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瞪大了眼的成語

形容瞪大了眼的成語


1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2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釋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遠處看;眼:眼睛;欲:將要;穿:破。

出處 明 西湖居士《明月環 詰環》:「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3目不轉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4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5炯炯有神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解釋 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處 晉 潘嶽《秋興賦》:「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6發指眥裂 [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釋 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7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8橫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釋 眉毛橫豎;雙目怒睜。形容強、凶狠的神情。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不一時,隻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橫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9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衝、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10怒目橫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釋 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 五代 後蜀 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11虎視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釋 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一樣凶狠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良;伺機攫取。

出處 《周易 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12金剛眼睛 [ jīn gāng yǎn jīng ]

解釋 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眩於旁門小法。」

13鼓睛暴眼 [ gǔ jīng bào yǎn ]

解釋 眼睛突出的樣子。

出處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蝟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

14雙瞳剪水 [ shuāng tóng jiǎn shuǐ ]

解釋 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出處 唐·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15橫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解釋 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後蜀 何光遠《鑒戒錄》卷十引陳裕詩:「橫眉努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供養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16目眥盡裂 [ mù zì jìn liè ]

解釋 目眥: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17鼓眼努睛 [ gǔ yǎn nǔ jīng ]

解釋 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謂使眼色。

出處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七:「‘你跟我來,有句話問你。’他鼓眼努睛,對她這樣說。」

18大發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釋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19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出處 莊周《莊子 盜蹠》:「謁者入通,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20火上澆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解釋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處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你隻該勸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將來火上澆油。」

21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22叱吒風雲 [ chì zhà fēng yún ]

解釋 叱吒: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雲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出處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吒風雲,見機而動。」

23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釋 心裏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隻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24怒發衝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25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26喜怒無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釋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27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釋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28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29七情六欲 [ qī qíng liù yù ]

解釋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30憤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於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31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釋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32目光炯炯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解釋 炯炯:明亮的樣子。眼睛明亮有神。

出處 晉 潘嶽《寡婦賦》:「目炯炯而不寢。」

33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釋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出處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34怒氣衝衝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35金戈鐵馬 [ jīn gē tiě mǎ ]

解釋 金戈:金屬製的戈;鐵馬:披有鐵甲的馬。揮動金戈;騎著鐵馬。比喻戰爭及戎馬生涯。也形容軍隊或將士的威武雄姿。

出處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36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製。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37義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38喜怒哀樂 [ xǐ nù āi lè ]

解釋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39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40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解釋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穀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41嬉笑怒罵 [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釋 嬉:戲樂。指由各種感情產生的不同表現。

出處 宋 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讚》:「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42一飯之德 [ yī fàn zhī dé ]

解釋 喻微小的恩德。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範雎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嚐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43疾言厲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於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嚐疾言厲色。」

44滿腔怒火 [ mǎn qiāng nù huǒ ]

解釋 滿腔:充滿心中;怒火:形容極大的憤怒。心裏充滿著極大的憤怒。

出處 《我們的戰友邱少雲》:「我們懷著滿腔怒火,勇猛地衝上‘391’高地。」

45勃然變色 [ bó rán biàn sè ]

解釋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曰:‘君有大過諫;反複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46狂風怒號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釋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刮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出處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47千夫所指 [ qiān fū suǒ zhǐ ]

解釋 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出處 清 章炳麟《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千夫所指,其傾覆可立而期。」

48遷怒於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解釋 受甲的氣向乙發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

出處 《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49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麵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隻是不理不睬。」

50大喝一聲 [ dà hè yī shēng ]

解釋 喝:大聲喊叫。大叫讓對方震驚或猛醒。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聲道:‘滾你的吧!這裏又沒有誰給我借錢,要你來裝這些窮話做甚麼!’」

51挺胸凸肚 [ tǐng xiōng tū dù ]

解釋 凸:凸出。形容身壯力強,神氣活現的樣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52橫眉怒視 [ héng méi nù shì ]

解釋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凶狠的樣子。

出處 師飆等《金戈鐵馬少年時》第五章;「辛棄疾、賈瑞、飛煙、金福仗劍立於帳口,一個個橫眉怒視,殺氣逼人。」

53明眸善睞 [ míng móu shàn lài ]

解釋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54眉目如畫 [ méi mù rú huà ]

解釋 形容容貌端正秀麗。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為人明須發,眉目如畫。」

55睚眥之怨 [ yá zì zhī yuàn ]

解釋 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56氣衝鬥牛 [ qì chōng dòu niú ]

解釋 牛:牽牛星。鬥:北鬥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後指氣勢很盛。亦作「氣衝牛鬥」。

出處 唐·崔融《詠寶劍》:「匣氣衝牛鬥,山形轉轆轤。」宋·嶽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57眈眈虎視 [ dān dān hǔ shì ]

解釋 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那樣凶狠地盯著

出處 《舊唐書·張仲武傳》:「漁陽突騎,燕歌壯氣。赳赳元戎,眈眈虎視。」

58虎視耽耽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釋 象老虎那樣凶狠地盯著。

出處 《易 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59怒氣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釋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60兒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釋 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裏,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隻見得兩個。」

61瞪目結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出處 清 黃軒祖《遊梁瑣記 顧嘉蘅》:「群知為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62言三語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出處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嗬,又惹的人言三語四。」

63瞪目哆口 [ dèng mù chǐ kǒu ]

解釋 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出處 清 無名氏《帝城花樣 春珊傳》:「諸名士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