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非常生氣的樣子的成語

形容非常生氣的樣子的成語


1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出處 莊周《莊子 盜蹠》:「謁者入通,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2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3大發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釋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4怒火中燒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釋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宋 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5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6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7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釋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8怒發衝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9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釋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10七竅生煙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釋 七竅:指兩耳、兩眼、兩鼻孔和口。形容氣憤至極;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

11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12怒氣衝衝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13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製。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14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15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16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17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解釋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穀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18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19怒目切齒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20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衝、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21怒氣衝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釋 怒氣直衝天際。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四:「隻落口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衝天。」

22怒形於色 [ nù xíng yú sè ]

解釋 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於臉上。

出處 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於色,舉足蹴其二。」

23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24勃然變色 [ bó rán biàn sè ]

解釋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曰:‘君有大過諫;反複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25拂袖而去 [ fú xiù ér qù ]

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雲:‘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26敢怒敢言 [ gǎn nù gǎn yán ]

解釋 敢於憤怒,又敢於說出來。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

27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解釋 因忿怒而變了臉色。

出處 孫臏《孫臏兵法 威王問》:「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則也。」

28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釋 雷霆:霹靂。象霹靂一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三國誌 吳誌 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9艴然不悅 [ fú rán bù yuè ]

解釋 非常生氣。艴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

出處 典自《孟子·公孫醜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30怒氣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釋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31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解釋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樣子。

32怒猊渴驥 [ nù ní kě jì ]

解釋 猊:狻猊,即獅子;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撬扒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出處 《新唐書·徐浩傳》:「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嚐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雲」

33雷嗔電怒 [ léi chēn diàn nù ]

解釋 暴怒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如今且說寶玉隻道王夫人不過來搜檢搜檢,無甚大事,誰知竟這樣雷嗔電怒的來了。」

34萬目睚眥 [ wàn mù yá zì ]

解釋 睚:眼角;眥:眼框;睚眥:瞪眼睛。眾人瞪目表示憤怒。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35麵紅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36雞犬不寧 [ jī quǎn bù níng ]

解釋 寧:安寧。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十分厲害。

出處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37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38別開生麵 [ bié kāi shēng miàn ]

解釋 別:另外;開:開辟;開創;生麵:新的麵目。原指畫像經重新繪製;麵目一新。後比喻另外開辟一種新局麵或創造一種新的風格式樣。

出處 唐 杜甫《丹青引》:「淩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麵。」趙次公注:「淩煙畫像顏色已暗,而曹將軍重為之畫,故雲開生麵。」

39慘淡經營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釋 慘淡:費盡心思;經營:籌劃;組織。原指作畫下筆之前;精心構思;計劃布局。後形容苦費心思去謀劃、經營管理某事。

出處 唐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40威風凜凜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釋 形容威嚴可畏;氣勢逼人。威風:使人敬畏的氣勢或氣派;凜凜:可敬畏的樣子。

出處 元 費唐臣《貶黃州》:「見如今禦台威風凜凜,怎敢向翰林院文質彬彬。」

41張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釋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凶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凶惡的樣子。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42喜怒無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釋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43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44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釋 心裏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隻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45同仇敵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46死氣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釋 形容沒有一點生氣。有時也形容意誌消沉;缺少活力。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吳渤》:「上海有官立的書報審查處,凡較好的作品,一定不準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氣沉沉。」

47狼狽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劄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48生龍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釋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隻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49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50睚眥必報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複。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複。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51笑容可掬 [ xiào róng kě jū ]

解釋 臉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來一樣。形容笑容滿麵。掬:用雙手捧起來。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52不顧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釋 顧:顧惜,眷顧。什麼都不顧。

出處 葉聖陶《孤獨》:「既然見到一點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

53喜怒哀樂 [ xǐ nù āi lè ]

解釋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54高高興興 [ gāo gāo xìng xìng ]

解釋 由來自樂觀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樂原因產生的生氣勃勃和樂觀的高興情緒。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且說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家夥,擇吉迎娶。」

55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56拍案而起 [ pāi àn ér qǐ ]

解釋 案:幾案;桌子。拍著桌子憤然而立。形容極度憤怒。有時也形容對反動勢力的不屈服。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57眾怒難犯 [ zhòng nù nán fàn ]

解釋 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58生氣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釋 生氣:朝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5卷:「餘選錢文敏公詩甚少,家人誤抄十餘章,餘讀之,生氣勃勃,悔知公未盡。」

59發指眥裂 [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釋 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60切齒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釋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61氣衝牛鬥 [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形容氣勢極盛;直衝星空。有時也指怒氣極盛。

出處 唐 楊炯《杜袁卅墓誌銘》:「寶劍之沉,夜氣衝於牛鬥。」

62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63滿腔怒火 [ mǎn qiāng nù huǒ ]

