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氣消了的成語

形容氣消了的成語


1煙消雲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釋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雲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雲消霧散」。

出處 元 張養浩《天淨沙》曲:「煙消雲散,一杯誰共歌歡。」

2化為烏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解釋 烏有:無有;不存在。變得什麼都沒有了。形容一下子喪失或全部落空。

出處 宋 蘇軾《東坡詩 卷十五 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3如釋重負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釋 像放下重擔那樣。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輕鬆愉快。

出處 《穀梁傳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4喜笑顏開 [ xǐ xiào yán kāi ]

解釋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裏高興;滿麵笑容。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5言歸於好 [ yán guī yú hǎo ]

解釋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虛詞;沒有實際意義;歸於:回到。指重新和好。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6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7不可磨滅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釋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8怒發衝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9怒氣衝衝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10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製。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11淚流滿麵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釋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麵。」

12怒氣衝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釋 怒氣直衝天際。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四:「隻落口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衝天。」

13身無立錐 [ shēn wú lì zhuī ]

解釋 沒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極小的地方。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

14握手言歡 [ wò shǒu yán huān ]

解釋 握手談笑。多形容發生不和,以後又和好。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

15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釋 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

出處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16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釋 迥然:差距很大的樣子。大不相同;相差太遠。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處 宋 張戒《歲寒堂詩話》:「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17重歸於好 [ chóng guī yú hǎo ]

解釋 歸於: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處 餘秋雨《霜冷長河·關於友情》:「為什麼有的人使朋友損失巨大卻能重歸於好,有的人隻因為說了短短兩句話卻使朋友終生無法原諒?」

18棄邪歸正 [ qì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 指拋棄邪行,歸向正道。

出處 清 鈕琇《觚剩 舒氏義烈》:「今公已棄邪歸正,承襲王封。」

19雨過天晴 [ yǔ guò tiān qíng ]

解釋 大雨過後天轉晴了。比喻情況由壞變好或政治從黑暗到光明。

出處 明 謝肇淛《文海披沙記》:「陶器,紫窯最古,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禦批雲:'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20動蕩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釋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21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釋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

22雲消霧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雲霧消失;天氣轉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隱晦、疑點、轉為明朗、通暢。也比喻疑慮、怨氣等消除得幹幹淨淨。

出處 唐 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詔》:「幹戈所指,雲消霧散。」

23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釋 冰消:像冰一樣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潰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樣。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晉 成公綏《雲賦》:「於是玄風仰散,歸雲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24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釋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5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釋 種種念頭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隻求歸見老母。」

26教導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釋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27故步自畫 [ gù bù zì huà ]

解釋 猶故步自封。

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我國自印度思想輸入以後,幾千年來溺佛者遁世無營,避佛者亦故步自畫。」

28難於上天 [ nán yú shàng tiān ]

解釋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出處 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29咒天罵地 [ zhòu tiān mà dì ]

解釋 形容信口亂罵。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員外偶然察聽了些風聲,便去咒天罵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個不耐煩方休。」

30九霄雲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釋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出處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雲外。」

31始終若一 [ shǐ zhōng ruò yī ]

解釋 同「始終如一」。

出處 《周書·於謹傳》:「故功臣之中,特見委信,始終若一,人臣間言。」

32少條失教 [ shǎo tiáo shī jiào ]

解釋 謂沒規矩,無教養。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膽的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刺刺對著主子坐著。」

33廢然而返 [ fèi rán ér fǎn ]

解釋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複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出處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34一不扭眾 [ yī bù niǔ zhòng ]

解釋 一個人難違反眾人的意見。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細想了想,這事不但無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眾’,隻得點頭依允。」

35更深人靜 [ gēng shēn rén jìng ]

解釋 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1卷:「更深夜靜,共伊商量。」

36掃地俱盡 [ sǎo dì jù jìn ]

解釋 謂徹底幹淨,毫無存留。《漢書 魏豹田儋等傳讚》:「用於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 儒林傳序》:「惟懷逮湣,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隋書 高祖紀下》:「聖人遺訓,掃地俱盡,製禮作樂,今也其時。」

出處 《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讚》:「用於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湣,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

37質疑問難 [ zhì yí wèn nàn ]

解釋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複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出處 清 徐枋《與曾青藜書》:「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質疑問難之一樂也。」

38轉憂為喜 [ zhuǎn yōu wéi xǐ ]

解釋 由憂愁轉為歡喜。

出處 明 陸采《懷香記 池塘唔語》:「解雙眉轉愁為喜,訂芳期歡聲和氣。」

39靜極思動 [ jìng jí sī dòng ]

解釋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40餘音嫋嫋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釋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41軍臨城下 [ jūn lín chéng xià ]

解釋 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麵。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 《戰國策 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42阿彌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解釋 佛教用語;梵語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出處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張壽友曰:'阿彌陀佛,這個是誰?'卜兒雲:'這便是媳婦兒。'」

