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警示的成語

形容警示的成語


1引以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釋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處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2前車之鑒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前車:前麵的車子;鑒:鏡子。前麵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3懲前毖後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釋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出處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4良藥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釋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5殺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釋 儆:警戒。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6當頭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釋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7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釋 金、玉:比喻十分珍貴。良言:好話。比喻寶貴的勸告或教誨。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8諄諄告誡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釋 懇切、耐心地勸告、教導(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

出處 宋 費袞《梁溪漫誌 閑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9拒諫飾非 [ jù jiàn shì fēi ]

解釋 諫:勸告;飾:遮掩;遮蓋;非:錯誤。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出處 荀況《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10不教而殺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釋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11殷鑒不遠 [ yīn jiàn bù yuǎn ]

解釋 殷:指商朝後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後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12犯顏極諫 [ fàn yán jí jiàn ]

解釋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麵、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13小懲大誡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解釋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出處 《周易 係辭下》:「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14懲一警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解釋 警:警戒,也做「儆」。懲罰一個人以警戒多數人。

出處 語本《漢書 尹翁歸傳》:「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庸庵筆記 威豐季年三奸伏誅》:「用特懲一儆百,期於力振頹靡。」

15苦口逆耳 [ kǔ kǒu nì ěr ]

解釋 苦口:藥吃起來特別苦。逆耳: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誠的規勸。

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16金石良言 [ jīn shí liáng yán ]

解釋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出處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

17諷一勸百 [ fěng yī quàn bǎi ]

解釋 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18金石之言 [ jīn shí zhī yán ]

解釋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兄長金石之言,小弟當銘刻肺腑。」

19斷織勸學 [ duàn zhī quàn xué ]

解釋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 《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20苦口良藥 [ kǔ kǒu liáng yào ]

解釋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出處 《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21叩馬而諫 [ kòu mǎ ér jiàn ]

解釋 勒住馬頭進行規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而去之。」

22諫爭如流 [ jiàn zhēng rú liú ]

解釋 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滔滔不絕。

出處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從父令是何由,從君令是何由,冒斧當戈,諫爭如流。」

23諫屍謗屠 [ jiàn shī bàng tú ]

解釋 向屍體勸諫,向屠伯指責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於事。

出處 唐 柳宗元《天對》:「幽禍挐以誇,憚褒以漁。淫嗜筏殺,諫屍謗屠。」

24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5無濟於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釋 濟:有益。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比喻不解決問題。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我豈不知賊兵眾盛?就帶你們同去,亦無濟於事。」

26適得其反 [ shì dé qí fǎn ]

解釋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

出處 清 魏源《籌海篇 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禦諸內河不若禦諸海口,禦諸海口不若禦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27醉生夢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釋 像在醉夢中那樣糊裏糊塗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而頹廢、沉淪。

出處 宋 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28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解釋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複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

29語重心長 [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解釋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出處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歎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30治病救人 [ zhì bìng jiù rén ]

解釋 治療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誠意地幫助別人糾正錯誤缺點。

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沈羲,吳郡人,學道於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31嚴刑峻法 [ yán xíng jùn fǎ ]

解釋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後遭條獄之詔,吉扞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32嚴懲不貸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釋 懲:處罰;懲處;貸:寬恕。嚴厲懲辦;決不寬容。

出處 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33罰不當罪 [ fá bù dāng zuì ]

解釋 罰:處罰;當:相當;相稱。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34前車可鑒 [ qián chē kě jiàn ]

解釋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鑒:引申為教訓。

出處 《清史稿 劉韻珂傳》:「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後,滋擾不休,反複性成,前車可鑒。」

35反麵教員 [ fǎn miàn jiào yuán ]

解釋 反麵:壞的消極的一麵。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指能從反麵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出處 毛澤東《我們黨的一些曆史經驗》:「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麵教員。」

36晨鍾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釋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 宋 陸遊《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鍾暮鼓無休時。」

37天網恢恢 [ tiān wǎng huī huī ]

解釋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8當頭一棒 [ dāng tóu yī bàng ]

解釋 迎頭一棍子。比喻受到嚴重警告或突然的打擊。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一聞那僧問起玉來,好像當頭一棒,便說道:‘你也不用銀子了,我把那玉還你罷。’」

39以一警百 [ yǐ yī jǐng bǎi ]

解釋 警:警戒;警告。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40鑒往知來 [ jiàn wǎng zhī lái ]

解釋 鑒:仔細考察。仔細考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

出處 《詩經 大雅 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41趕盡殺絕 [ g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釋 驅除幹淨;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餘地。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餘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42成敗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解釋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43耳提麵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解釋 不但當麵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的教導。

出處 《詩經 大雅 抑》:「匪麵命之,言提其耳。」

44殺一警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釋 見「殺一儆百」。

出處 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斬草除根,殺一警百,這正是根本的辦法。」

45覆車之鑒 [ fù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晉 王隱《蜀記》:「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46懲一儆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解釋 懲:懲罰;警:警戒。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47殺雞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解釋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七章:「他們用的是殺雞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難堪。」

48前轍可鑒 [ qián zhé kě jiàn ]

解釋 見「前車之鑒」。

出處 宋·陳亮《與石應之書》:「惟兄勉之,無失朋友之望,前轍可鑒。」

49殺雞嚇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釋 殺掉雞來嚇唬猴子。比喻懲罰一個;警戒其餘。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俗話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50不教而誅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釋 誅:殺或懲罰。事先不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51警憒覺聾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解釋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厘定,以為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誌已也。」

