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荒涼的成語

形容荒涼的成語


1雞犬不寧 [ jī quǎn bù níng ]

解釋 寧:安寧。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十分厲害。

出處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2門可羅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釋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麵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3兵荒馬亂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4赤地千裏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釋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麵有千裏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出處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於河中,赤地千裏。」

5荒無人煙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釋 形容偏僻荒涼;沒有人家。人煙:住戶。

出處 穆欣《南線巡回 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6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釋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7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釋 毛:地麵上生長的穀物、草木。原指不種五穀的地方。後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不發之地」。

出處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8人跡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釋 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9窮山惡水 [ qióng shān è shuǐ ]

解釋 窮山:荒山。惡水:有害的河。指貧瘠偏僻的荒山;水質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惡劣的自然條件。

出處 清 王濬卿《冷眼觀》:「且山雖明而寸草不生,是為窮山;水雖秀而隻鱗莫睹,是為惡水。」

10急公好義 [ jí gōng hào yì ]

解釋 急:急於;公:公眾;好:喜好;義:義舉。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使急公好義者信從,而吝嗇顧錢者不得不聽。」

11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釋 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太平:社會安定。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餘謂太平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

12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解釋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後的荒涼景象。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13國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釋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14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釋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15雞犬不聞 [ jī quǎn bù wén ]

解釋 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9回:「凡衝要通衢大路,都沒一個人煙,靜悄悄地,雞犬不聞,就要一滴水,也沒喝處,那討酒食來?」

16偏鄉僻壤 [ piān xiāng pì rǎng ]

解釋 荒涼偏僻的地方。

出處 孫中山《大總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文》:「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複不少。」

17枯枝敗葉 [ kū zhī bài yè ]

解釋 敗:衰敗。幹枯的樹枝,衰敗的花葉。形容荒涼、破壞的樣子。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

18滿目淒涼 [ mǎn mù qī liáng ]

解釋 所見的全是淒慘冷落的景象。

出處 陳毅《過黃泛區書所見》:「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19杳無人煙 [ yǎo wú rén yān ]

解釋 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

20斷井頹垣 [ duàn jǐng tuí yuán ]

解釋 斷裂的井欄;塌毀的院牆。形容田宅毀棄的破敗荒涼景象。

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21敗井頹垣 [ bài jǐng tuí yuán ]

解釋 猶言房毀牆坍。形容村舍荒涼。

出處 魯迅《集外集 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22頹垣敗壁 [ tuí yuán bài bì ]

解釋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恨海》第六回:「走了半裏多路,隻見一處燒不盡的頹垣敗壁。」

23杳無人跡 [ yǎo wú rén jì ]

解釋 見「杳無人跡」。

出處 唐·常沂《靈鬼誌·鄭紹》:「至明年春,紹複至此,但見紅花翠竹,流水青山,杳無人跡。紹乃號慟經日而返。」

24蠻煙瘴霧 [ mán yān zhàng wù ]

解釋 指南方的煙雨瘴氣。借指荒涼地區。

出處 宋 歐陽修《再和公儀贈白鷳》:「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25頹垣敗井 [ tuí yuán bài jǐng ]

解釋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廟荒涼,草深一尺,見一群的羊在那裏吃草,頹垣敗井,廊廡傾欹。」

26兔葵燕麥 [ tù kuí yàn mài ]

解釋 形容景象荒涼。

出處 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絕句》:「重遊玄都,蕩然無複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27頹垣廢井 [ tuí yuán fèi jǐng ]

解釋 倒塌了的牆,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宋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後,得此文於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歎也。」

28頹垣廢址 [ tuí yuán fèi zhǐ ]

解釋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宋歐陽修《有美堂記》:「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淒愴。」

29鼪鼬之徑 [ shēng yòu zhī jìng ]

解釋 鼪:黃鼠狼;鼬:指黃鼬之類的動物;徑:小路。黃鼠狼等來往的小路。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30頹垣斷塹 [ tuí yuán duàn piàn ]

