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內心煩躁的成語

形容內心煩躁的成語


1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釋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2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釋 心裏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3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釋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4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5心神不寧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釋 形容心情不平靜;精神不安定。寧:安寧。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33回:「(三藏)心神不寧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6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7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釋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舉止受約束、不自然、不安靜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8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9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10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11心驚膽戰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12坐臥不安 [ zuò wò bù ān ]

解釋 坐不穩;睡不安。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出處 《壇經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臥不安。」

13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14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15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釋 心裏很急;像火在燒。急:焦急。

出處 清 吳璿《飛龍全傳》:「那管院的太監,心燎意急,一籌莫展。」

16心亂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釋 心裏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裏十分煩亂。

出處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17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18車殆馬煩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釋 殆:通「怠」,疲乏;煩:煩躁。形容旅途勞頓。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19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20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釋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21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22操之過急 [ cāo zhī guò jí ]

解釋 操:做;過:過分 。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地誌中之下》:「匹馬觭輪無的反者,操之急矣。」

23無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解釋 打:打消;采: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隻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躺著。」

24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釋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25自暴自棄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釋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於落後。暴;糟蹋;棄:鄙棄。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6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27心猿意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釋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製不住。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28悵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悵然:失意;懊惱。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喪;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牛成章》:「主人視其裏居、姓氏,似有所動,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

29惱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30抓耳撓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釋 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31氣急敗壞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釋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32狼狽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劄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33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34不驕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隻要同誌們對於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35心安理得 [ xīn ān lǐ dé ]

解釋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靜;安然;理:情理;得:適合。

出處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你別瞧我擺了店麵,天天賣錢,那是自己本事換來的,我用著心安理得。」

36心浮氣躁 [ xīn fú qì zào ]

解釋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實。

出處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中冊:「自己沒有應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氣躁過,此刻是怎麼回事?」

37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釋 展:舒展。心裏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出處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禦》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38戒驕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釋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出處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39灰心喪氣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釋 灰心:心像滅了的死灰;喪氣:意氣沮喪。因遭受挫折而意誌消沉;喪失信心。

出處 明 呂坤《呻吟語 下 建功立業》:「是以誌趨不堅,人言是恤者,輒灰心,喪氣,竟不卒功。」

40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釋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係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請旨。」

41悶悶不樂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釋 悶悶: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煩悶抑鬱。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42自尋煩惱 [ zì xún fán nǎo ]

解釋 自己找來不必要的煩惱

出處 巴金《家》六:「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

43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

出處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44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解釋 按捺:抑製;克製。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製。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仙……按捺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45迷迷糊糊 [ mí mí hú hú ]

解釋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雲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46萬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釋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滅了。形容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萬念:一切念頭;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處 清 南亭亭長《中國現在記》第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台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裏,萬念俱灰。」

47坐臥不寧 [ zuò wò bù níng ]

解釋 同「坐臥不安」。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各事冗雜,亦難盡述,因此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48百爪撓心 [ bǎi zhǎo náo xīn ]

解釋 像有一百隻腳爪在抓心一樣。形容人心情錯綜複雜,心神不定。

出處 薑樹茂《漁島怒潮》第14章:「那心裏的滋味更不必提了,裏麵好似生了二十五個小老鼠——百爪撓心。」

49長籲短歎 [ cháng xū duǎn tàn ]

解釋 籲:歎氣。長聲、短聲不住地歎氣。多為人心情煩悶、鬱結不舒的表現。也作「短歎長籲」。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萬聲長籲短歎,五千遍搗枕捶床。」

50五內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

解釋 焚:燒。五髒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極度的憂愁和悲傷。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而且年來多病,日見衰頹,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

51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隋 隋煬帝《寶台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52好肉剜瘡 [ hǎo ròu wān chuāng ]

解釋 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璣禪師》:「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53心灰意懶 [ xīn huī yì lǎn ]

解釋 灰心失望;意誌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出處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54愁眉鎖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釋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55愁腸百結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釋 憂愁纏結在腸內。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著。」

56搓手頓足 [ cuō shǒu dùn zú ]

解釋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說著急得搓手頓足。」

57暗淡無光 [ àn dàn wú guāng ]

解釋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處 歐陽山《苦鬥》:「太陽過了,整個天空又顯得暗淡無光,北風在頭項上呼呼地嚎叫著。」

58焦眉苦臉 [ jiāo méi kǔ liǎn ]

解釋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出處 沙汀《困獸記》:「‘為了這一點事,你還不知道,我說了好幾籮筐話啊!’田疇焦眉苦臉的說了。」

59疾言厲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於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嚐疾言厲色。」

60精神恍惚 [ jīng shén huǎng hū ]

解釋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61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 黯然:心神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麵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

62少安勿躁 [ shǎo ān wù zào ]

解釋 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稍微耐心點,不要急躁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9回:「願少安勿躁!且待千秋軍火到此,一探彼會內情,如有實際,再謀舉事。」

63少安毋躁 [ shǎo ān wù zào ]

解釋 毋:不要。暫且安心等一會兒;不要急躁。

出處 唐 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所為,少安無躁。」

64悵然自失 [ chàng rán zì shī ]