52大喝一聲 [ dà hè yī shēng ]

解釋 喝:大聲喊叫。大叫讓對方震驚或猛醒。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聲道:‘滾你的吧!這裏又沒有誰給我借錢,要你來裝這些窮話做甚麼!’」

53賞善罰惡 [ shǎng shàn fá è ]

解釋 謂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出處 漢·貢禹《贖罪》:「賞善罰惡,不阿親戚。」

54後車之戒 [ hòu chē zhī jiè ]

解釋 對後麵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可以作為以後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

出處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下篇:「複轍在前,永作後車之戒。」

55以往鑒來 [ yǐ wǎng jiàn lái ]

解釋 用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辦事的借鑒。

出處 《三國誌·魏書·楊阜傳》:「願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56以人為鏡 [ yǐ rén wéi jìng ]

解釋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出處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麵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57罰一勸百 [ fá yī quàn bǎi ]

解釋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 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58禍首罪魁 [ huò shǒu zuì kuí ]

解釋 首:頭目;魁:首領。犯罪作惡的首罪者。

出處 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59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60能不稱官 [ néng bù chèn guān ]

解釋 才能跟職位不相稱。

出處 《漢書·刑法誌》:「德不稱位,能不稱官。」

61風塵之警 [ fēng chén zhī jǐng ]

解釋 風塵:戰亂;警:警報。戰亂發生的警報。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

62二罪俱罰 [ èr zuì jù fá ]

解釋 罰:處罰。前後兩樁罪過一並處罰。

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63將功折過 [ jiāng gōng zhé guò ]

解釋 同「將功折罪」。

出處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複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嗬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64前危後則 [ qián wēi hòu zé ]

解釋 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65覆車之戒 [ fù chē zhī jiè ]

解釋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晉書 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

66狗吠之警 [ gǒu fèi zhī jǐng ]

解釋 比喻輕微的驚動或擾亂。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助傳》:「今方內無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

67經驗教訓 [ jīng yàn jiào xùn ]

解釋 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出處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曆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68除邪懲惡 [ chú xié chéng è ]

解釋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 魯迅《編校後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遊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69圓木警枕 [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釋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處 宋·範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70改行自新 [ gǎi xíng zì xīn ]

解釋 改變行為,重新做人。

出處 《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今聞王改行自新,尊修經術,親近仁人……朕甚嘉焉。」

71就地正法 [ jiù dì zhèng fǎ ]

解釋 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因為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一個就地正法。」

72嚴刑峻製 [ yán xíng jùn zhì ]

解釋 猶言嚴刑峻法。

出處 晉·陸機《豪士賦》:「懼萬民之有服,則嚴刑峻製,以賈傷心之怨。」

73誅一警百 [ zhū yī jǐng bǎi ]

解釋 誅:殺戮,處罰。殺戮或處罰一個來警誡眾人。

出處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凶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74觸目警心 [ chù mù jǐng xīn ]

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

出處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於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

75殲一警百 [ jiān yī jǐng bǎi ]

解釋 殺一個人來敬告一批人。

出處 清 夏燮《後序》:「殲一警百,消其觀望。」

76犬吠之警 [ quǎn fèi zhī jǐng ]

解釋 指搶劫、偷竊之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讚》:「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幹戈之役。」

77警心滌慮 [ jǐng xīn dí lǜ ]

解釋 警:警覺;滌:掃除。形容警覺內心,清除雜念。

出處 《清史稿·明珠傳》:「至於緊要員缺,特令會同推舉,原期得人,亦欲令被舉者警心滌慮。」

78覆舟之戒 [ fù zhōu zhī jiè ]

解釋 推翻船的教訓。比喻失敗的教訓。

出處 明·陳子龍《陳涉論》:「後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79賞不當功 [ shǎng bù dāng gōng ]

解釋 謂賞賜與功勞不相稱。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80賞賢罰暴 [ shǎng xián fá bào ]

解釋 猶賞善罰惡。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81前覆後戒 [ qián fù hòu jiè ]

解釋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82以一儆百 [ yǐ yī jǐng bǎi ]

解釋 見「以一警百」。

出處 蕭複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員是個複員軍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83豐屋之戒 [ fēng wū zhī jiè ]

解釋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後以「豐屋之戒」、「豐屋之禍」、「豐屋之過」謂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引以為戒。

出處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84晏開之警 [ yàn kāi zhī jǐng ]

解釋 晏,晚也。有警急則門開得晚也。形容時世不安寧。

出處 《後漢書 耿國傳》:「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媽,率厲四夷,完複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

85晝警夕惕 [ zhòu jǐng xī tì ]

解釋 日夜警惕戒慎。

出處 宋·沈括《延州謝到任表》:「敢不盡慮力行,求神聖責任之實;晝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86晝警暮巡 [ zhòu jǐng mù xún ]

解釋 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範嚴密。

出處 宋·戴少平《王榮神道碑》:「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晝警暮巡,考課尤著。」

87鑒前毖後 [ jiàn qián bì hòu ]

解釋 謂把過去的錯誤引為借鑒,以後謹慎行事,避免重犯。

出處 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藝文·老林說》:「鑒前毖後,通三省而籌之,為曲突徙薪之計,建久安長治之謀。」

88稽古振今 [ jī gǔ zhèn jīn ]

解釋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出處 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稽古振今,士風一奮。」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