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男子勇猛的成語

形容男子勇猛的成語


1衝鋒陷陣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釋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衝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出處 《北齊書 崔暹傳》:「衝鋒陷陣,大有其人。」

2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3勇冠三軍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釋 冠:位居第一;三軍:春秋時大國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軍;這裏是軍隊的總稱。指全軍。英勇過人;全軍第一。

出處 漢 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4拔山蓋世 [ bá shān gài shì ]

解釋 拔山:把山拔起來。引申為力大無比。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5驍勇善戰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解釋 勇猛;善於戰鬥。驍勇:勇猛矯健;善:善長。

出處 《南齊書 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6勇猛精進 [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解釋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 《無量壽經》上卷:「勇猛精進,誌願無惓。」

7勇猛果敢 [ yǒng měng guǒ gǎn ]

解釋 形容處事勇敢決斷。

出處 《漢書 翟方進傳》:「勇猛果敢,處事不疑。」

8高歌猛進 [ gāo gē měng jìn ]

解釋 高聲歌唱;奮勇前進。形容鬥誌高昂;勇往直前。

出處 郭沫若《衷心的祝願》:「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遺願,努力為實現我國新時期的總任務而高歌猛進。」

9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奮:振作精神;鼓起幹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10赴湯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出處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11臨危不懼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釋 臨:碰到;麵臨;懼:害怕;畏懼。麵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出處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12見義勇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義:正義;勇:勇敢;為;做。見到正義的事情勇於去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3百折不撓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14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釋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出處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於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複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15智勇雙全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解釋 智:智謀。智謀和勇敢兩方麵都齊備。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出處 元 關漢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

16堅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釋 懈:放鬆。堅持到底;沒有絲毫的鬆懈。

出處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複濮洲。」

17單刀直入 [ dān dāo zhí rù ]

解釋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準目標;勇猛向前。後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18不顧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釋 顧:顧惜,眷顧。什麼都不顧。

出處 葉聖陶《孤獨》:「既然見到一點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

19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解釋 指作戰時將帥親自衝在士兵的前麵;奮勇殺敵。現多用以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的前麵。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20視死如歸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21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釋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22前仆後繼 [ qián pū hòu jì ]

解釋 仆:倒下;繼:跟上。前麵的人倒下了;後麵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後踣。」

23浴血奮戰 [ yù xuè fèn zhàn ]

解釋 浴血:渾身是血;形容頑強地拚死戰鬥。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戰士們在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24一馬當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釋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25所向披靡 [ suǒ xiàng pī mí ]

解釋 風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出處 《梁書 蕭確傳》:「鍾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26一往無前 [ yì wǎng wú qián ]

解釋 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麵沒有東西能阻擋)。

出處 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衝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

27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解釋 拔:拔起來。扛:兩手舉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8寧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釋 寧:寧可;寧肯;屈:屈服。寧願一死;決不屈服。

出處 明 趙弼《效顰集 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29精兵強將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

解釋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鬥力很強的將士。

出處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30群威群膽 [ qún wēi qún dǎn ]

解釋 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鬥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處 毛澤東《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

31大義凜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釋 臨難不苟的節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為了正義而堅強不屈。大義:正義、正氣;凜然:嚴肅使人敬畏的樣子。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孫氏西齋錄》:「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係中宗,大義凜然。」

32戰無不勝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釋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鬥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33奮勇當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解釋 精神奮發;勇敢地衝在最前麵;戰鬥在最前列。

出處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34大智大勇 [ dà zhì dà yǒng ]

解釋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出處 陳立德《前驅》:「他們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堅韌毅力。」

35兵強將勇 [ bīng qiáng àng yǒng ]

解釋 兵力強盛,將領勇猛。形容軍力強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將勇兵強,打破了宛州、山南兩座城池。

36避其銳氣 [ bì qí ruì qì ]

解釋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等敵人疲憊鬆懈時再狠狠打擊。

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37直接了當 [ zhí jiē le dāng ]

解釋 同「直截了當」。

出處 聶紺弩《關於知識分子》:「因為反正無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點‘賣身投靠’的直接了當。」

38萬夫莫當 [ wàn fū mò dāng ]

解釋 形容非常勇敢。同「萬夫不當之勇」。

出處 《東周列國誌》第七三回:「吾聞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

39萬夫不當 [ wàn fū bù dāng ]

解釋 夫:人。當:抵擋。上萬個人也抵擋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萬夫莫當」。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

40斬將搴旗 [ zhǎn jiàng qiān qí ]

解釋 搴:拔取。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鬥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41扯鼓奪旗 [ chě gǔ duó qí ]

解釋 形容作戰勇敢。

出處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雄兵劈麵相持,驅貔虎扯鼓奪旗。」

42能征慣戰 [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

解釋 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法聰早當此際,遙遙地望見,果是會相持,能征慣戰,不慌不緊不忙,果手疾眼辨。」

43謀臣武將 [ móu chén wǔ jiàng ]

解釋 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將。

出處 漢 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44殺敵致果 [ shā dí zhì guǒ ]

解釋 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敵。勇敢殺敵,建立戰功。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45銅頭鐵額 [ tóng tóu tiě é ]

解釋 銅鑄的頭,鐵打的額。形容人勇猛強悍。

出處 《海內十洲記 聚窟洲》:「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

46血性男兒 [ xuè xìng nán ér ]

解釋 指剛強正直,勇敢熱情的男子漢。

出處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閨閣中的須眉男子,我鐵挺生也是個血性男兒。」

47斬關奪隘 [ zhǎn guān duó ài ]

解釋 砍斷門閂,攻破城門,奪取關隘。形容軍隊作戰勇敢,勢不可擋。

出處 劉伯承《回顧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

48匹馬一麾 [ pǐ mǎ yī huī ]

解釋 一匹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戰。

出處 元·脫脫《遼史》卷五十八:「遼太祖匹馬一麾,斥地萬裏,經營四方,末嚐寧居,所至樂從,用此道也。」

49蹈鋒飲血 [ dǎo fēng yǐn xuè ]

解釋 形容勇敢,不怕犧牲。

出處 清·吳敏樹《唐子方方伯夢硯齋銘》:「公驟起鄉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為雄健矣。」

50兼人之勇 [ jiān rén zhī yǒng ]

解釋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幾個人的勇氣。形容十分勇敢。

出處 《漢書 韓信傳》:「受辱於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