解釋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31雨井煙垣 [ yǔ jǐng yān yuán ]

解釋 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明放著花樓酒榭,丟做個雨井煙垣。」

32跫然足音 [ qióng rán zú yīn ]

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33足音跫然 [ zú yīn qióng rán ]

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34滿目荊榛 [ mǎn mù jīng zhēn ]

解釋 荊:荊條,灌木。榛:樹叢。滿眼看見的都是荊條和樹叢。形容十分荒涼蕭條的環境。

出處 《舊五代史·唐書·張全義傳》:「蔡賊、孫儒、諸葛爽爭據洛陽,迭相攻伐,七八年間,都城灰燼,滿目荊榛。」

35荊榛滿目 [ jīng zhēn mǎn mù ]

解釋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後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出處 《舊五代史·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36投山竄海 [ tóu shān cuàn hǎi ]

解釋 山、海,荒涼邊遠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涼邊遠的地區。

出處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自屏於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豈能明目張膽,托書自陳耶?」

37山窮水盡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釋 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已沒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38飛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釋 飛:使飛揚;走:使滾動。沙土飛揚;石子滾動。形容風力極大。

出處 唐 穀神子《博異誌 呂鄉筠》:「若人間吹之,飛沙走石,翔鳥墜地,走獸腦裂。」

39一無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釋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40天府之國 [ tiān fǔ zhī guó ]

解釋 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後專指四川。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裏,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41內憂外患 [ nèi yōu wài huàn ]

解釋 憂:憂慮;患:禍患。指國家內部的變亂和外部的侵略。

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饋,非有內憂,必有外患。」

42哀鴻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解釋 哀鴻: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

出處 《詩經 小雅 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

43生機盎然 [ shēng jī àng rán ]

解釋 充滿生氣和活力的。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來了,滿山青綠,遍地黃花,它們都生機盎然,而我為什麼要死?」

44窮鄉僻壤 [ qióng xiāng pì rǎng ]

解釋 指荒遠偏僻的地方。

出處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穀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45古道熱腸 [ gǔ dào rè cháng ]

解釋 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 清 鄒弢《三借廬筆談 餘成之》:「同邑餘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熱腸,頗有任俠氣。」

46鬱鬱蔥蔥 [ yù yù cōng cōng ]

解釋 鬱鬱: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恢國》:「初者,蘇伯阿望春陵氣鬱鬱蔥蔥。」

47柳暗花明 [ liǔ àn huā míng ]

解釋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出處 宋 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8魚米之鄉 [ yú mǐ zhī xiāng ]

解釋 指河流湖泊交錯;土地肥沃;盛產魚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魚米之地」。

出處 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於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49無路可走 [ wú lù kě zǒu ]

解釋 處於極限,到達不可能逾越之處。

50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

出處 《西胡老人繁勝錄》:「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51錦繡河山 [ jǐn xiù hé shān ]

解釋 像錦繡一樣美麗無比的祖國河山。形容美好的國土。

出處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數閣煙花裏,漢主山河錦繡中。」

52渺無人煙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釋 一片渺茫,沒有人煙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裏,掃蕩個渺無人煙。」

53山高水險 [ shān gāo shuǐ xiǎn ]

解釋 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麼山高路險,水闊波狂。」

54寸草不留 [ cùn cǎo bù liú ]

解釋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給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斬盡殺絕或把各種東西破壞殆盡;什麼也不留下。③比喻把頭發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災人禍後破壞得十分嚴重的景象。

出處 宋 樓鑰《攻媿集 英老真讚》:「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55兵連禍結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解釋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56人煙稀少 [ rén yān xī shǎo ]

解釋 人煙:指住戶。指住戶少。

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此去俱是長源深穀,人煙稀少,汝往前村尋問那家借宿一宵,明日早上山去。」

