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禮儀好的成語

形容人禮儀好的成語


1禮尚往來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解釋 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2以禮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釋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3與人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釋 與:讚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讚成人學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4五體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釋 五體:頭和四肢;投地:著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原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後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

出處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5先禮後兵 [ xiān lǐ hòu bīng ]

解釋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6不切實際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釋 不符合實際。

出處 丁寅生《孔子演義》第98回:「若是徒有虛名,不切實際,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

7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 原義為人的文采和本質都很適宜。後形容言談舉止斯文閑雅。彬彬:配合諧調。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8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9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10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11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12虛懷若穀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釋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穀。形容非常謙虛。穀:山穀。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13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14繁文縟節 [ fán wén rù jié ]

解釋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餘的事項或手續。

出處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15謙虛謹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釋 謙虛:虛心;不自滿;謹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16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17風流倜儻 [ fēng liú tì tǎng ]

解釋 風流:灑脫不拘、富有才學;倜儻: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華、有學識、風度灑脫豪爽;不拘於世俗禮節法度。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那盧生生得偉貌長髯,風流倜儻。」

18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19衣冠禽獸 [ yī guān qín shòu ]

解釋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敗壞;行為像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

20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釋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21舉案齊眉 [ jǔ àn qí méi ]

解釋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後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22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解釋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出處 《晉書 王羲之傳》:「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3相敬如賓 [ xiāng jìng rú bīn ]

解釋 賓:貴客。互相敬重就像與賓客相處一樣。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龐公》:「居峴山之南,未嚐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24禮賢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

出處 《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嚐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25風土人情 [ fēng tú rén qíng ]

解釋 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出處 清 鈕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處而言,以及風土人情之變,真堪發人一噓。」

26知書達禮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釋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出處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27禮儀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解釋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出處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最後的貴族》:「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現在卻連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麵,還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點文化也沒有。」

28溫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釋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29繁文末節 [ fán wén mò jié ]

解釋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餘的事情。

出處 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30傲慢無禮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釋 指態度傲慢,不講禮貌。

出處 《三國誌·吳誌·三嗣主傳》裴鬆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31互為表裏 [ hù wéi biǎo lǐ ]

解釋 甲為乙的外表;乙為甲的內裏;乙為甲的外表;甲為乙的內裏。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董允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為表裏。」

32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釋 矜:自誇;自大;伐:自我誇耀。不驕傲自大;不誇耀自己。

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33放縱不拘 [ fàng zòng bù jū ]

解釋 見「放縱不羈」。

出處 《漢書·遊俠傳·陳遵》:「竦博學通達,以謙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相親友。」

34放蕩形骸 [ fàng dàng xíng hái ]

解釋 行為放縱,不拘禮節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著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35三跪九叩 [ sān guì jiǔ kòu ]

解釋 最敬重的禮節。叩:磕頭。

出處 清 昭槤《嘯亭雜錄 內務府定製》:「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36風俗習慣 [ fēng sú xí guàn ]

解釋 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

出處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不尊重人家的風俗習慣,自以為是,看不起人家。」

37雅人深致 [ yǎ rén shēn zhì ]

解釋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遠。原是讚賞《詩經·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見解。後形容人的言談舉止不俗。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38恭而有禮 [ gōng ér yǒu lǐ ]

解釋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出處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39風俗人情 [ fēng sú rén qíng ]

解釋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出處 唐 杜牧《唐故範陽盧秀才墓誌》:「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

40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41虛文浮禮 [ xū wén fú lǐ ]

解釋 沒有意義的,表麵應酬的禮數。

42人來客往 [ rén lái kè wǎng ]

解釋 指禮節性的應酬往來。也指來往客人很多。同「人來客去」。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閑兩日,又得分撥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來客往,道乏辭行,轉眼間早已假期將滿。」

43竭誠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釋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出處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

44傲慢少禮 [ ào màn shǎo lǐ ]

解釋 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回:「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於此。」

45心到神知 [ xīn dào shén zhī ]

解釋 舊時指隻誠心敬神,就用不到煩瑣的禮儀。比喻對人表示欽佩,不必有什麼虛文浮禮。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太太們這麼一說,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46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47打拱作揖 [ dǎ gǒng zuò yī ]

解釋 見「打恭作揖」。

出處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大老鴰嚇得直不起腰來,打拱作揖的說。」

48寢苫枕土 [ qǐn shān zhěn tǔ ]

解釋 同「寢苫枕塊」。

出處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晉書》:「高宗諒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雲服喪三年,而雲諒暗三年,明不複寢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49繁文縟禮 [ fán wén rù lǐ ]

解釋 繁:雜而多;文:儀式;縟:繁重。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餘的事項。

出處 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製》:「朕明年有事於南郊,謁清宮,朝太廟,繁文縟禮,予心懵然。」

50倜儻風流 [ tì tǎng fēng liú ]

解釋 倜儻:超逸豪爽,不拘束;風流:英俊有才學。英俊瀟灑,不拘禮法。

出處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聰慧,既長,豐神韶秀,倜儻風流。」

51禮先壹飯 [ lǐ xiān yī fàn ]

