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有矛盾的成語

形容有矛盾的成語


1出爾反爾 [ chū ěr fǎn ěr ]

解釋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複無常。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2針鋒相對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釋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鬥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3勢不兩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兩立:並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4猶豫不決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釋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5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釋 自己的言行前後互相抵觸。矛:古時用來進攻的銳器;盾:古時用來防身的盾牌。

出處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6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釋 反目:翻轉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為仇人;指夫妻不和鬧得很僵;以致互相成為仇人。也指其他原來關係非常親密;相處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對立。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甚致憐新棄舊,反目成仇,多著呢?」

7狹路相逢 [ xiá lù xiāng féng ]

解釋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後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8一分為二 [ yī fēn wéi èr ]

解釋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麵。通常指全麵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麵,也看到消極方麵。

出處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七卷:「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9大相逕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釋 謂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出處 清·厲鶚《跋》:「嗟呼!幾何不與呂公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

10驢唇馬嘴 [ lǘ chún mǎ zuǐ ]

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偃禪師》:「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一堆一擔骨幢,到處逞驢唇馬嘴。」

11招風攬火 [ zhāo fēng lǎn huǒ ]

解釋 比喻招惹是非。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

12以夷伐夷 [ yǐ yí fá yí ]

解釋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衝突,削弱力量。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鄧訓傳》:「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13以魚驅蠅 [ yǐ yú qū yíng ]

解釋 見「以魚驅蠅」。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14口中雌黃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解釋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沫後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後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出處 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15矛盾相向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 ]

解釋 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

16函矢相攻 [ hán shǐ xiāng gōng ]

解釋 指自相矛盾。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17禍結釁深 [ huò jié xìn shēn ]

解釋 釁:事端。禍患和事故接連不斷,災難深重。

出處 《晉書·東海王越傳》:「州郡攜貳,上下崩離,禍結釁深,遂憂懼成疾。」

18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釋 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失去誌氣;情緒低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19舉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釋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麼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20進退兩難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釋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於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處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21左右為難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釋 無論怎麼辦都有困難。指處於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

22與世無爭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釋 和社會上的人沒有爭執。多指一種消極回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23以毒攻毒 [ yǐ dú gōng dú ]

解釋 攻:治。用毒藥治病毒。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製服對方。

出處 宋 羅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後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24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續不間斷。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25反複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釋 反複;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出處 宋 陳亮《與範東叔龍圖書》:「時事反複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26吵吵鬧鬧 [ chǎo chǎo nào nào ]

解釋 故意發出各種爭吵聲的情況。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來這門首吵吵鬧鬧,卻怎麼了?」

27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釋 極深極大的仇恨。

出處 元 楊顯之《酷寒亭》:「從今後深仇積恨都消解。」

28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29後院起火 [ hòu yuàn qǐ huǒ ]

解釋 比喻內部鬧矛盾,發生糾紛。

出處 張平《抉擇》:「那可是咱的後院,要是後院起火,別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話了。」

30坐收漁利 [ zuò shōu yú lì ]

解釋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從中得到好處。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31大處著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釋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麵觀察;考慮。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隻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32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雙方鬥爭尖銳;不能共存。

出處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33火上加油 [ huǒ shàng jiā yóu ]

解釋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34勢不兩全 [ shì bù liǎng quán ]

解釋 勢:情勢,狀況。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荀攸傳》:「今弟遘惡,此勢不兩全。」

35勢不並立 [ shì bù bìng lì ]

解釋 勢:情勢,狀況;並立:並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 《晉書·劉琨傳》:「臣與二虜,勢不並立。」

36解紛排難 [ jiě fēn pái nán ]

解釋 謂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出處 明·唐順之《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記》:「禦土酋解紛排難不專以恩,洞其陰事。」

37想前顧後 [ xiǎng qián gù hòu ]

