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互相試探的成語

形容互相試探的成語


1以身試法 [ yǐ shēn shì fǎ ]

解釋 身:親身;指生命;試:嚐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嚐試法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2打草驚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釋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出處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3躍躍欲試 [ yuè yuè yù shì ]

解釋 躍躍:急於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席說,說得唐兒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4屢試不爽 [ lǚ shì bù shuǎng ]

解釋 屢次試驗都不錯。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迫上,屢試不爽。」

5牛刀小試 [ niú dāo xiǎo shì ]

解釋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出處 宋 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6投石問路 [ tóu shí wèn lù ]

解釋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麵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7初試鋒芒 [ chū shì fēng máng ]

解釋 見「初露鋒芒」。

出處 魏巍《前進吧,祖國》:「他正支著腮微笑著,聽參謀報告無座力炮初試鋒芒的戰果。」

8新硎初試 [ xīn xíng chū shì ]

解釋 形容很鋒利。多比喻經過長期準備或訓練後剛上任做某事;初露鋒芒。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9撥雨撩雲 [ bō yǔ liáo yún ]

解釋 指挑逗、試探對方的情意。泛指調情。

出處 明 李日華《南西廂記 猜詩雪案》:「你用心撥雨撩雲,我好意與你傳書遞緘。小姐嗬,不肯搜自己狂為,待要尋人破綻。」

10馳馬試劍 [ chí mǎ shì jiàn ]

解釋 跑馬舞劍。指講習武事。馳:快跑。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

11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釋 莫:沒有什麼人;名:表達;說出。沒有人能夠說出其中的奧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

12初出茅廬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釋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後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13生龍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釋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隻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14氣宇軒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釋 氣宇:氣魄;軒昂:精神飽滿;氣度不凡的樣子。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生得豐姿瀟灑,氣宇軒昂,飄飄有出塵之表。」

15淺嚐輒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釋 淺:初步;輒:就。略微嚐試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學習不深入鑽研。

出處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嚐,苟文人墨客,淺嚐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16探囊取物 [ tàn náng qǔ wù ]

解釋 囊:口袋;探囊:向袋裏摸取。伸手到口袋裏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出處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17荒誕不經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釋 荒誕:荒唐離奇;極不真實;不經: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說話荒唐;毫無根據。

出處 明 張岱《家傳》:「與人言多荒誕不經,人多笑之。」

18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解釋 形容神經過敏;總是沒有根據地胡亂猜疑。

出處 明 徐光啟《欽奉明旨條畫屯田疏》:「蓋妄信流傳謂戾氣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19滿腹狐疑 [ mǎn fù hú yí ]

解釋 一肚子的疑惑。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公子聽如此說,便不好問,隻是未免滿腹狐疑。」

20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釋 信:相信;疑:懷疑。有些相信;又有點懷疑。對真假不能肯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6卷:「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21將信將疑 [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解釋 將: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懷疑。形容對事物的看法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

出處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22兩小無猜 [ liǎng xiǎo wú cāi ]

解釋 猜:猜疑;避嫌。形容男女在幼小時一起玩耍;天真無邪;不避嫌疑。

出處 唐 李白《長幹行》詩:「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23滿腹疑團 [ mǎn fù yí tuán ]

解釋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問。指很多弄不清的問題。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24狐疑不決 [ hú yí bù jué ]

解釋 狐疑:狐性多疑;猶豫;決:決斷。像狐狸那樣多疑慮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

出處 南朝 宋 班固《後漢書 劉表傳》:「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

25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6沉吟不決 [ chén yīn bù jué ]

解釋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出處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27小試鋒芒 [ xiǎo shì fēng máng ]

解釋 比喻稍微顯示一下本領。

出處 李國文《冬天裏的春天》第三章:「遊擊隊長決不輕易地丟手了,盡管小試鋒芒,但雙方已經形成劍拔弩張的形勢。」

28疑心生鬼 [ yí xīn shēng guǐ ]

解釋 指無中生有地亂猜疑,導致自己嚇唬自己。

出處 宋·呂本中《師友雜誌》:「嚐聞人說鬼怪者,以為必無此理,以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議論。」