解釋 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誌迷亂,像失去什麼似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清·蒲鬆齡《聊齋誌異·牛成章》:「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自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

65窩窩囊囊 [ wō wō nāng nāng ]

解釋 受委屈之後表現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出處 老舍《我這一輩子》:「給親友們既辦得漂亮,又省些錢,不能窩窩囊囊的被人捉了‘大頭’。」

66下不了台 [ xià bù le tái ]

解釋 指在人前受窘。

出處 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台。」

67少安無躁 [ shǎo ān wú zào ]

解釋 稍稍安靜,不要急躁。

出處 唐·韓愈《答呂醫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68急赤白臉 [ jí chì bái liǎn ]

解釋 心裏著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處 浩然《豔陽天》第60章:「韓小樂見焦淑紅急赤白臉,好像要吵架的樣子。」

69愁雲慘霧 [ chóu yún cǎn wù ]

解釋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麵。

出處 瞿秋白《亂彈 一種雲》:「如果是驚天動地的霹靂,那才撥得開滿天的愁雲慘霧。」

70搓手頓腳 [ cuō shǒu dùn jiǎo ]

解釋 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4回:「縣太爺急的搓手頓腳,叫了簽稿,請了刑名師爺,大家斟酌,想不出一個法子。」

71搔頭摸耳 [ sāo tóu mō ěr ]

解釋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

出處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兩個人搔頭摸耳,沒有法想。」

72撮鹽入火 [ cuō yán rù huǒ ]

解釋 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裏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嗬,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73消愁解悶 [ xiāo chóu jiě mèn ]

解釋 消除憂愁,解除煩悶。

出處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雲]我不和你撒賴撒癡的,斷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斷消愁解悶甕頭香。」

74疾聲厲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解釋 言語急促,神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

出處 明 馬愈《馬氏日抄 胡宗伯》:「雖盛怒,未嚐疾聲厲色。」

75茶飯無心 [ chá fàn wú xīn ]

解釋 沒有心思喝茶吃飯。形容心情焦慮不安。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76閑愁萬種 [ xián chóu wàn zhǒng ]

解釋 閑愁:說不出的煩惱。莫名的煩惱極多。形容思想空虛,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滿懷。

出處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閑愁萬種。」

77稍安毋躁 [ shāo ān wú zào ]

解釋 稍:稍微;毋:不要。稍微安靜一下,不要急躁

出處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皓(帶著那種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讓她自己考慮。」

78不知所從 [ bù zhī suǒ cóng ]

解釋 不知怎麼辦。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79兩頭三緒 [ liǎng tóu sān xù ]

解釋 形容心意煩亂。

出處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四折:「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

80失魂蕩魄 [ shī hún dàng pò ]

解釋 形容心意煩亂,精神恍惚。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嚴蕊]乃是個絕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弦之類,無所不通……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81心煩慮亂 [ xīn fán lǜ luàn ]

解釋 同「心煩意亂」。

出處 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歎,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82心緒如麻 [ xīn xù rú má ]

解釋 猶心亂如麻。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隻在襄陽城外二十裏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83意亂心慌 [ yì luàn xīn huāng ]

解釋 心中驚慌忙亂。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

84扒耳搔腮 [ bā ěr sāo sāi ]

解釋 形容焦急而又無可奈何。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還有一個小目的,是在對於以我去年的免官為‘痛快’者,給他一個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85搗枕捶床 [ 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

解釋 搗:撞擊;捶:拳擊。形容難以入睡,輾轉反側。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籲短歎,五千遍搗枕捶床。」

86操之過蹙 [ cāo zhī guò cù ]

解釋 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 語出《公羊傳 莊公三十年》:「扞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87操切從事 [ cāo qiē cóng shì ]

解釋 操:做。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

88毛熱火辣 [ máo rè huǒ là ]

解釋 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裏毛熱火辣地發躁。」

89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釋 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劉寬傳》:「典曆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嚐疾言遽色。」

90禪絮沾泥 [ chán xū zhān ní ]

解釋 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出處 《花月痕》第四九回:「蘭香來無定處,綠蕊去未移時,想你二人禪絮沾泥,當不複悔偷靈藥。」

91麵紅耳熱 [ miàn hóng ěr rè ]

解釋 見「麵紅耳赤」。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麵紅耳熱的。」

92自詒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自尋煩惱;自招災殃。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左傳 宣公二年》:「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93自貽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94吼天喊地 [ hǒu tiān hǎn dì ]

解釋 吼:大聲叫。大聲喊叫,形容極為煩躁痛苦。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對吼天喊地的玉亭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

95搔耳捶胸 [ sāo ěr chuí xiōng ]

解釋 搔:抓撓。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後悔、煩惱的樣子。

出處 《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來。」

96行坐不安 [ xíng zuò bù ān ]

解釋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寧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瑜聞大驚,行坐不安。」

97六根清靜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98弄月嘲風 [ nòng yuè cháo fēng ]

解釋 弄:玩賞;嘲:嘲笑;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99心煩意冗 [ xīn fán yì rǒng ]

解釋 同「心煩意亂」。

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兒嗬,暫時間月直年空,好將息你這心煩意冗。」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