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分析問題的成語

形容分析問題的成語


1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2一語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釋 一句話就說穿(語:話;道:說)。比喻話說到了本質上或擊中要害。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3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釋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出處 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4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出處 宋 圓悟禪師《碧岩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5鞭辟入裏 [ biān pì rù lǐ ]

解釋 鞭辟:鞭策,激勵;裏:最裏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出處 盛宣懷《上張香帥書》:「侄忝承付托,責無旁貸,必當鞭辟入裏,成一完全商辦大廠,為天下創。」

6行成於思 [ xíng chéng yú sī ]

解釋 品德的養成在於能思考。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7擘肌分理 [ bò jī fēn lǐ ]

解釋 擘:分開;理:肌膚的紋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致。

出處 漢 張衡《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所好生毛羽,所惡成瘡痏。」

8抽絲剝繭 [ chōu sī bō jiǎn ]

解釋 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9分毫析厘 [ fēn háo xī lí ]

解釋 毫、厘:都是細小的單位名稱;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細微。

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10析毫剖厘 [ xī háo pōu lí ]

解釋 見「析毫剖芒」。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一○二:「窮幽極微,至纖無際,析毫剖厘,刀鋏鋒銳,不足言其細也。」

11渾淪吞棗 [ hún lún tūn zǎo ]

解釋 整個地吞下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24卷:「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隻是渾淪吞棗。」

12對症下藥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 症:病症;下藥:用藥。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複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13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釋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14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釋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裏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15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6有條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釋 紊:亂。有條理;不紊亂。

出處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17審時度勢 [ shěn shí duó shì ]

解釋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18單刀直入 [ dān dāo zhí rù ]

解釋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準目標;勇猛向前。後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19直截了當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釋 了當:幹脆;爽快。幹脆爽快;不繞彎子。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20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21遠見卓識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釋 卓:高超;識:見識。遠大的目標和卓越的見識。

出處 明 焦靖《玉堂叢話 調護》:「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

22細枝末節 [ xì zhī mò jié ]

解釋 細、末:微小。植物最細小的枝節。比喻事物無關緊要的方麵或細小的環節。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23真知灼見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釋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24淋漓盡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釋 淋漓:盡情;暢快;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表現了出來。

出處 明 李清《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敘次大內規製井井,而所紀客氏、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采無疑。」

25責無旁貸 [ zé wú páng dài ]

解釋 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形容應當由自己盡責。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26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釋 十分明白、清楚。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27麵麵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釋 俱:都。各方麵都照顧到。也指雖然各方麵都照顧到;但重點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辦起事來亦就麵麵俱到了。」

28高人一等 [ gāo rén yī děng ]

解釋 超過一般人。比別人高出一個等級。

出處 明 歸有光《與沈敬甫七首》:「欽甫雲:更似高人一籌也。」

29洞若觀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釋 如同看火那樣看得清楚。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十分明白透徹。

出處 明 林潞《江陵救時之相論》:「當以某辭入告,某策善後,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

30井井有條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釋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出處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31擊中要害 [ jī zhòng yào hài ]

解釋 要害:易於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處 《後漢書 來歙傳》:「臣夜入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32提綱挈領 [ tí gāng qiè lǐng ]

解釋 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

33字字珠璣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釋 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談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珠璣:珠子。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34食而不化 [ shí ér bù huà ]

解釋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

35一語破的 [ yī yǔ pò dì ]

解釋 一句話就說中要害。指說話簡潔精練;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處 唐 李欣《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羈,五言破的人共推。」

36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解釋 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出處 林語堂《看見碧姬芭杜的頭發談小品文》:「亦可於偶語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37一語中的 [ yī yǔ zhōng de ]

解釋 見「一語破的」。

出處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這是把虛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態度,真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要害。」

38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釋 比喻對情況十分明白清楚。

出處 《宋史 道學傳序》:「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於天而性於人者,了若指掌。」

39深中肯綮 [ shēn zhōng kěn qìng ]

解釋 比喻分析深刻,能擊中要害,或能說到點子上。

40察察為明 [ chá chá wéi míng ]

解釋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專在細枝末節上顯示精明。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兩江總督,最是察察為明的。」

41洞隱燭微 [ dòng yǐn zhú wēi ]

解釋 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深刻透徹。

出處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學師]謂[馬建忠]能洞隱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鑽故紙者可比。」

42洞徹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釋 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43聚米為山 [ jù mǐ wéi shān ]

解釋 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44剖玄析微 [ pōu xuán xī wēi ]

解釋 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複,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45剖決如流 [ pōu jué rú liú ]

解釋 剖決:分析、解決;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決問題明快、敏捷。

出處 《隋書·裴政傳》:「簿案盈幾,剖決如流。」

46渾掄吞棗 [ hún lún tūn zǎo ]

解釋 見「渾淪吞棗」。

出處 元·耶律楚材《心經宗說>後序》:「嗟見渾掄吞棗,隻管誦詩。」

47鞭擗進裏 [ bīān pǐ jìn lǐ ]

解釋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裏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裏」。

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 論節奏》:「第三是生理學的假說……這種假說,是把心髒的鼓動和肺髒的呼吸,認為節奏之起源。這覺得很能鞭擗進裏了。」

48鞭辟近裏 [ biān bì jìn lǐ ]

解釋 鞭辟:鞭策,激勵;裏:最裏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出處 宋 程顥《師訓》:「學隻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

49鶻侖吞棗 [ gǔ lún tūn zǎo ]

解釋 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處 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侖吞棗。」

50耳食之言 [ ěr shí zhī yán ]

解釋 耳食:耳朵吃飯。比喻耳雜吃進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51絲析發解 [ sī xī fà jiě ]

解釋 絲、發:指極其細微;解:分剖。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出處 明·宋濂《汪先生墓誌銘》:「參以伊洛大儒傳注之說,絲析發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為異,而亦不苟為同。」

52銖分毫析 [ zhū fēn háo xī ]

解釋 謂細微地分析。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八:「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

53洞鑒廢興 [ dòng jiàn fèi xīng ]

解釋 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曆代興盛衰敗情況。

出處 《魏書·李順傳》:「卿往複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不克以不?」

54流言止於智者 [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

解釋 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裏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出處 《荀子 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