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全國各地的成語

形容全國各地的成語


1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釋 五湖:我國的五大湖泊(指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麵八方;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

出處 唐 呂岩《絕句》:「鬥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2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釋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出處 唐 呂岩《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3四麵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釋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麵或各個地方。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卷九 學三》:「如孔子教人,隻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嚐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麵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4東西南北 [ dōng xī nán běi ]

解釋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5三山五嶽 [ sān shān wǔ yuè ]

解釋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出處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五嶽渺何許?雲煙汗漫空竛竮。」

6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釋 ①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②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出處 楊朔《熔爐》:「他素來最能關心戰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樣調皮搗蛋的人,一經他教育改造,都能脫胎換骨。」

7山南海北 [ sh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釋 指遙遠不能確指的地方或指四麵八方。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比如你姐妹兩個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8大江南北 [ dà jiāng nán běi ]

解釋 指靠臨長江中下遊兩岸的廣大地區。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盜賊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複或失,不得安寧。」

9連州跨郡 [ lián zhōu kuà jùn ]

解釋 謂遍及各地。

出處 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連州跨郡,邁陶氏之隆甚;開國承家,掩張門之累葉。」

10五洲四海 [ wǔ zhōu sì hǎi ]

解釋 泛指世界各地。

出處 司馬達《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們,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興趣,注視著中國未來的發展。」

11凶多吉少 [ xiōng duō jí shǎo ]

解釋 估計事態可能向壞的方麵發展;趨勢不妙。凶:不吉利。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今日且把這慈悲心略收收,待過了此山再發慈悲吧。這去處凶多吉少。」

12四平八穩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釋 原形容說話做事穩當。現多含有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的意思。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4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麵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13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釋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別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誌不清;糊裏糊塗。

出處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沒人將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閑鬥草,直到個昏天黑地。」

14四通八達 [ sì tōng bā dá ]

解釋 通、達:暢通無阻。四麵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出處 《子華子 晏子問黨》:「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

15風流雲散 [ fēng liú yún sà ]

解釋 輕風流動;雲彩散開。比喻經常在一起的人;一時間四下分離;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軼。

出處 漢 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16萬事大吉 [ wàn shì dà jí ]

解釋 什麼事都很圓滿順利。大吉:很吉利。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17眼觀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 眼睛因看到四麵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麵了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18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釋 津:口液;唾液;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

出處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

19秦晉之好 [ qín jìn zhī hǎo ]

解釋 原指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兩國家世代聯姻。後泛指兩性之間的聯姻或婚配關係。

出處 元 喬夢符《兩世姻緣》:「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20吉祥如意 [ jí xiáng rú yì ]

解釋 祥:祥瑞。吉利祥和;萬事如意。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

出處 南北朝 張成《造像題字》:「為亡父母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21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釋 一個天南;一個地北。形容分離兩地;相隔很遠。也形容地區各不相同。

出處 元 關漢卿《沉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時間月缺花飛。」

22加官晉爵 [ jiā guān jìn jué ]

解釋 晉:晉升;爵:爵位;君主國家所封的貴族等級。加封官階;晉升爵位。

出處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23逢凶化吉 [ féng xiōng huà jí ]

解釋 逢:遇到;遭遇。凶:凶險;不幸。化:轉化。吉:吉祥;順利。有迷信的人認為祈求神靈;就能使遭遇到不幸的災難轉化為吉祥;順利。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豪傑交遊滿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24烽火四起 [ fēng huǒ sì qǐ ]

解釋 戰爭的火焰從四麵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25大街小巷 [ dà jiē xiǎo xiàng ]

解釋 城鎮中寬敞的街道和狹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處地方。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清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花放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26四海一家 [ sì hǎi yī jiā ]

解釋 四海之內,猶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統。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

27赤縣神州 [ chì xiàn shén zhōu ]

解釋 中國的別稱。

出處 金 元好問《四哀詩 李欽叔》:「赤縣神州坐陸沉,金湯非粟禍侵尋。」

28大禹治水 [ dà yǔ zhì shuǐ ]

解釋 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江。」

29塞北江南 [ sāi běi jiāng nán ]

解釋 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後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出處 唐·韋蟾《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30遼東白豕 [ liáo dōng bái shǐ ]

解釋 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31六街三市 [ liù jiē sān shì ]

解釋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一卷:「六街三市通車馬,風流人物類京華。」

32風行雨散 [ fēng xíng yǔ sàn ]

解釋 同「風流雲散」。

出處 南朝·陳徐陵《與楊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33四山五嶽 [ sì shān wǔ yuè ]

解釋 泛指四麵八方各個地區。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引一千餘軍馬,盡是七長八短漢,四山五嶽人。」

34八方風雨 [ bā fāng fēng yǔ ]

解釋 八方:四方四隅的總稱。四麵八方的疾風驟雨。比喻形勢驟然變幻,動蕩不安。

出處 唐 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

35群空冀北 [ qún kōng jì běi ]

解釋 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

出處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36浩氣四塞 [ hào qì sì sāi ]

解釋 浩氣:浩然正氣;塞:充滿。正氣充滿四麵八方。

出處 孫中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浩氣四塞。」

37星飛雲散 [ xīng fēi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四處分散或四散消失。

出處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無有捍蔽,一旦胡塵猝起,星飛雲散,無有能自保者。」

38四荒八極 [ sì huāng bā jí ]

解釋 四麵八方極偏遠之地。

出處 唐·白居易《八駿圖》詩:「四荒八極蹋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

39化被萬方 [ huà bèi wàn fāng ]

解釋 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萬方:四麵八方。恩德感化四麵八方。

出處 唐·柳宗元《為李諫議賀赦表》:「恩覃九有,化被萬方。」

40登山小魯 [ dēng shān xiǎo lǔ ]

解釋 比喻學問既高便能融會貫通,眼光遠大。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1四至八道 [ sì zhì bā dào ]

解釋 舊時標誌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麵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