43天高地迥 [ tiān gāo dì jiǒng ]

解釋 迥:遠。形容極其高遠。

出處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44安分守常 [ ān fèn shǒu cháng ]

解釋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規。規矩老實,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學習,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細。」

45盡多盡少 [ jǐn duō jǐn shǎo ]

解釋 指盡其所有。

出處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黃二官:‘我是盡多盡少還你的。’」

46奪門而出 [ duó mén ér chū ]

解釋 奪門:破門,奮力衝開門。猛然奮力衝開門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1回:「輕輕撥去門閂,拏在手中,預備當作兵器,可以奪門而出。」

47轉悲為喜 [ zhuǎn bēi wéi xǐ ]

解釋 轉悲哀為喜悅。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九回:「良箴聽了,不覺轉悲為喜,再三道謝。」

48常勝將軍 [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

解釋 每戰必勝的指揮官。

出處 《後漢書·藏宮傳》:「常勝之家,難於慮敵。」

49喻之以理 [ yù zhī yǐ lǐ ]

解釋 喻:曉喻,開導。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人。

出處 宋·洪邁《夷堅誌·丙誌》第14卷:「然此婦見鷙獸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難能也。」

50佛眼相看 [ fó yǎn xiāng kàn ]

解釋 比喻好意對待,不加傷害。

出處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這村夫若下山去嗬,我和他佛眼相看。」

51看人行事 [ kàn rén xíng shì ]

解釋 根據對方與自己的關係及身分的高低來處理事情。

出處 老舍《離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趕盡殺絕。」

52貌離神合 [ mào lí shén hé ]

解釋 謂表麵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

出處 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

53氣消膽奪 [ qì xiāo dǎn duó ]

解釋 形容畏懼到極點。

出處 《南史·賊臣傳·侯景》:「初,景之圍台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

54下車之始 [ xià chē zhī shǐ ]

解釋 指官吏剛到任所。同「下車伊始」。

出處 《隋書 劉行本傳》:「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

55理不勝辭 [ lǐ bù shèng cí ]

解釋 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於不善於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並不充分。

56風驅電掃 [ fēng qū diàn sǎo ]

解釋 形容像刮風、閃電那樣迅速馳赴和掃除。

出處 《南齊書 裴叔業崔慧景等傳論》:「征虜將軍投袂以先國急,束馬旅師,橫江競濟,風驅電掃,製勝轉丸。」

57麵麵相看 [ miàn miàn xiāng kàn ]

解釋 見「麵麵相覷」。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五回:「這一言不打緊,唬得賈政上下人等麵麵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處動手。」

58逸聞趣事 [ yì wén qù shì ]

解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出處 語出《四庫全書總目 地理三 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59辭嚴氣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解釋 猶言辭嚴義正。

出處 《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為廳偉。」

60轉愁為喜 [ zhuǎn chóu wéi xǐ ]

解釋 由憂愁轉為歡喜。

出處 明 陸采《懷香記 池塘唔語》:「解雙眉轉愁為喜,訂芳期歡聲和氣。」

61氣忍聲吞 [ qì rěn shēng tūn ]

解釋 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說什麼話。形容窩囊。

出處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

62方正不阿 [ f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釋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出處 《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為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63日異月更 [ rì yì yuè gèng ]

解釋 日日不同,月月改變。形容變化快。

出處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文字之變,日異月更,不可窮詰。」

64吞聲忍淚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釋 形容強忍悲傷。

出處 《敦煌曲子詞·破陣子》:「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

65出頭之日 [ chū tóu zhī rì ]

解釋 出頭:擺脫困境等。指從困厄、冤屈、壓抑的處境中擺脫出來的日子。

出處 元·無名氏《龐娟夜走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風疾舉發,白日裏與兒童作戲,到晚間共羊犬同眠。不知幾時才得個出頭之日。」

66冰消霧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北周 庚信《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雲,深穀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峰馬束,水險橋飛。遂得穀靜山空,冰消霧散。」

67事過景遷 [ shì guò jǐng qiān ]

解釋 同「事過境遷」。

出處 馬南邨《燕山夜話·「放下即實地」》:「到了事實完全弄清楚的時候,有些問題又事過景遷了,心裏感到十分懊惱。」

68錐刀之末 [ zhuī dāo zhī mò ]

解釋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六年》:「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69音容笑貌 [ yīn róng xiào mào ]

解釋 音:說話的聲音;容:容貌;笑起來的樣子;指神態。指人的容貌和笑聲。常用作懷念之詞。

出處 魯迅《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

70地崩山摧 [ dì bēng shān cuī ]

解釋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出處 唐 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71士死知己 [ shì sǐ zhī jǐ ]

解釋 士:有才識的人。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亦作「士為知己者死」。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72靡然鄉風 [ mí rán xiāng fēng ]

