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很有哲理的成語

形容很有哲理的成語


1刻舟求劍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釋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麵,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3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4顯而易見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釋 顯:明顯。很明顯;極容易看清。

出處 宋 王安石《洪範傳》:「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難知,莫若質諸天物之顯而易見,且可以為戒也。」

5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開通了。形容原來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著;現在一下開竅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6入情入理 [ rù qíng rù lǐ ]

解釋 形容合乎情況和道理。入:合乎。

出處 明 張岱《陶庵夢憶 柳敬亭說書》:「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7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解釋 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講話講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8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9拔苗助長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 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10文以載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釋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出處 宋 周敦頤《通書 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11義正詞嚴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釋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聖人複起,弗能易矣。」

12闡幽明微 [ chǎn yōu míng wēi ]

解釋 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孝子》:「司風教者,重務良多,無暇彰表,則闡幽明微。」

13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釋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

14詞嚴義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釋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出處 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諡武宣劉公神道碑》:「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15顛撲不磨 [ diān pū bù mó ]

解釋 見「顛撲不破」。

出處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信,試看將來不遠的,便應有一個窮源反本、顛撲不磨的定論。」

16不言而諭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釋 言:解釋,說明。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顯。

出處 宋 蘇軾《卻鼠刀銘》:「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

17言之有禮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18攧撲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釋 無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19義正辭約 [ yì zhèng cí yuē ]

解釋 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20至德要道 [ zhì dé yào dào ]

解釋 至:極,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出處 《孝經·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21通元識微 [ tōng yuán shí wēi ]

解釋 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出處 明·張居正《禮樂記》:「孔子睹廟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識微之士,能於器數之間,仰溯聖人之蘊者,則有司存焉。」

22析精剖微 [ xī jīng pōu wēi ]

解釋 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出處 清惲敬《讀一》:「蓋知者至廣極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23對症下藥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 症:病症;下藥:用藥。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複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24高瞻遠矚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釋 站得高;看得遠。多形容目光遠大。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這粉白黛綠,鶯聲燕語,都付之不見不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25旁觀者清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釋 在旁邊看的人比當事人清楚。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陳多壽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26當局者迷 [ dāng jú zhě mí ]

解釋 迷:糊塗,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塗

出處 宋 辛棄疾《戀繡衾 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27張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釋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了事實或對象。

出處 明 田藝蘅《留青日劄 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28殺雞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釋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出處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裏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29根深葉茂 [ gēn shēn yè mào ]

解釋 樹根紮得深;樹葉才能茂盛。比喻根基深厚;事物才發達。

出處 唐 張說《起義堂頌》:「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天人報應,豈相遠哉。」

30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麵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出處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31滄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釋 滄海:大海;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作「桑田滄海」;又簡稱「滄桑」。

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32畫蛇添足 [ huà shé tiān zú ]

解釋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3頭頭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釋 原為禪宗語;原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條理清楚;道理充分;麵麵俱到。

出處 《續傳燈錄 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34畫龍點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釋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出處 唐 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35名正言順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釋 名正:名義或名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36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釋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37諱莫如深 [ huì mò rú shēn ]

解釋 諱:瞞著不說;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隱瞞不言。後比喻隱瞞得非常嚴;唯恐別人知道。

出處 《穀梁傳 莊公三十二年》:「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38一針見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39高深莫測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釋 究竟高深到什麼程度無法推測。形容摸不準;度量不得。莫:不。測:估測。

出處 宋 高似孫《緯略 沃焦山》引《物類相感誌》:「沃焦山,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

40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釋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鬆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1量體裁衣 [ liàng tǐ cái yī ]

解釋 量:計量。根據自己的身體長短來裁衣服。比喻按具體情況辦事。

出處 《南齊書 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42繼往開來 [ jì wǎng kāi lái ]

解釋 繼:繼承;往:過去;來:未來。繼承前人的事業;開辟未來的道路。

出處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隻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43微言大義 [ wēi yán dà yì ]

解釋 包含在精微語言裏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深遠或深刻的意義。

出處 清 黃宗羲《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其微言大義,苟非工大積久,能見本體。」

44鬥轉星移 [ dǒu zhuǎn xīng yí ]

解釋 北鬥轉換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鬥:北鬥星;星:星辰。

出處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閑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

45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釋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雲在天,有目共睹。」

46不在話下 [ bù zài huà xià ]

解釋 原多用於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47量力而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 ]

解釋 量:估量;估計;行:做;幹。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48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 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49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很有智慧的人表麵上好像很愚蠢。

出處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50大器晚成 [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釋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後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鍛煉;成名往往較晚;也用作對長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種安慰。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51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52竭澤而漁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釋 竭:弄盡;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餘地;隻顧眼前。也比喻殘酷榨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53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54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釋 自己的言行前後互相抵觸。矛:古時用來進攻的銳器;盾:古時用來防身的盾牌。

