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河流長的成語

形容河流長的成語


1一望無際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釋 一眼看不到邊(際:邊)。形容極其遼闊。

出處 宋 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雲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無際。」

2源遠流長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釋 源:源頭;流:水的流程。河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曆史悠久。

出處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3細水長流 [ xì shuǐ cháng liú ]

解釋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出處 清 翟灝《通俗編 地理》引《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4九曲回腸 [ jiǔ qū huí cháng ]

解釋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5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釋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6一瀉千裏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裏。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出處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裏。」

7波濤洶湧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8重山複水 [ zhòng shān fù shuǐ ]

解釋 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

出處 宋·林逋《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複水去無窮。」

9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釋 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波光明淨。

出處 阿來《塵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來,照著波光粼粼的小河。」

10混混沄沄 [ hùn hùn chā kē ]

解釋 水流洶湧貌。比喻連續不斷。

出處 清·龔自珍《明良論》:「舉辱國以辱其家,辱其身,混混沄沄,而無所底,厥咎上達下,像似水。」

11百川歸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解釋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12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 瀾:大波浪;壯闊:又雄壯又寬廣。指水的波濤浩渺廣闊。比喻聲勢雄壯有力;規模宏大。

出處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13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14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解釋 逆著水流行船。比喻在前進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隻好拉纖。」

15積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釋 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钜。」

16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17山高水長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

解釋 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範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後比喻恩德深厚。

出處 唐 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雲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

18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解釋 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

出處 清 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嶽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

19青山綠水 [ qīng shān lǜ shuǐ ]

解釋 泛稱美好山河。

出處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複俗累。」

20鏡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釋 鏡子裏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於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麵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出處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21一點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釋 形容微少零星。

出處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於革命事業。」

22順水行舟 [ shùn shuǐ xíng zhōu ]

解釋 同「順水推船」。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係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作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後也好去見賈府王府。」

23理應如此 [ lǐ yìng rú cǐ ]

解釋 指按理應該這樣。

出處 老舍《有了小孩以後》:「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齊齊,你總覺得小孩們理應如此。」

24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釋 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出處 唐 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5若有所亡 [ ruò yǒu suǒ wáng ]

解釋 若:好象。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裏感到空虛。同「若有所喪」。

出處 《淮南子 原道訓》:「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

26水流花落 [ shuǐ liú huā luò ]

解釋 ①喻飄泊不定或蹤跡無常。②比喻時過境遷。

出處 唐·溫庭筠《宿城南亡友別墅》詩:「水流花落歎浮生,又伴遊人宿杜城。」

27水落歸槽 [ shuǐ luò guī cáo ]

解釋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記著的事有了著落。

出處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十回:「轉眼就是臘月,水落歸槽,河工也就合龍。」

28積水成淵 [ jī shuǐ chéng yuān ]

解釋 比喻積小成大。

出處 《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29滔滔汩汩 [ tāo tāo gǔ gǔ ]

解釋 水湧流貌。多比喻說話連續不斷。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說罷,又把題詩的人名字,屈著手指頭數出來,說了許多甚麼生,甚麼主人,甚麼居士,甚麼詞人,甚麼詞客,滔滔汩汩,數個不了。」

30一瀉汪洋 [ yī xiè wāng yáng ]

解釋 形容水流迅速,水勢浩大。

出處 梁啟超《譚嗣同傳》:「一瀉汪洋。」

31涓滴成河 [ juān dī chéng hé ]

解釋 涓滴:小水珠。一點一滴的水珠彙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河流。形容積少成多。

出處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無。」

32山重水複 [ shān zhòng shuǐ fù ]

解釋 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

出處 宋·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清洌可鑒 [ qīng liè kě jiàn ]

解釋 洌:水清。鑒:照。清澈得可以照見人影。

出處 馮牧《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洌可鑒。」

34江河行地 [ jiāng hé xíng dì ]

解釋 長江大河永遠地在地上流動。比喻事情明顯;無所置疑;顛撲不破。

出處 清 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

35投鞭斷流 [ tóu biān duàn liú ]

解釋 《晉書·苻堅載記》: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我的士兵把馬鞭投到江裏,都能把江水截斷。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 《晉書 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

36令行如流 [ lìng xíng rú liú ]

解釋 謂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樣迅速順利。

出處 《孫臏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37不廢江河 [ bù fèi jiāng hé ]

解釋 讚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出處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