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死了的成語

形容死了的成語


1壽終正寢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

解釋 壽終:活到老死;正寢:舊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裏。現比喻事物的滅亡。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2死於非命 [ sǐ yú fēi mìng ]

解釋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3一命嗚呼 [ yī mìng wū hū ]

解釋 指人死亡。嗚呼:古漢語歎詞;舊時常用於祭文;後來借指死亡。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4死不瞑目 [ sǐ bù míng mù ]

解釋 死了也不閉眼。指人將要死之時心裏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來形容誌向或心願未能實現;死不甘心。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堅傳》:「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5不得善終 [ bù dé shàn zhōng ]

解釋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6朝生暮死 [ zhāo shēng mù sǐ ]

解釋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出處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

7不諱之變 [ bù huì zhī biàn ]

解釋 不諱:死的委婉說法;變:變故。指人的死亡。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申屠剛傳》:「不諱之變,誠難其慮。」

8駕鶴西遊 [ jià hè xī yóu ]

解釋 死的婉稱。

出處 鄧友梅《那五》:「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遊了,紫雲正式把家管了起來。」

9出死入生 [ chū sǐ rù shēng ]

解釋 ①從死亡裏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出處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

10朝生夕死 [ zhāo shēng xī sǐ ]

解釋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出處 《山海經 海外東經》:「[君子國]有熏華草,朝生夕死。」

11風中秉燭 [ fēng zhōng bǐng zhú ]

解釋 秉:拿著。風中拿著燭易滅。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出處 元·無名氏《海門張仲村樂堂》第一折:「我將世事都參透,幻身軀似風中秉燭,可憐見便似兀那水上浮漚。」

12無依無靠 [ wú yī wú kào ]

解釋 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形容孤獨或沒有支持。

出處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如今閃的我老身無依無靠,著誰人養贍我來,兀的不好苦也。」

13無所畏懼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釋 畏懼:害怕。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形容什麼也不怕。

出處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14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釋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後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5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釋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出處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誌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16奄奄一息 [ yǎn yǎn yī xī ]

解釋 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息:呼吸時進出的氣。隻剩下微弱的一口氣。引申為事物即將消亡或毀滅。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87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17苦盡甘來 [ kǔ jìn gān lái ]

解釋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出處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18心甘情願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釋 心裏完全願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願作出某種犧牲。心甘:樂意。

出處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願。」

19與世長辭 [ yǔ shì cháng cí ]

解釋 世:人世;長:永遠;辭:辭別;告別。和人世永遠告別。是死的委婉語。

出處 漢 張衡《歸田賦》:「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常辭。」

20人死留名 [ rén sǐ liú míng ]

解釋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績,死後可以傳名於後世。

出處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21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 說出話來算數;有信用。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2極樂世界 [ jí lè shì jiè ]

解釋 佛教指阿彌陀佛成道時所居住的樂土;是一塊可以擺脫人間一切煩惱的淨土。後泛指無憂無慮、快樂如意的理想境界。

出處 《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23為國捐軀 [ 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釋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39回:「為國捐軀赴戰場,丹心可並日爭光。」

24香消玉殞 [ xiāng xiāo yù yǔn ]

解釋 香、玉:舊時文人用來指女子;殞:墜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25風燭殘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釋 風燭:風中的燭火。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人生垂暮之年的殘餘時日;隨時都可能完結。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長久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隻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裏流。」

26死而後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釋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後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鬥;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7含笑九泉 [ hán xiào jiǔ quán ]

解釋 九泉:地下深處,舊指人死之後埋葬的地方。也作:「黃泉」。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後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我兒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勞,我亦含笑九泉。」

28豹死留皮 [ bào sǐ liú pí ]

解釋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於後世。

出處 宋 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平生嚐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蓋其義勇忠信出於天性而然。」

29死而無悔 [ sǐ ér wú huǐ ]

解釋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出處 《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30無疾而終 [ wú jí ér zhōng ]

解釋 沒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幹擾就自行消滅。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後,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

31從容就義 [ cóng róng jiù yì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定自若;就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非常鎮靜;毫不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 宋 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32馬革裹屍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釋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33風中之燭 [ fēng zhōng zhī zhú ]

解釋 在風裏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出處 明 李贄《覆鄧石陽書》:「猶聞拜疾趨,全不念風中之燭,滅在俄頃。」

34抱恨終天 [ bào hèn zhōng tiān ]

解釋 抱恨:懷著遺憾;終天:終生。懷著極大的遺憾;一直到死。

出處 元 姚燧《中書左丞李公家廟碑》:「吾不得以時喪先公,既抱恨於終天,今複棄養太夫人,而身先朝露……吾目不瞑泉下矣。」

35阿彌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解釋 佛教用語;梵語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出處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張壽友曰:'阿彌陀佛,這個是誰?'卜兒雲:'這便是媳婦兒。'」

36餓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釋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7君子之交 [ jūn zǐ zhī jiāo ]

解釋 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出處 莊周《莊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38從一而終 [ cóng yī ér zhōng ]

解釋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出處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39九泉之下 [ jiǔ quán zhī xià ]

解釋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後埋葬屍體的地方。

出處 《魏書 舊平王傳》:「若為死鬼,永曠天顏,九洋之下,實深重恨。」

40碧血丹心 [ bì xuè dān xīn ]

解釋 碧血:血化為碧玉;後指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滿腔熱血;無限忠誠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41死不足惜 [ sǐ bù zú xī ]

解釋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沒有價值。

出處 《宋史·蘇洵傳》:「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42百死一生 [ bǎi sǐ yī shēng ]

解釋 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出處 《北齊書 杜弼傳》:「諸勳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43壽滿天年 [ shòu mǎn tiān nián ]