出處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55通情達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釋 對事理認識得透徹、明了。指說話、做事很講情理。通、達:明白、通曉。通達人情事理。

出處 清 天花才子《後西遊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56百戰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釋 殆:危險。作戰百次也不失敗。形容每戰必勝。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57昭然若揭 [ zhāo rán ruò jiē ]

解釋 昭然:明明白白的樣子;揭:高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58據理力爭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釋 據:依據;按照。依據正確的道理;盡力爭取。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欣焉。」

59可想而知 [ kě xiǎng ér zhī ]

解釋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60一板一眼 [ yī bǎn yī yǎn ]

解釋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61形而上學 [ xíng ér shàng xué ]

解釋 用孤立靜止片麵的觀點看世界。

出處 毛澤東《矛盾論》:「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62盡力而為 [ jìn lì ér wéi ]

解釋 盡:全部用出;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63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釋 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辟;有價值的話。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話。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64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釋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而高深。

出處 明 薑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65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解釋 一看就明白。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又說了一回話,大約言語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66盲人摸象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解釋 佛經故事;傳說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說不一;爭論不休。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麵;看問題片麵。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

67圖窮匕見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解釋 比喻到最後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68辭嚴義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釋 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出處 宋 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69因人而異 [ yīn rén ér yì ]

解釋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出處 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塗》:「然而風格和情緒、傾向之類,不但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70知彼知己 [ zhī bǐ zhī jǐ ]

解釋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謀攻》:「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71言近旨遠 [ yán jìn zhǐ yuǎn ]

解釋 旨:題旨;所要表達的意思。言語雖然淺近;含意卻很深遠。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72如墮煙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釋 好像掉在煙霧彌漫的大海裏。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73物競天擇 [ wù jìng tiān zé ]

解釋 達爾文進化論。謂萬物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的發展過程。

出處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

74以偏概全 [ yǐ piān gài quán ]

解釋 以:用;拿;偏:片麵;一方麵;概:概括;全:全部;全麵。以片麵代替全麵。

出處 吳家國《普通邏輯》:「隻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隻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係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75義正辭嚴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釋 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言辭嚴正有力。

出處 宋 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76字字珠璣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釋 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談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珠璣:珠子。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77顛撲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釋 顛:跌倒;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形容理論、學說等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78彰明較著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

解釋 極其明顯。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79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80良莠不分 [ liáng yǒu bù fēn ]

解釋 莠:狗尾草,比喻壞人。指好人壞人混在一起,難以區分。

出處 《清史稿 吳傑傳》:「未剿遽撫,良莠不分。兵至,相率歸誠;兵退,複出焚掠。」

81如墮煙霧 [ rú duò yān wù ]

解釋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後以「如墮煙霧」、「如墮煙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領或認不清方向。

出處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

82發聾振聵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釋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也能聽到。發:開啟;振:振動;聵:耳聾。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塗的;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

出處 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誌》:「如洛鍾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83無庸贅述 [ wú yōng zhuì shù ]

解釋 用不著多說。

84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釋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根據。

出處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85言之有據 [ yán zhī yǒu jù ]

解釋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86盜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解釋 強盜也有強盜的一套道理;做強盜的人;有時也講道義。

出處 莊周《莊子 胠篋》:「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87滿盤皆輸 [ mǎn pán jiē shū ]

解釋 下棋時走錯一步,整個棋就輸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響而使全局歸於失敗。

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88不可言傳 [ bù kě yán chuán ]

解釋 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隻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明 圓極居頂《續傳燈錄》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

89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釋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90名正理順 [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解釋 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出處 唐·顏真卿《請複七聖諡號狀》:「高祖諡太武,用漢製;太宗諡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順,垂之無窮。」

91洞徹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釋 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92貫穿融會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釋 見「貫通融會」。

出處 清·戴名世《方舟傳》;「年十四五,盡通六經諸史及百家之書,貫穿融會,發揮為義理之文,窮微闡幽,務明其所以然之故。」

93貫通融會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釋 猶言融會貫通。

出處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寢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94辭嚴意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釋 同「辭嚴義正」。

出處 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95衡情酌理 [ héng qíng zhuó lǐ ]

解釋 估量情況,斟酌道理。

出處 《宦海》第四回:「這兩位師老爺援古證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個巴字。」

96通幽洞微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解釋 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佛光滿禪師法嗣》:「並鉤深索隱,通幽洞微。」

97闡幽探賾 [ chǎn yōu tàn zé ]

解釋 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出處 明·唐順之《吳儒人挽詩》序:「豈史主於紀大而略小,詩主於闡幽探賾,其為教一而其為體則異耶。」

98孕大含深 [ yùn dà hán shēn ]

解釋 孕:包涵。包含著博大精深的道理。

出處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氣泰。」

99彰明昭著 [ zhāng míng zhāo zhe ]

解釋 猶彰明較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