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不知足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不知足的成語


1得寸進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釋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2得隴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釋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出處 《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3貪得無厭 [ tān dé wú yàn ]

解釋 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四遊記 三至嶽陽飛度》:「洞賓歎曰:‘人心貪得無厭,一至於此!’」

4貪心不足 [ tān xīn bù zú ]

解釋 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

5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釋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6如願以償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釋 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在撫台麵前說了許多好話,後來也祥甫竟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

7巧取豪奪 [ qiǎo qǔ háo duó ]

解釋 巧取:耍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仗勢強占。耍花招騙取;用強硬手段奪得。指用各種不正當的辦法奪取財物。

出處 宋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8適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釋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9豐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釋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出處 五代 齊已《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10美中不足 [ měi zhōng bù zú ]

解釋 美:好;不足:不夠;缺欠。總的方麵雖然很好;但局部不夠完善、理想的地方。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破鏡重圓,離而複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報仇雪恨,尚為美中不足。」

11稱心如意 [ chèn xīn rú yì ]

解釋 稱:符合;稱心:符合心願。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 宋 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12知足常樂 [ zhī zú cháng lè ]

解釋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好高騖遠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釋 好:喜歡;騖:從事;追求。喜歡高的;追求遠的。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一 程灝》:「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14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百尺竿頭 [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釋 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出處 唐 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16心滿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解釋 稱心如意;非常滿足。

出處 宋 劉克莊《答歐陽秘書書》:「精義多先儒所未講,陳言無一字之相襲,雖累數千言,而義理一脈,首尾貫屬,讀之使人心滿意足。」

17欲壑難填 [ yù hè nán tián ]

解釋 欲:欲望;壑:山溝;深穀。欲望好像溝壑一樣;難以填滿。指私欲太大;無法滿足。

出處 《國語 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18盡如人意 [ jìn rú rén yì ]

解釋 盡:完全;如:符合;遵從。完全符合人們的心意。形容心滿意足。

出處 宋 劉克莊《李艮翁禮部墓誌銘》:「然議者但以為恩澤侯挾貴臨民,安得盡如人意。」

19一蛇吞象 [ yī shé tūn xiàng ]

解釋 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出處 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20眼饞肚飽 [ yǎn chán dù bǎo ]

解釋 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麵了,還是這麼眼饞肚飽的。」

21使智使勇 [ shǐ zhì shǐ yǒng ]

解釋 使:用。用人所長,以收其功。

出處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聖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22知足不辱 [ zhī zú bù rǔ ]

解釋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3賊人心虛 [ zéi rén xīn xū ]

解釋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24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釋 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25不安於室 [ bù ān yú shì ]

解釋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係。

出處 《詩經 鄴風 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鄭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26知足不殆 [ zhī zú bù dài ]

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危險。

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知止 [ zhī zú zhī zhǐ ]

解釋 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

出處 《周書·蕭大闤傳》:「況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豈如知足知止,蕭然無盡。」

28安分知足 [ ān fèn zhī zú ]

解釋 安於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出處 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29狼貪虎視 [ láng tān hǔ shì ]

解釋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30使貪使愚 [ shǐ tān shǐ yú ]

解釋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出處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聖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31規求無度 [ guī qiú wú dù ]

解釋 規求:貪求;度:限度。一味貪求,沒有限度。形容貪得無厭。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侵欲無厭,規求無度。」

32貪猥無厭 [ tān wěi wú yàn ]

解釋 同「貪得無厭」。

出處 唐·張鷟《朝野僉載·夏文榮》:「又蘇州嘉興令楊廷玉,則天之表侄也,貪猥無厭。」

33知止不殆 [ zhī zhǐ bù dài ]

解釋 殆:危險。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

出處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4蛇欲吞象 [ shé yù tūn xiàng ]

解釋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出處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35貪濫無厭 [ tān làn wú yàn ]

解釋 厭:滿足。亂貪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夥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36五味俱全 [ wǔ wèi jù quán ]

解釋 五味:酸甜苦辣鹹的合稱。形容調味齊全適宜。

出處 《禮記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37富在知足 [ fù zài zhī zú ]

解釋 有了財富之後,要知道滿足,不要貪得無厭。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富在知足,貴在求退。」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