解釋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死。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複托生。」

44死不旋踵 [ sǐ bù xuán zhǒng ]

解釋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出處 《戰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45溘然長逝 [ kè rán cháng shì ]

解釋 指死去。

出處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乃歸未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

46慘遭不幸 [ cǎn zāo bù xìng ]

解釋 遭到嚴重災禍,多指死亡。

出處 劉心武《鍾鼓樓》:「但就是這對賣豆汁的夫婦,前幾日卻慘遭不幸。」

47甘心瞑目 [ gān xīn míng mù ]

解釋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 《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48泰山梁木 [ tài shān liáng mù ]

解釋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 《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49長眠不起 [ cháng mián bù qǐ ]

解釋 死亡的別稱。

出處 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塚,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塚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50孤兒寡婦 [ gū ér guǎ fù ]

解釋 死了父親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婦女。泛指失去親人,無依無靠者。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陳龜傳》:「戰夫身膏沙漠,居人首係馬鞍。或舉國掩屍,盡種灰滅,孤兒寡婦,號哭城空,野無青草。」

51駕鶴成仙 [ jià hè chéng xiān ]

解釋 指死的婉稱。

出處 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52血化為碧 [ xuè huà wéi bì ]

解釋 碧:碧玉。人死後血液凝固為碧玉。形容為正義而流的鮮血。比喻人的精誠所至。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伍員流於江,萇弘藏其血,三年化為碧。」

53丹心碧血 [ dān xīn bì xuè ]

解釋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讚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 《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禦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54鼓盆之戚 [ gǔ pén zhī qī ]

解釋 舊指死了妻子。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55珠沉玉碎 [ zhū chén yù suì ]

解釋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拚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56撒手人寰 [ sā shǒu rén huán ]

解釋 人寰:人世。指離開人世。

出處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君子之交》:「程繼先、王鳳卿也撒手人寰。」

57不可避免 [ bù kě bì miǎn ]

解釋 指不能使不發生的事情。

出處 毛澤東《矛盾論》:「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58餓莩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釋 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59孤子寡婦 [ gū zǐ guǎ fù ]

解釋 指男子死後遺留的孩子和婦女。

出處 戰國·楚·宋玉《高堂賦》:「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60風燭草露 [ fēng zhú cǎo lù ]

解釋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幹。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出處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61風前殘燭 [ fēng qián cán zhú ]

解釋 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出處 梁遇春《致石民書六通》:「良心(交與Nurse)已如風前殘燭,一片冰心,將付之東流矣。」

62城門魚殃 [ chéng mén yú yāng ]

解釋 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出處 明·李東陽《尹公墓誌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63齎誌沒地 [ jī zhì mò dì ]

解釋 齎:懷抱著,帶著;沒:死。誌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 南朝·梁·江淹《恨賦》:「齎誌沒地,長懷無已。」

64朝榮夕斃 [ zhāo róng xī bì ]

解釋 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出處 晉·潘嶽《朝菌賦》:「奈何兮繁華,朝榮兮夕斃。」

65愛生惡死 [ ài shēng wù sǐ ]

解釋 愛:喜愛;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可見愛生惡死,亦是物之恒情。」

66粉骨捐軀 [ fěn gǔ juān qū ]

解釋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 唐 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67羽化登仙 [ yǔ huà dēng xiān ]

解釋 羽化:成仙。指修行的人成道時騎鶴升天而去。指去世。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68齎誌以沒 [ jī zhì yǐ méi ]

解釋 見「齎誌而歿」。

出處 南朝·梁·江淹《恨賦》:「齎誌沒地,長懷無已。」

69齎誌以歿 [ jī zhì yǐ mò ]

解釋 見「齎誌而歿」。

出處 宋·範浚《徐忠壯傳》:「而率齎誌以歿,義士所為悼歎者也。」

70齎誌而歿 [ jī zhì ér mò ]

解釋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誌願而死去。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齎誌沒地,長懷無已。」

71齎誌而沒 [ jī zhì ér mò ]

解釋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誌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 南朝·梁·江淹《恨賦》:「齎誌沒地,長懷無已。」

72遺世獨立 [ yí shì dú lì ]

解釋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73存亡未卜 [ cún wáng wèi bǔ ]

解釋 卜:猜測,估計。或是活著,或是死了,不能預測。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七卷:「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卜,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74宮車晏駕 [ gōng chē yàn jià ]

解釋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出處 《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75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解釋 寒心:心中戰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裏害怕而又悲痛。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76骨化形銷 [ gǔ huà xíng xiāo ]

解釋 謂死亡。

出處 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77知無不為 [ zhī wú bù wéi ]

解釋 為:做。知道是應該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盡心竭力。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78一心同功 [ yī xīn tóng gōng ]

解釋 同心協力,共赴事功。

出處 《戰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79死亡枕藉 [ sǐ wáng zhěn jiè ]

解釋 枕藉:縱橫相枕而臥。形容死的很多。

出處 朱自清《執政大屠殺記》:「那時前後都有槍彈,人多門狹,前麵的槍又極近,死亡枕藉。」

80方生方死 [ fāng shēng fāng sǐ ]

解釋 方:正在。指事物不斷生成或消亡。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81感慨殺身 [ gǎn kǎi shā shēn ]

解釋 感慨:因有感觸而憤慨或慨歎;殺身:舍棄性命。因憤慨而舍棄生命。

出處 宋·朱熹《近思錄·政事》:「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82蹈節死義 [ dǎo jié sǐ yì ]

解釋 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出處 《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83身先朝露 [ shēn xiān cháo lù ]

解釋 謂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出處 《元史·齊履謙傳》:「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於客城先人墓側,修營一舍,儻病努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