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很有原則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很有原則的成語


1一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釋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汙;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出處 宋 張耒《臘初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2剛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釋 剛:剛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3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釋 原指軍隊陣容盛大。後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強大威武;正正:整齊。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4旗幟鮮明 [ qí zhì xiān míng ]

解釋 旗:軍隊用的旗幟。原指軍旗鮮豔;後指對某些問題態度明朗。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兀術好生疑惑,忙出營前觀看,果然依舊旗幟鮮明,刀槍密布,不知何故。」

5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釋 克己:克製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6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釋 奉:奉行;遵守;公:公務。奉行公事;遵守國家規定的法令製度;不違法徇私。形容行為端莊、規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7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釋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自己的私利。

出處 漢 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

8襟懷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釋 襟懷:胸懷;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 清 陳文述《放牛行同前韻》:「董君性仁慈,襟懷亦坦白。」

9規規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釋 指人的品行方正,謹守禮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說了不多幾句話,寶玉也來了,進門見了王夫人,不過規規矩矩說了幾句。」

10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製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嚐墨守以為準的也。」

11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12循規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釋 指遵守規矩;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變動。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處 宋 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13堅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釋 懈:放鬆。堅持到底;沒有絲毫的鬆懈。

出處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複濮洲。」

14獨樹一幟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釋 單獨打起一麵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15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16鐵麵無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釋 形容公正嚴明;不講情麵。鐵麵:比喻剛直無私。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社禦史’,鐵麵無私才好。」

17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釋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動的範圍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節。指謹慎老實;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規矩;不越軌外求;亦指安於現狀。

出處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八卷:「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18大是大非 [ dà shì dà fēi ]

解釋 是:正確;非:錯誤。原則性的重大是非問題;多指政治方麵的。

出處 徐遲《歌德巴赫猜想》:「一頁一頁的曆史寫出來了,大是大非,終於有了無私的公論。」

19高風峻節 [ gāo fēng jùn jié ]

解釋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

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一:「餘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20規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釋 比喻行動謹慎規範;嚴格按規章製度辦事。也比喻墨守陳規;不知變通。規、矩:原為測繪工具;這裏比喻為原則、規矩。

出處 《晉書 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

21屹然不動 [ yì rán bù dòng ]

解釋 屹然:高聳的樣子。像山一樣高聳而堅定,不可動搖。

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十回:「全軍卻伏在營裏,屹然不動。」

22堅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釋 移:改變。形容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23斬釘切鐵 [ zhǎn dìng qiē tiě ]

解釋 同「斬釘截鐵」。

出處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聲‘不許動!’那麼斬釘切鐵,比前幾次嚴厲多了。?

24二心兩意 [ èr xīn liǎng yì ]

解釋 形容意誌不專一、不堅定。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閑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

25阿諛苟合 [ ē yú gǒu hé ]

解釋 阿:迎合,曲從;阿諛: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無原則地附和。曲從別人的意願,無原則地附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怪遇阿諛苟合之徒,……不可勝數也。」

26規矩準繩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釋 規:畫圓形的工具;矩: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規矩:圓規曲尺;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準:水平儀;繩:墨線;準繩:測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

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讚學》:「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後工也。」

27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釋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28規矩繩墨 [ guī jǔ shéng mò ]

解釋 規矩:畫圓、方的工具;繩墨:量平直的工具。指應當遵守的標準、法則。

出處 《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

29不按君臣 [ bù àn jūn chén ]

解釋 中醫處方,以君臣相配為原則。君是主藥,臣是輔藥。不按君臣,就是違

出處 《水滸傳》第一一一回:「解寶身邊取出不按君臣的藥頭,張人眼慢,放在酒壺裏。」

30至死靡它 [ zhì sǐ mí tā ]

解釋 至: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 《詩經 墉風 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31石赤不奪 [ shí chì bù duó ]

解釋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誌堅定不移。

出處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32大事不糊塗 [ dà shì bù hú tú ]

解釋 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態度鮮明。

出處 《宋史·呂端傳》:「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