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治理國家的成語

形容治理國家的成語


1勵精圖治 [ lì jīng tú zhì ]

解釋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 《宋史 神宗紀讚》:「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2治國安民 [ zhì guó ān mín ]

解釋 治:治理;安:使安定;這裏指使人民各安其業的意思。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定。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誌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3治國安邦 [ zhì guó ān bāng ]

解釋 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處 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隻是披霜帶月似簷中。」

4安富恤窮 [ ān fù xù qióng ]

解釋 安:安定;恤:體恤。安定富有者,振濟貧苦者。指統治者治國安民之道。

出處 《周禮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5齊家治國 [ qí jiā zhì guó ]

解釋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6治郭安邦 [ zhì guō ān bāng ]

解釋 猶治國安邦。

出處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間有古之長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毀之,其意何也?」

7論道經邦 [ lùn dào jīng bāng ]

解釋 研究治國之道,以經營治理國家。

出處 《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孔傳:「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

8結繩而治 [ jié shéng ér zhì ]

解釋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出處 《周易·係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9以身試法 [ yǐ shēn shì fǎ ]

解釋 身:親身;指生命;試:嚐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嚐試法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10無法無天 [ wú fǎ wú tiān ]

解釋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幹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11高瞻遠矚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釋 站得高;看得遠。多形容目光遠大。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這粉白黛綠,鶯聲燕語,都付之不見不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12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釋 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才:才能;略:計謀。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讚》:「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13因地製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釋 因:隨順;製:製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製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14一統天下 [ yī tǒng tiān xià ]

解釋 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常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關單位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可泛指少數人霸占的某一領域。

出處 《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15目無法紀 [ mù wú fǎ jì ]

解釋 不把法律放在眼裏。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出處 巴金《家》:「今天要檢查日貨,明天又捉商人遊街,簡直目無法紀。」

16執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釋 執行法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形容執法嚴厲。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本道言出如箭,執法如山,三尺法不能為不肖者宥也。」

17知法犯法 [ zhī fǎ fàn fǎ ]

解釋 知道法律;卻違反法律。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18路不拾遺 [ lù bù shí yí ]

解釋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 漢 賈誼《新書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19逍遙法外 [ xiāo yáo fǎ wài ]

解釋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製裁 ;仍然自由自在。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梁昭明集 林鍾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20徇私枉法 [ xùn sī wǎng fǎ ]

解釋 遷就私情而違反法紀。

出處 王朔《人莫予毒》:「再說我們也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難道我會徇私枉法?」

21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釋 了解下屬;善於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處 漢 班彪《王命論》:「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2國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釋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23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釋 奉:奉行;遵守;公:公務。奉行公事;遵守國家規定的法令製度;不違法徇私。形容行為端莊、規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24安邦治國 [ ān bāng zhì guó ]

解釋 使國家安定太平。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治國訪知音。」

25貪贓枉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 ]

解釋 貪贓:官吏接受賄賂;枉法:歪曲和違背法律。指貪汙受賄;違法亂紀。

出處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26民富國強 [ mín fù guó qiáng ]

解釋 人民富裕,國家強盛。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越主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27金科玉律 [ jīn kē yù lǜ ]

解釋 金、玉:比喻貴重。科、律:法律條文。原指法律條文盡善盡美。後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出處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籙齋詞》:「金科玉律,雲篆瑤章,先萬法以垂文。」

28三皇五帝 [ sān huáng wǔ dì ]

解釋 我們古代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於同而預於治。」

29疏而不漏 [ shū ér bù lòu ]

解釋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30定國安邦 [ dìng guó ān bāng ]

解釋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歆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鴞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鳳。」

31愛民如子 [ ài mín rú zǐ ]

解釋 舊時稱讚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32大禹治水 [ dà yǔ zhì shuǐ ]

解釋 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江。」

33舞文弄法 [ wǔ wén nòng fǎ ]

解釋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

34經世之才 [ jīng shì zhī cái ]

解釋 經世:治理天下。舊時稱治國安民的才能。

出處 唐 杜甫《舟中上水遺懷》:「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35法不容情 [ fǎ rù róng qíng ]

解釋 在法律麵前不能容許人情寬容。

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學曾實不忍傷害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36勵精求治 [ lì jīng qiú zhì ]

解釋 振奮精神,盡力設法治好國家。

出處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十卷:「擢禦史中丞,帝方勵精求治。」

37經濟之才 [ jīng jì zhī cái ]

解釋 指治國安民的才能。

出處 唐 杜甫《上水遣懷》詩:「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38經緯天下 [ jīng wěi tiān xià ]

解釋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39橫行不法 [ héng xíng bù fǎ ]

解釋 指不守法紀,放肆妄為。

出處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縣天主教民,平日橫行不法,縣令又極意袒護,故平民銜恨次骨。」

40經文緯武 [ jīng wén wěi wǔ ]

解釋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出處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複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於名言。」

41德本財末 [ dé běn cái mò ]

解釋 謂治國平天下,德為根本,財由德致,故理財為末。語本《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出處 語出《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42安國寧家 [ ān guó níng jiā ]

解釋 指治理國家。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

43垂拱而治 [ chuí gǒng ér zhì ]

解釋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平安。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出處 《尚書·武成》:「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44無為之治 [ wú wéi zhī zhì ]

解釋 指道家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的治理方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既能奪他們之權,生他們之利,豈不能行無為之治?」

45內修外攘 [ nèi xiū wai rǎng ]

解釋 對內整治國政,對外抵禦敵人。修亦作「修」。

出處 宋·胡錡《擬力田詒》:「顧惟禮耕義種之賢,足副內修外攘之誌。」

46經幫緯國 [ jīng bāng wěi guó ]

解釋 經、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

出處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勳,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47文治武力 [ wén zhì wǔ lì ]

解釋 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

48經邦論道 [ jīng bāng lùn dào ]

解釋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出處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49經國大業 [ jīng guó dà yè ]

解釋 經國:治理國家;大業:偉大的事業。極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50見素抱樸 [ jiàn sù bào pǔ ]

解釋 見「見素抱樸」。

出處 《老子》曰:「見素抱樸」。老子《道德經》新解:「見:現,呈現,推出。素:沒有染色的生絲。這裏比喻品質純潔、高尚的聖人。樸:沒有加工的原木。這裏比喻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律。」。「見素抱樸、絕學無憂、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國的三項具體措施。

51逆取順守 [ nì qǔ shùn shǒu ]

解釋 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

出處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52邦以民為本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

解釋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出處 《尚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