這個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24刻骨崩心 [ kè gǔ bēng xīn ]

解釋 謂仇恨極深。

出處 《北史·隋越王侗傳》:「朕所以刻骨崩心,飲膽嚐血,瞻天視地,無處自容。」

25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出處 莊周《莊子 盜蹠》:「謁者入通,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26恩將仇報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釋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27公報私仇 [ gōng bào sī chóu ]

解釋 借公事來報私仇;是一種很卑劣的行徑。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今日又將我家人收留謀死了他,正好公報私仇,卻饒不得!」

28懷恨在心 [ huái hèn zài xīn ]

解釋 把怨恨藏在心裏。形容對人記下仇恨,以伺機報複。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縣聽玉姐說了一會,叫:‘皮氏,想你見那男子棄舊迎新,你懷恨在心,藥死親夫,此情理或有之。’」

29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30睚眥必報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複。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複。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31報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釋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報冤仇;解怨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32切齒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釋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33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34恨入骨髓 [ hèn rù gǔ suí ]

解釋 從骨髓裏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願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35寢皮食肉 [ qǐn pí shí ròu ]

解釋 ①《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後以「寢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為或精神。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36疾之如仇 [ jí zhī rú chóu ]

解釋 疾:憎恨。形容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出處 《晉書·秦秀傳》:「秀性忌讒佞,疾之如仇。」

37千愁萬恨 [ qiān chóu wàn hèn ]

解釋 千、萬:形容多。極言愁苦怨恨之多。

出處 宋 楊萬裏《行路難》:「依欲與君子歸去來,千愁萬恨付一杯。」

38雨恨雲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釋 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雲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出處 宋·王禹偁《點絳唇·感興》詞:「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