解釋 滿腔:充滿心中;怒火:形容極大的憤怒。心裏充滿著極大的憤怒。

出處 《我們的戰友邱少雲》:「我們懷著滿腔怒火,勇猛地衝上‘391’高地。」

64狂風怒號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釋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刮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出處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65疾言厲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於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嚐疾言厲色。」

66百花爭妍 [ bǎi huā zhēng yán ]

解釋 妍:美;豔。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奇鬥豔。形容繁花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出處 馮德英《苦菜花》第六章:「盡管外麵是冰天雪地,屋內卻是百花爭妍,春光燦爛。」

67老羞成怒 [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改,拿問在監。」

68怒目橫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釋 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 五代 後蜀 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69怒火衝天 [ nù huǒ chōng tiān ]

解釋 形容憤怒之極,無法抑製。

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一幕:「[程娘子]怒火衝天,不顧一切地衝向狗子拚命,卻被狗子一把抓住。」

70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解釋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態。

出處 茅盾《子夜》:「曾滄海舞著那半段鴉片煙槍,咆哮如雷,一手搶起一隻錫燭台,就又劈麵擲過去。」

71不死不活 [ bù sǐ bù huó ]

解釋 形容事物沒有生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這地位如何處,直是難。」

72半死半活 [ bàn sǐ bàn huó ]

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聽說停刊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監了。」

73半死半生 [ bàn sǐ bàn shēng ]

解釋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

出處 漢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74菩薩低眉 [ pú sà dī méi ]

解釋 象菩薩那樣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麵貌慈祥善良。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75下不了台 [ xià bù le tái ]

解釋 指在人前受窘。

出處 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台。」

76千夫所指 [ qiān fū suǒ zhǐ ]

解釋 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出處 清 章炳麟《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千夫所指,其傾覆可立而期。」

77肝膽欲碎 [ gān dǎn yù suì ]

解釋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78轉嗔為喜 [ zhuǎn chēn wéi xǐ ]

解釋 由生氣轉為喜歡。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徐大軍機一看,數目卻比別的門生不同,因此方轉嗔為喜,解釋前嫌。」

79橫眉立目 [ héng méi lì mù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老舍《茶館》第一幕:「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80悲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出處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81瞋目切齒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82火上添油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解釋 見「火上澆油」。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三回:「賈臬台見他頂嘴,如火上添油,那氣格外來的大。」

83拂袖而起 [ fú xiù ér qǐ ]

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操先見張鬆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衝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後堂。」

84氣衝鬥牛 [ qì chōng dòu niú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後指氣勢很盛。亦作「氣衝牛鬥」。

出處 唐·崔融《詠寶劍》:「匣氣衝牛鬥,山形轉轆轤。」宋·嶽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85回嗔作喜 [ huí chēn zuò xǐ ]

解釋 嗔:生氣。由生氣轉為喜歡。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86鮮衣良馬 [ xiān yī liáng mǎ ]

解釋 見「鮮衣怒馬」。

出處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三一○引唐·載孚《廣異記·汝陰人》:「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為人白皙,有姿調,好鮮衣良馬,遊騁無度。」

87鮮衣怒馬 [ xiān yī nù mǎ ]

解釋 美服壯馬。謂服飾豪奢。

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冤獄》:「群盜得誌,彌橫恣為推埋,鮮衣怒馬,以遊俠為稱,其魁名朱國臣者,初亦宰夫也。」

88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解釋 見「抓耳撓腮」。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麼?’唐敖聽了,隻急的抓耳搔腮。」

89拂衣而去 [ fú yī ér qù ]

解釋 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90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釋 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劉寬傳》:「典曆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嚐疾言遽色。」

91橫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解釋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92柳眉倒豎 [ liǔ méi dào shù ]

解釋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女子不聽猶可,聽了之話,隻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腮邊烘兩朵紅雲,麵上現一團煞氣。」

93發上衝冠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

解釋 猶言發上指冠。語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出處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94發上指冠 [ fā shàng zhǐ guàn ]

解釋 毛發豎起貌。形容極度憤怒。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蹠》:「盜蹠聞之,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95器宇軒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釋 軒昂:精神飽滿。形容人精神飽滿,風度不凡。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遊說。」

96金剛努目 [ jīn gāng nǔ mù ]

解釋 形容麵目威猛可畏。

出處 《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宋·龐元英《談藪·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嚐遊鍾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然不能對。」

97無明業火 [ wú míng yè huǒ ]

解釋 指怒火。

出處 金·馬鈺《滿庭芳·贈趙雷二先生》詞:「休起無明業火,更休思,名利相幹。」

98怒目相視 [ nù mù xiāng shì ]

99負氣含靈 [ fù qì hán líng ]

解釋 指有生氣和靈性的人。

出處 清·陳維崧《平滇頌》:「此則普天率土,感切同讎;負氣含靈,無非共憤。」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