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拿不定主意的成語

形容人拿不定主意的成語


1無所適從 [ wú suǒ shì cóng ]

解釋 適:往;從:聽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麼辦才好。

出處 宋 姚寬《西溪叢語》:「觀古今諸家潮之說者多矣……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2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3左右為難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釋 無論怎麼辦都有困難。指處於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

4瞻前顧後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釋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5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6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7束手無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釋 策:辦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8優柔寡斷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9遲疑不決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釋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出處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10躊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釋 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定;不敢前進。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孝武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11遊移不定 [ yóu yí bù dìng ]

解釋 遊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漢 劉熙《釋名 釋車》:「遊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遊移前卻,無定處也。」

12手足無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13驚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出處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14首鼠兩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15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16趑趄不前 [ zī jū bù qián ]

解釋 遲疑畏縮;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樣子。)。

出處 《梁書 武帝紀》:「距義陽百餘裏,眾以魏軍盛,趑趄莫敢前。」

17遲疑不定 [ chí yí bù dìng ]

解釋 猶言遲疑不決。

出處 《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唐·孔穎達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

18暗弱無斷 [ àn ruò wú duàn ]

解釋 愚昧軟弱,沒有決斷。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卷九十一 晉元帝太興三年》:「(司馬保)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於難」。

19躊躇不決 [ chóu chú bù jué ]

解釋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20罔知所措 [ wǎng zhī suǒ cuò ]

解釋 罔:不。知:知道。措:安置、處置。不知道怎幺處理好。多指對突然發生的情況無法應付。亦作「罔知所厝」。

出處 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

21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麵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出處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22斬釘截鐵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釋 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做事;說話堅決果斷。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23隨聲附和 [ suí shēng fù hè ]

解釋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麼說;就跟著怎麼說。隨:跟著;和:音賀。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實非本心。」

24人雲亦雲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釋 雲:說。人家怎麼說;自己也跟著怎麼說。指沒有主見。

出處 金 蔡鬆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雲吾亦雲。」

25當機立斷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釋 麵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麵臨;斷:決斷。

出處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幹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26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釋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麵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出處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27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28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釋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出處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裏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誌。」

29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釋 比喻作事膽子小;顧慮多。畏:畏懼;害怕。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雲:‘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30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釋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複無常。

出處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31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2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33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34見異思遷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釋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35若隱若現 [ ruò yǐn ruò xiàn ]

解釋 好像隱沒了;又好像現出了。形容隱隱約約、依稀可見的狀態。

出處 唐 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現,運有福而長今。」

36思前想後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釋 前:原因。思思前頭;想想後頭。反複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後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餘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後。」

37投機取巧 [ tóu jī qǔ qiǎo ]

解釋 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現指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想靠小聰明來取得成功。

出處 陳毅《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中東》詩:「投機取巧最可恥。」

38有始無終 [ yǒu shǐ wú zhōng ]

解釋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39猶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願。」

40當斷不斷 [ dāng duàn bù duàn ]

解釋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41躊躇不定 [ chóu chú bù dìng ]

解釋 猶豫不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42遲疑未決 [ chí yí wèi jué ]

解釋 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處 《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傳》:「昭度遲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於軍門,臠而食之。

43首尾兩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解釋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後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44一國三公 [ yī guó sān gōng ]

解釋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45背義忘恩 [ bèi yù wàng ēn ]

解釋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幹罷。」

46首施兩端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 ]

解釋 見「首鼠兩端」。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鄧訓傳》:「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47不知所厝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同「不知所措」。

出處 晉·庚亮《讓中書令表》:「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48觀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釋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出處 《史記·信陵君列傳》:「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49便宜從事 [ biàn yí cóng shì ]

解釋 便宜:方便合適。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製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臣願丞相禦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

50疑事無功 [ yí shì wú gōng ]

解釋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出處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51前瞻後顧 [ qián zhān hòu gù ]

解釋 同「瞻前顧後」。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出處 清·梁章钜《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後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52優遊不斷 [ yōu yóu bù duàn ]

解釋 指處世遲疑,沒有決斷。

出處 《漢書 元帝紀讚》:「牽製文義,優遊不斷。」

53依違兩可 [ yī wéi liǎng kě ]

解釋 依:讚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出處 《明史 方從哲傳》:「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

54不知所可 [ bù zhī suǒ kě ]

解釋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該怎樣辦才好。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不想這番好意把個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時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55進退兩端 [ jìn tuì liǎng duān ]

解釋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出處 唐·張鷟《朝野僉載·張鷟》:「首鼠之士,進退兩端。」

56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釋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57遲疑顧望 [ chí yí gù wàng ]

解釋 猶言遲疑觀望。

出處 唐·劉餗《惰唐嘉話》卷中:「[李勣]今若即發者,我死後可親任之,如遲疑顧望,便當殺之。」

58遲疑觀望 [ chí yí guān wàng ]

解釋 謂猶豫等待,不作決定。

出處 清·李漁《比目魚·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該速速抽身,為什麼還要遲疑觀望?」

59進退首鼠 [ jìn tuì shǒu shǔ ]

解釋 進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出處 宋·陳亮《與應仲實書》:「又思此別相見定何時,進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於仲實者而寓之書。」

60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1疑行無成 [ yí xíng wú chéng ]

解釋 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出處 《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62進退狐疑 [ jìn tuì hú yí ]

解釋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出處 唐·李靖《李衛公兵法·將務兵謀》:「信任過說,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伍狼籍。」

63遷延顧望 [ qiān yán gù wàng ]

解釋 見「遷延觀望」。

64遷延觀望 [ qiān yán guān wàng ]

解釋 謂心情猶豫而行動遲延。

65源殊派異 [ yuán shū pài yì ]

解釋 水的源頭與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學派的來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

出處 宋·吳自牧《夢粱錄·浙江》:「源殊派異,無所適從,索隱探微,宜伸確論。」

66腳踏兩隻船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

解釋 踏: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麵都保持聯係。

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他是腳踏兩隻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卜,皮紅肚裏白。」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