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非常規範的成語

形容非常規範的成語


1一本正經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解釋 正經:莊重;正派。形容態度規矩而莊重。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2有條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釋 紊:亂。有條理;不紊亂。

出處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3鄭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釋 對事物的態度認真嚴肅(鄭重:嚴肅認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4井井有條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釋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出處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5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釋 井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出處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製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6井井有序 [ jǐng jǐng yǒu xù ]

解釋 有條理,有秩序。

出處 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樣。」

7動靜有法 [ dòng jìng yǒu fǎ ]

解釋 動:行動;靜:靜處;法: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規則。指行動合乎規範。

出處 《金史·後妃傳讚》:「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已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8禮順人情 [ lǐ shùn rén qíng ]

解釋 指禮是順乎人之常情,人與人共處必須遵守的規範。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卓茂傳》:「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

9綱常名教 [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

解釋 綱常:三綱五常;名教:封建禮教。指維護封建製度而設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規範。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綱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10動靜有常 [ dòng jìng yǒu cháng ]

解釋 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範。

出處 《周易·係辭上》:「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11矩步方行 [ jǔ bù fāng xíng ]

解釋 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範。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漸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12方言矩行 [ fāng yán jǔ xíng ]

解釋 謂言行方正,合乎規範。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瓏,字雲客,長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13司空見慣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解釋 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後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出處 唐 孟棨《本事詩 情感》:「劉於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14規規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釋 指人的品行方正,謹守禮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說了不多幾句話,寶玉也來了,進門見了王夫人,不過規規矩矩說了幾句。」

15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製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嚐墨守以為準的也。」

16循規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釋 指遵守規矩;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變動。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處 宋 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17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18三綱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解釋 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19理所當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釋 當然:應當如此。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20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1天經地義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22屢見不鮮 [ lǚ jiàn bù xiān ]

解釋 屢:多次;鮮:新奇。多次見到就不覺得新奇了。也作「數見不鮮。」

出處 魯迅《而已集 略談香港》:「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23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24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25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解釋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

出處 《史記 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26整整齊齊 [ zhěng zhěng qí qí ]

解釋 保持整潔和有條不紊。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27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釋 按:按照;部:類別;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後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出處 西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8動蕩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釋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29人之常情 [ rén zhī cháng qíng ]

解釋 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出處 南朝 粱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序:「文貴遠賤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弊。」

30嚴於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釋 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形容對自己要求嚴格。也作「嚴以律己」。

出處 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31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32有條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釋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33一舉一動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釋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所有的行動。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著力。」

34規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釋 比喻行動謹慎規範;嚴格按規章製度辦事。也比喻墨守陳規;不知變通。規、矩:原為測繪工具;這裏比喻為原則、規矩。

出處 《晉書 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

35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釋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指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36婦道人家 [ fù dào rén jiā ]

解釋 婦道:婦人應遵守的道德規範。指成年女子。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這件事還得與拙夫商量,婦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37規矩準繩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釋 規:畫圓形的工具;矩: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規矩:圓規曲尺;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準:水平儀;繩:墨線;準繩:測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

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讚學》:「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後工也。」

38規圓矩方 [ guī yuán jǔ fāng ]

解釋 比喻夠標準,合法度。

出處 《漢書·律曆誌上》:「夫推曆生律製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

39蹈矩循規 [ dǎo jǔ xún guī ]

解釋 遵守規矩。

出處 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積善存仁,蹈矩循規太古民。」

40禮樂崩壞 [ lǐ yuè bēng huài ]

解釋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樂:教化的規範;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出處 宋·陸遊《書郭崇韜傳後》:「莊宗雖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之際,然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

41禮壞樂缺 [ lǐ huài yuè quē ]

解釋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樂:教化的規範;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出處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42禮廢樂崩 [ lǐ fèi yuè bēng ]

解釋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樂:教化的規範;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混亂,動蕩不寧

出處 漢·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婚姻者,居室之大倫也。今禮廢樂崩,朕甚湣焉。」

43規行矩止 [ guī xíng jǔ zhǐ ]

解釋 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 晉 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44詩禮傳家 [ shī lǐ chuán jiā ]

解釋 謂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範世代相傳。

出處 元·柯丹丘《荊釵記·會講》:「詩禮傳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傾逝。」

45行己有恥 [ xíng jǐ yǒu chǐ ]

解釋 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6衣冠禮樂 [ yī guān lǐ yuè ]

解釋 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出處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餘。」

47夔龍禮樂 [ kuí lóng lǐ yuè ]

解釋 夔龍:虞舜的兩個大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範的禮樂製度。

出處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遊學》:「夔龍禮樂承先範,班馬文章勘墨鉛。」

48軌物範世 [ guǐ wù fàn shì ]

解釋 指作事物的規範、世人的榜樣。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吾今所以複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

49正理平治 [ zhèng lǐ píng zhì ]

解釋 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範,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出處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