29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釋 解:理解。經過百般反複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處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麵,以決中疑。」

30探頭探腦 [ tàn tóu tàn nǎo ]

解釋 探:頭或上體向前伸出。伸著頭向左右張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終看他未破,時時去他那下探頭探腦,心下也須疑它那下有個好處在。」

31活龍活現 [ huó lóng huó xiàn ]

解釋 龍:古代傳說的一種靈怪動物。指像活的龍出現一樣。形容神情生動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凶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32東猜西疑 [ dōng cāi xī yí ]

解釋 謂胡亂猜疑。

出處 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33及鋒而試 [ jí fēng ér shì ]

解釋 及:乘;鋒:鋒利,比喻士氣高昂;試:試用。趁鋒利的時候用它。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後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34探幽索隱 [ tàn yōu suǒ yǐn ]

解釋 同「探賾索隱」。

出處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

35探頭縮腦 [ tàn tóu suō nǎo ]

解釋 小心膽怯張望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到了園中,果然陰氣逼人。賈赦還紮掙前走,跟的人都探頭縮腦的。」

36生龍活現 [ shēng lóng huó xiàn ]

解釋 形容描繪生動逼真

出處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七》:「呈辭上說得生龍活現,不由你不核準。」

37舒頭探腦 [ shū tóu tàn nǎo ]

解釋 伸頭去探看。形容行為鬼鬼祟祟。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回:「隻是舒頭探腦,望裏邊一望,又退立了兩步。」

38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釋 茫然迷惘的樣子。指對某事不理解。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邵肩齊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

39以點帶麵 [ yǐ diǎn dài miàn ]

解釋 用一個單位或地方的成功經驗來帶動許多單位或成片地區的工作。

出處 竺可楨《一年來的綜合考察》:「考慮全麵布局,因此是點麵結合,以點帶麵。」

40伸頭探腦 [ shēn tóu tàn nǎo ]

解釋 不斷伸著腦袋張望。形容遲疑觀望,或心中有鬼。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鍋門前,更無心燒火,不時的伸頭探腦,出來觀看。」

41心癢難抓 [ xīn yǎng nán zhuā ]

解釋 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克製。同「心癢難撓」。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且說潼關眾將聽得破萬仙陣,俱在關內,一個個心癢難抓,恨不得也來看看。」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42發硎新試 [ fā xíng xīn shì ]

解釋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幹。

出處 《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43墮雲霧中 [ duò yún wù zhōng ]

解釋 墮:落下。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44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釋 指對謀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處 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眾瞧著她,迷惑不解。」

45疑惑不解 [ yí huò bù jiě ]

解釋 心中懷疑,不明白。

出處 顧寄南《黃橋燒餅》:「他疑惑不解。陳毅同誌告訴他,這是準備給俘虜吃的。」

46磨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解釋 ①形容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②激動、氣憤的樣子。

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嗬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裏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47日省月試 [ rì xǐng yuè shì ]

解釋 省:檢查;試:考核。每天檢查,每月考核。形容經常查考。

出處 《禮記·中庸》:「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48長材小試 [ cháng cái xiǎo shì ]

解釋 猶言大材小用。

出處 清 浴日生《海國英雄記 航海》:「運販生涯,錙銖賤業,教俺長材小試,無聊之極。」

49屢試屢驗 [ lǚ shì lǚ yàn ]

解釋 驗:有效果。多次試驗,都很靈驗。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我祖上傳得個落花返枝的法術,屢試屢驗。」

50蜀得其龍 [ shǔ dé qí lóng ]

解釋 龍:傑出人物。蜀國得到諸葛亮。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51探湯蹈火 [ tàn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猶言赴湯蹈火。喻不怕任何艱險。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寧南兵變,料無人能將檄傳;探湯蹈火咱情願,也隻為文士遭譴。」

52探本窮源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解釋 探:求索。本:樹根。窮:探尋。源:水源。尋找樹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來可以擴擴眼界,長長見識。二來也可以把這工藝一項探本窮源。」

53捕風係影 [ bǔ fēng xì yǐng ]

