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笨的成語

形容笨的成語


1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2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釋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不辨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4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釋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隻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麼傻頭傻腦的,這麼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5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6拙口鈍腮 [ zhuō kǒu dùn sāi ]

解釋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

7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釋 笨:不靈巧。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馮永祥平時以能說會道出名於工商界的,現在卻變得好像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了。」

8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解釋 心思笨,又不善於說話。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

9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解釋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於講話。拙:笨;不靈。

出處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並非處處都去留心,隻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10鈍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釋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0回:「好妹妹,我是鈍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11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解釋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清 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12泥足巨人 [ ní zú jù rén ]

解釋 比喻實際非常虛弱的笨大東西。

出處 郭沫若《憶秦娥·歌劇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過街老鼠。」

13小黠大癡 [ xiǎo xiá dà chī ]

解釋 好弄小聰明而實際上很愚笨。

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14拙口笨腮 [ zhuō kǒu bèn sāi ]

解釋 猶拙嘴笨舌。

出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當行;拙口笨腮,農人本色。」

15枉曲直湊 [ wǎng qǔ zhí còu ]

解釋 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16頓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釋 比喻嘴笨,不善於說話。

17騃童鈍夫 [ ái tóng dùn fū ]

解釋 指愚昧笨拙的人。

出處 清 劉大櫆《烏程閔君墓誌銘》:「又善於誘掖,其言批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鹹如夢寐驚覺。」

18笨手笨腳 [ bèn shǒu bèn jiǎo ]

解釋 形容動作不靈活。

出處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24回:「才是笨手笨腳,無啥人來搭耐裝煙。」

19冥頑不靈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釋 冥:本指昏暗;引申為愚昧;頑:頑固;難開化;靈:聰明敏銳。形容無知的愚昧;不聰明;難開化。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20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21酒囊飯袋 [ jiǔ náng fàn dài ]

解釋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隻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出處 宋 陶嶽《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嚐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22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23笨口拙舌 [ bèn kǒu zhuō shé ]

解釋 沒有口才,不善言談。

出處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麵,又滿有一套理論,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24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解釋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辭。也作「笨口拙舌」。

出處 楊朔《石油城》:「劉公之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麼呢?’」

25笨頭笨腦 [ bèn tóu bèn nǎo ]

解釋 笨:愚鈍。形容不聰明,頭腦反應遲鈍

出處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

26拙嘴笨腮 [ zhuō zuǐ bèn sāi ]

解釋 見「拙嘴笨舌」。

出處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27人窮智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解釋 指人窮了,言行也就顯得笨拙不聰明。

出處 《雞肋編》下卷引陳無己詩:「人窮令智短,百巧千窮隻短檠。」

28愚夫蠢婦 [ yú fū chǔn fù ]

解釋 見「愚夫愚婦」。

出處 《淮南子·本經訓》:「愚夫蠢婦皆有流連之心,淒愴之誌。」

29哀感頑豔 [ āi gǎn wán yàn ]

解釋 哀:悲哀;感:感動;頑:愚拙;豔:慧麗。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後轉用以評述豔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出處 三國 魏 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淒入肝脾,哀感頑豔。」呂延濟注:「頑鈍豔美者皆感之。」

30裝瘋作傻 [ zhuāng fēng zuò shǎ ]

解釋 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裏傻氣。同「裝瘋賣傻」。

出處 鄭振鐸《桂公塘》八:「賈餘慶在飲酒中間,裝瘋作傻,詆罵南朝人物無所不至,用以獻媚於鐵木兒。」

31裝聾賣傻 [ zhuāng lóng mài shǎ ]

解釋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塗。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麼還在這裏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32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釋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麵上看來好象愚笨。

出處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3坌鳥先飛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解釋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鳥先飛」。

出處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雲]: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

34大辯若訥 [ dà biàn ruò nè ]

解釋 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麵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出處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5厲世摩鈍 [ lì shì mó dùn ]

解釋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有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

36不辯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窮達》:「庸俗之夫,暗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