解釋 顧:看,視。想著前麵,又顧慮後麵。形容猶豫不決、矛盾重重的狀態

出處 巴金《春》:「覺民氣得沒有辦法,他不再想前顧後地思索了。」

38食宿相兼 [ shí sù xiāng jiān ]

解釋 比喻幻想同時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

出處 漢 應劭《風俗通 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39首尾乖互 [ shǒu wěi guāi hù ]

解釋 首尾:前後;乖互:相互違背。指前後互相矛盾。

出處 《宋書·徐湛之傳》:「齎傳之信,無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沒,首尾乖互,自為矛盾。」

40似非而是 [ sì fēi ér shì ]

解釋 看來與常識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實上卻可能是正確的。

41取信於人 [ qǔ xìn yú rén ]

解釋 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於人?」

42進退失據 [ jìn tuì shī jù ]

解釋 據:依據;憑借。前進、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無處安身;亦指進退兩難。

出處 宋 陳亮《謝安比王導》:「溫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故氣不足以決之,而進退失據。」

43言行相顧 [ yán xíng xiāng gù ]

解釋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言行相顧,慎終猶始。」

44矛盾重重 [ máo dùn chóng chóng ]

解釋 重重:層層。彼此間的衝突、意見很多。

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帝國主義各國在國際關係上雖然各懷鬼胎,矛盾重重,但是……」

45以夷製夷 [ yǐ yí zhì yí ]

解釋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衝突;削弱其力量。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鄧訓傳》:「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46以肉去蟻 [ yǐ ròu qù yǐ ]

解釋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47以骨去蟻 [ yǐ gǔ qù yǐ ]

解釋 見「以肉去蟻」。

出處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48江海同歸 [ jiāng hǎi tóng guī ]

解釋 歸:歸宿。百海千江最終都流歸大海。形容殊途同歸。

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三殿談經,自此始也。」

49招是惹非 [ zhāo shì rě fēi ]

解釋 招惹是非。謂無故生事。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誌誠張主管》:「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經過,又是招是惹非。」

50以火去蛾 [ yǐ huǒ qù é ]

解釋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 《太平禦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51以夷治夷 [ yǐ yí zhì yí ]

解釋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衝突,削減力量,以便控製或攻伐。

出處 《明史 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52鬻矛譽盾 [ yù máo yù dùn ]

解釋 鬻:賣;譽:讚美。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

53盎盂相擊 [ àng yú xiāng jī ]

解釋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隻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麵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54添油熾薪 [ tiān yóu chì xīn ]

解釋 猶言火上加油。比喻人為地激化矛盾,使事態嚴重。

出處 明·李贄《與曾中野書》:「昨見公,令我兩個月心事頓然冰消凍解也。乃知向之勸我者,隻為我添油熾薪耳。」

55鬻矛譽楯 [ yù máo yù suǐ ]

解釋 謂自相矛盾,不能兩立。語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出處 語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56言行相悖 [ yán xíng xiāng bèi ]

解釋 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57調劑鹽梅 [ tiáo jì yán méi ]

解釋 調劑:調整使洽宜;鹽梅:鹹味和酸味。比喻協調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調解家庭糾紛。

出處 《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58翻臉不認人 [ fān liǎn bù rèn rén ]

解釋 比喻不從長遠考慮,稍有矛盾,立刻翻臉。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59麵和心不和 [ miàn hé xīn bù hé ]

解釋 表麵上很和氣,心裏卻有矛盾。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船廠大臣又給他麵和心不和,將領既不熟悉,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隻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60麵和意不和 [ miàn hé yì bù hé ]

解釋 意:心意。表麵上很和氣,心裏卻有矛盾。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為此兩下麵和意不和。」

61前言不搭後語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

解釋 說得話前後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四科長急得前言不搭後語地說:‘701,不是我!’」

62醜話說在前頭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 ]

解釋 不中聽的話先說出來以免發生矛盾。

出處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3章:「醜話說在前頭,這件事誰的嘴裏缺把門的,說了出去,後果隻能自負。」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