解釋 風和影子是無法捉摸與束縛的。比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猜疑。

出處 宋·朱熹《答蔡季通》:「虛無恍惚,如捕風係影,聖人平日之言,恐無是也。」

54探驪得珠 [ tàn lí dé zhū ]

解釋 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出處 清 陳其元《庸閑窄筆記 蔣振生書法論》:「如探驪得珠,覺前賢紛紛議論,均為饒舌矣。」

55疑鬼疑神 [ yí guǐ yí shén ]

解釋 懷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亂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見鬼」。②形容事物神秘離奇,令人難以捉摸。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個疑鬼疑神的時候,遇見了這等一個神出鬼沒的腳色。」

56賾探隱索 [ zé tàn yǐn suǒ ]

解釋 賾:幽深難見。指探索事物的奧秘。

出處 《周易·係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57選歌試舞 [ xuǎn gē shì wǔ ]

解釋 見「選色征歌」。

出處 宋·周密《露華·次張岫雲韻》:「選歌試舞,連宵戀醉珍叢。」

58闡幽探賾 [ chǎn yōu tàn zé ]

解釋 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出處 明·唐順之《吳儒人挽詩》序:「豈史主於紀大而略小,詩主於闡幽探賾,其為教一而其為體則異耶。」

59日試萬言 [ rì shì wàn yán ]

解釋 以每天試寫萬言為驗;以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為考校。極言才氣橫溢,文思敏捷。

出處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60揭篋探囊 [ jiē qiè tàn náng ]

解釋 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出處 《舊唐書·酷吏傳序》:「雖雲固矣,而猶逾坦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盜者於後,何者?」

61探賾鉤深 [ tàn zé gōu shēn ]

解釋 探索幽隱,求取深意。語本《易·係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出處 語出《易·係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62探賾索隱 [ tàn zé suǒ yǐn ]

解釋 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

出處 《周易 係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

63狐埋狐搰 [ hú mái hú hú ]

解釋 搰:挖掘。狐性多疑,剛把東西埋下,又把挖出來看看。比喻疑慮過多,不能成事。

出處 《國語 吳語》:「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64探囊胠篋 [ tàn náng qū qiè ]

解釋 用手摸袋子,撬開小箱子。指偷盜。

出處 語出《莊子 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65巴頭探腦 [ bā tóu tàn nǎo ]

解釋 形容伸著頭偷看。

出處 《鷓鴣天·乘公共交通車》:「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探腦費疑猜,東南西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台。」

66帷燈匣劍 [ wéi dēng xiá jiàn ]

解釋 以帷罩燈,以匣藏劍。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67事火咒龍 [ shì huǒ zhòu lóng ]

解釋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68交洽無嫌 [ jiāo qià wú xián ]

解釋 洽:協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作,相互信任。

出處 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一卷:「於父子之間慈孝,交洽無嫌。」

69以身試險 [ yǐ shēn shì xiǎn ]

解釋 身:親身,親自;試:嚐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處 《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70尋幽探勝 [ xún yōu tàn shèng ]

解釋 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遊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出處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71蹈火探湯 [ dǎo huǒ tàn tāng ]

解釋 同「蹈湯赴火」。

72持戈試馬 [ chí gē shì mǎ ]

解釋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出處 《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73膏唇試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釋 用膏塗嘴唇,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出處 《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74神龍馬壯 [ shén lóng mǎ zhuàng ]

解釋 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出處 歐陽山《苦鬥》:「那時候,一個個青年人都是神龍馬壯,氣吞牛鬥。」

75神龍見首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

解釋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出處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76探竿影草 [ tàn gān yǐng cǎo ]

解釋 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後下網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性的隨宜施教。

出處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77探口而出 [ tàn kǒu ér chū ]

解釋 猶言脫口而出。

78屍居龍見 [ shī jū lóng xiàn ]

解釋 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出處 《莊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79探丸借客 [ tàn wán jiè kè ]

解釋 《漢書·酷吏傳·尹賞》:「長安中奸猾浸多,閭裏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後以「探丸借客」喻遊俠殺人報仇。

出處 《漢書·酷吏傳·尹賞》:「長安中奸猾浸多,閭裏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