57人來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於應酬。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58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釋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 宋 黃庭堅《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59深山老林 [ shēn shān lǎo lín ]

解釋 見「深山窮林」。

出處 秦牧《莽原語絲》:「還有些人,鑽到深山老林裏找人參、采木耳,摘蘑菇。」

60樂於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釋 很樂意幫助別人。

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她見他為人忠厚,樂於助人,也信任他,處處請教。」

61斷壁殘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解釋 倒塌了的牆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出處 《新民晚報》1987.2.8:「幾年後,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登極。朱賢始得返回家鄉。可家裏人不見,唯剩一片斷壁殘垣。」

62滿目瘡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釋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出處 《辛亥革命 關於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惟自武漢事起,各省響應,兵連禍結,滿目瘡痍。」

63頹垣斷壁 [ tuí yuán duàn bì ]

解釋 殘垣斷壁

出處 茅盾《歸途雜拾》:「月光照著那些頹垣斷壁,除了腳下格格的瓦礫碎響,更沒有別的聲音。」

64瘴雨蠻煙 [ zhàng yǔ mán yān ]

解釋 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

出處 宋 辛棄疾《滿江紅 送湯朝美自便歸》詞:「瘴雨蠻煙,十年夢,尊前休說。」

65荒山野嶺 [ huāng shān yě lǐng ]

解釋 指荒涼無人煙的山野。

出處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嶺,不見有人行路,連一株樹木也沒有。」

66荒郊野外 [ huāng jiāo yě wài ]

解釋 離城鎮村莊很遠的荒涼地帶。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3卷:「卻是荒郊野外,桃紅柳綠,正是女眷們遊耍去處。」

67不牧之地 [ bù mù zhī dì ]

解釋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養牛馬的地。指荒地。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68黃雲白草 [ huáng yún bái cǎo ]

解釋 形容邊塞荒漠淒涼的景象。

出處 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並州。」

69蠻風瘴雨 [ mán fēng zhàng yǔ ]

解釋 蠻:荒涼的南方;瘴:瘴氣。指南方有煙雨瘴氣的地方。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

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風簫女誘東牆》:「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70蠻煙瘴雨 [ mán yān zhàng yǔ ]

解釋 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

出處 宋 黃公度《眼兒媚 梅詞和傅參議韻》詞:「如今憔悴,蠻煙瘴雨,誰肯尋搜。」

71荒郊曠野 [ huāng jiāo kuàng yě ]

解釋 曠:空闊。離城鎮村莊很遠的荒涼地帶。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走荒郊曠野,把不住心嬌怯,喘籲籲難將兩氣接。」

72山重水複 [ shān zhòng shuǐ fù ]

解釋 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

出處 宋·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3不羈之民 [ bù jī zhī mín ]

解釋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民眾。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74白草黃雲 [ bái cǎo huáng yún ]

解釋 形容邊塞荒漠淒涼的景象。

出處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並州。」

75燕麥兔葵 [ yàn mài tù kuí ]

解釋 形容景象荒涼。

出處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上卷:「燕麥兔葵,奚取劉郎之詠;天街內庫,徒傳泰婦之吟。」

76鼪鼯之徑 [ wéi wú zhī jìng ]

解釋 同「鼪鼬之逕」。

出處 清·張明弼《冒姬董小宛傳》:「時姬又惡囂,非受縻於炎炙,則必逃之鼪鼯之徑。」

77荒煙野蔓 [ huāng yān yě màn ]

解釋 荒煙:荒涼原野上的霧氣;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涼的景象。

出處 宋·歐陽修《祭石蔓卿文》:「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

78瘴雨蠻雲 [ zhàng yǔ mán yún ]

解釋 瘴:瘴氣;蠻:南方荒無人煙的地區。形容南方邊遠地區的惡劣自然環境。

出處 宋·陸遊《涪州》詩:「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蠻雲我欲愁。」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