解釋 見「靡然向風」。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

73眾喣飄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釋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出處 《後漢書 第五倫傳》:「眾喣飄山,聚蚊成雷,蓋驕佚所從生也。」

74雲湧風飛 [ yún yǒng fēng fēi ]

解釋 見「雲湧飆發」。

出處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其年《瑞龍吟·春夜見壁間三弦子是雲郎舊物感而填詞》後半雲:‘記得蛇皮弦子,當時妝就……’遊絲落絮之情,雲湧風飛之筆,亦一時之雄也。」

75冰解雲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禦,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雲散,一城之地,劫製於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76黃鍾毀棄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解釋 毀:毀壞;棄:拋棄;黃鍾: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鍾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77鼓餒旗靡 [ gǔ něi qí mí ]

解釋 鼓點無力,旗幟歪倒。形容軍隊士氣不振。

出處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凡行陣參伍彌縫之際,略覺鼓餒旗靡處,得健銳兵數十屹立其間,則整而複進。」

78折節待士 [ zhé jié dài shì ]

解釋 指屈己待人。

出處 《周書 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製度,廣獨率由禮則,又折節待士,朝野以是稱焉。」

79己饑己溺 [ jǐ jī jǐ nì ]

解釋 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並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80甲第連雲 [ jiǎ dì lián yún ]

解釋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後泛指貴顯的宅第。連雲:形容高聳入雲。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處 唐 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雲,誰家居住霍將軍。」

81山林隱逸 [ shān lín yǐn yì ]

解釋 隱居山林的士人。即隱士。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聽他說話,像幾個山林隱逸。」

82遷於喬木 [ qiān yú qiáo mù ]

解釋 遷:遷移。喬木:高樹。原指鳥兒從幽深的山穀遷移到高樹上去。比喻喬遷新居。

出處 《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穀,遷於喬木。」

83末大必折 [ mò dà bì shé ]

解釋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幹。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出處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84同胞共氣 [ tóng bāo gòng qì ]

解釋 喻指親兄弟。

出處 《北齊書·孝昭帝紀》:「體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內瞻仰,同胞共氣,家國所憑。」

85溺心滅質 [ nì xīn miè zhì ]

解釋 指淹沒天然的心性,掩蓋純樸的本質。

出處 語出《莊子 繕性》:「文滅質,博溺心。」

86嫋嫋餘音 [ niǎo niǎo yú yīn ]

解釋 嫋嫋: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餘音嫋嫋」。

出處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嫋嫋餘音哩。」

87事不有餘 [ shì bù yǒu yú ]

解釋 謂達到極點。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娘兒倆先哭了個事不有餘,大家勸住,他便忙著到祠堂行禮。」

88看碧成朱 [ kàn bì chéng zhū ]

解釋 碧:青綠色;朱:大紅色。把綠的看成紅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出處 宋·辛棄疾《水龍吟·寄題京口範南伯知縣文官花》詞:「倚闌看碧成朱,等閑褪了香袍粉。」

89樓船簫鼓 [ lóu chuán xiāo gǔ ]

解釋 乘坐樓船,吹簫擊鼓。樓船:有樓飾的遊船。

90畫符念咒 [ huà fú niàn zhòu ]

解釋 道士畫符籙、念咒語。比喻寫字、念書今人難以索解。

出處 瞿秋白《亂彈 啞巴文學》兩千多年中國紳士的畫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壟斷著知識,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絕妙工具。」

91飛蒼走黃 [ fēi cāng zǒu huáng ]

解釋 指打獵。蒼,蒼鷹。黃,黃狗。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金丹》:「其所營也,非榮即利,或飛蒼走黃於中原,或留連杯觴以羹沸。」

92正色敢言 [ zhèng sè gǎn yán ]

解釋 態度嚴肅,敢於直言。

出處 《明史 王竑傳》:「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又《劉健傳》:「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93舟水之喻 [ zhōu shuǐ zhī yù ]

解釋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出處 《三國誌·魏誌·王基傳》:「願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於未盡,節力役於未困。」

94言之有故 [ yán zhī yǒu gù ]

解釋 所說的話有根據。

出處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會乎經義,使人主中其臘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惡也。」

95合眼摸象 [ hé yǎn mō xiàng ]

解釋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穀上》:「山穀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96朽戈鈍甲 [ xiǔ gē dùn jiǎ ]

解釋 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出處 明·張煌言《答唐枚臣書》:「朽戈鈍甲,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97朱閣青樓 [ zhū gé qīng lóu ]

解釋 指華美精致的建築。

出處 宋 蘇轍《黃樓賦》:「掁臂長嘯,風動雲興;朱閣青樓,舞女歌童。」

98象齒焚身 [ xiàng chǐ fén shēn ]

解釋 焚身:喪生。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