解釋 指在禮節上自己年歲稍長。壹飯,猶言一頓飯,喻指極短的時間。也指在禮節上先有恩惠與人。

出處 《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亦作「禮先一飯」。

52虛文縟禮 [ xū wén rù lǐ ]

解釋 虛:虛假;縟:繁複,繁瑣。虛偽的儀式,繁瑣的禮節

出處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蓋英倫爾時,虛偽滿於社會,以虛文縟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53虛文縟節 [ xū wén rù jié ]

解釋 虛:虛假;縟:繁複,繁瑣。虛偽的儀式,繁瑣的禮節

出處 梁啟超《過渡時代論》:「社會既厭三綱壓抑、虛文縟節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風俗之過渡時代也。」

54通文達禮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釋 謂有學問懂禮儀。

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係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55識禮知書 [ shí lǐ zhī shū ]

解釋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56有來有往 [ yǒu lái yǒu wǎng ]

解釋 指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出處 陶行知《怎樣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虛心的請教他,他也會虛心的請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來有往。」

57晨參暮省 [ chén cān mù xǐng ]

解釋 按禮節朝暮參拜問安。

出處 《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夫人既去,王乃難留。便使嬪妃,相隨至舍。莫不晨參暮省,送藥送茶。」

58人來客去 [ rén lái kè qù ]

解釋 指禮節性的應酬往來。也指來往客人很多。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零回:「媽媽睡罷,一天到晚人來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罷。」

59虛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解釋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60謙謙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釋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61打恭作揖 [ dǎ gōng zuò yī ]

解釋 舊時禮節,彎身抱拳,上下擺動,表示恭敬。

出處 明·李贄《因記往事》:「嗟乎!平居無事,隻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於泥塑。」

62虛己以聽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釋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63門不停賓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釋 賓:賓客。門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於待客。

出處 《晉書 王渾傳》:「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

64寢苫枕塊 [ qǐn shān zhěn kuài ]

解釋 苫:草薦。睡在草薦上,頭枕著土塊。古時宗法所規定的居父母喪的禮節。

出處 《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

65禮先一飯 [ lǐ xiān yī fàn ]

解釋 見「禮先壹飯」。

出處 清·錢謙益《答王於一秀才論人》:「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

66矩步方行 [ jǔ bù fāng xíng ]

解釋 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範。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漸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67煩文縟禮 [ fán wén rù lǐ ]

解釋 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出處 《朱子語類》卷二四:「秦之所謂損益,亦見得周末許多煩文縟禮如此,故直要損其太過,益其欠處,隻是損益得太甚。」

68馬牛襟裾 [ mǎ niú jīn jū ]

解釋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著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出處 唐 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69晨昏定省 [ chén hūn dìng xǐng ]

解釋 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 宋 陸遊《上殿劄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

70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釋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71通書達禮 [ tōng shū dá lǐ ]

解釋 謂通詩書,懂禮儀。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

72風流宰相 [ fēng liú zǎi xiàng ]

解釋 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宰相。

出處 《南史·王儉傳》:「儉常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況也。」

73鵝存禮廢 [ é cún lǐ fèi ]

解釋 存:保存。指古代禮節形式已經消亡,僅存食物。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如今卻把這奠雁的古製化雅為俗,差個家人送來,叫作通信,這就叫做鵝存禮廢。」

74輕薄無禮 [ qīng báo wú lǐ ]

解釋 指輕佻浮薄,不知禮儀。

出處 明·葉憲祖《鸞鎞記》:「那溫庭筠這等輕薄無禮,小人也為著一事,丞相爺差去見他,倒被他嗬叱了一場。」

75賜茅授土 [ cì máo shòu tǔ ]

解釋 封建社會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帝王以五色土為太社,分封諸侯時,各授以他們相應的某方某色土,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並包以白茅,使歸以立社。

76繁禮多儀 [ fán lǐ duō yí ]

解釋 繁:多而雜。禮節繁複儀式過多。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77寢苫枕草 [ qǐn shān zhěn cǎo ]

解釋 睡草薦,以草把為枕。古時居父母喪的禮節。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居倚廬,寢苫枕草。」

78禮為情貌 [ lǐ wéi qíng mào ]

解釋 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貌和情互為表裏。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

79灑掃應對 [ sǎ sào yìng duì ]

解釋 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出處 宋 朱熹《〈大學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

80屈尊就卑 [ qū zūn jiù bēi ]

解釋 原指降低尊貴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禮儀。現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81衣冠禮樂 [ yī guān lǐ yuè ]

解釋 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出處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餘。」

82縟禮煩儀 [ rù lǐ fán yí ]

解釋 指煩瑣的禮儀。

出處 明 唐順之《與王堯衢書》:「其於塵俗奔走、縟禮煩儀之事,既以其溷擾而獨避之。」

83泣血稽顙 [ qì xuè jī sǎng ]

解釋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出處 巴金《家》:「雖然訃聞上說過‘寢苫枕塊’,‘泣血稽顙’的話,但是他們整天躲在靈幃裏,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來答禮。」

84昏定晨省 [ hūn dìng chén xǐng ]

解釋 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85必也正名 [ bì yě zhèng míng ]

解釋 指必須按照正統倫理觀念和禮儀關係來端正綱紀名分。

出處 《論語 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