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生活不安定的成語

形容生活不安定的成語


1流離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解釋 流離: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離散;無處安身。

出處 《金史 完顏匡傳》:「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歲流離失所,扶攜道路,即望複業,過此農時,遂失一歲之望。」

2顛沛流離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釋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出處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裏,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3四海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解釋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統治全國。後指人漂泊不定;到處都可以當成家;也指誌在四方;不戀故土。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麵環海;故「四海」指全國各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帝本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4一見如故 [ yī jiàn rú gù ]

解釋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見就像老朋友一樣。形容彼此一接觸就情投意合。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 「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5隨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釋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隻是隨著別人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6風雨飄搖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釋 在風雨裏飄浮搖蕩。比喻動蕩不穩或岌岌可危。

出處 《詩經 豳風 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7時過境遷 [ shí guò jìng qiān ]

解釋 遷:變化。時間一過去;境況就會發生變化。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8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釋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9一帆風順 [ yī fán fēng shùn ]

解釋 船滿帆;一路順風行駛。比喻境遇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挫折。

出處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裏風。」

10動蕩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釋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11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釋 各在天底下的一邊。形容離別後各居一地;相距遙遠。

出處 漢 蘇武《詩》:「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12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13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釋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塚,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14早出晚歸 [ zǎo chū wǎn guī ]

解釋 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出處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15餐風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釋 餐:吃;宿:睡覺。在風中吃飯;在露天過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艱辛。也作「露宿風餐」、「風餐露宿」。

出處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裏,明朝飲馬南江水。」

16風塵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釋 風塵:指旅行。仆:走路勞累的樣子。旅行艱辛困頓;行路勞累疲乏。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17浪跡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釋 浪跡:到處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到處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無定。

出處 唐 盧氏《逸史》:「李生告歸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跡江湖。’」

18萍蹤浪跡 [ píng zōng làng jì ]

解釋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出處 明 徐霖《繡襦記》:「相公這樣人家,萍蹤浪跡,你那裏去尋他?」

19阿彌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解釋 佛教用語;梵語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出處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張壽友曰:'阿彌陀佛,這個是誰?'卜兒雲:'這便是媳婦兒。'」

20窮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釋 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出處 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1浮蹤浪跡 [ fú zōng làng jì ]

解釋 浮: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比喻四處飄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出處 元·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為,敢欺侮咱浮蹤浪跡。」

22浪跡江湖 [ làng jì jiāng hú ]

解釋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出處 宋 張君房《雲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於寒苦,且浪跡江湖。」

23東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釋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出處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裏。」

24曉行夜宿 [ xiǎo xíng yè sù ]

解釋 天亮啟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曉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願你曉行夜宿無辭憚。」

25流落他鄉 [ liú luò tā xiāng ]

解釋 他鄉:不是自己的故鄉;外地。被迫離開家鄉;漂泊在外地。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舍父逃走,流落他鄉,撞東磕西,苦哉,阿彌陀佛。」

26受製於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釋 製:控製,轄製。受別人所控製,不得自由。

出處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

27超凡脫俗 [ chāo fán tuō sú ]

解釋 超出常人,脫離凡俗。指與眾不同。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裏閃爍著超凡脫俗的光芒,艱難地爬蜒著走向聖地麥加……」

28飄泊無定 [ piāo bó wú dìng ]

解釋 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泊:停留;暫住。隨水漂流到哪兒就停在哪兒;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 宋 範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29忙忙碌碌 [ máng máng lù lù ]

解釋 見「忙碌碌」。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30青天白日 [ qīng tiān bái rì ]

解釋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顯的事情或高潔的品德。

出處 唐 王建《寄分司張郎中》:「青天白日當頭上,會有求閑不得時。」

31流落天涯 [ liú luò tiān yá ]

解釋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窮困潦倒;離開家鄉;到外漂泊。

出處 宋 德祐太學生《祝英台近(德祐乙亥)》:「歎離阻!有恨流落天涯,誰念泣孤旅?」

32流離顛沛 [ liú lí diān pèi ]

解釋 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出處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嚐忘君。」

33浪跡天下 [ làng jì tiān xià ]

解釋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出處 宋 李楙《野客叢書 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34流離顛頓 [ liú lí diān dùn ]

解釋 見「流離顛沛」。

出處 宋·曾鞏《永興尉章佑夫人張氏墓誌銘》:「維能順其性,所以居流離顛頓之間,而不為悲哀愁憂亂其誌也。」

35漂泊無定 [ piāo bó wú dìng ]

解釋 泊:停留。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 宋 範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36漂浮不定 [ piāo fú bù dìng ]

解釋 漂浮:停留在流體表麵或懸浮在流體中。指人飄泊不定。

出處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13章:「像雲影一樣這裏、那裏,一明、一暗,漂浮不定。」

37仆仆風塵 [ pú pú fēng chén ]

解釋 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出處 《太平天國 天情道理書》:「去國立鄉,拋妻棄子,數年之間,仆仆風塵,幾經勞瘁。」

38萬裏鵬程 [ wàn lǐ péng chéng ]

解釋 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 明 馮惟敏《桂枝香 春怨》曲:「拚著你萬裏鵬程,撇下俺一腔春恨。」

39雨臥風餐 [ yǔ wò fēng cān ]

解釋 風口處吃飯,雨地裏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 唐 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40雨沐風餐 [ yǔ mù fēng cān ]

解釋 形容在外奔走勞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處 宋 劉宰《石翁姥》:「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

41露宿風餐 [ lù sù fēng cān ]

解釋 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處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裏,明朝飲馬南江水。」

42風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釋 餐:吃飯;露:露水;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艱苦。

出處 宋 範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43風鬟雨鬢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釋 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發散亂。

出處 唐 李朝威《柳毅》:「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

44飲風餐露 [ yǐn fēng cān lù ]

解釋 飲食風露。比喻遠離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艱辛。

出處 明·無名氏《破天陣》第一折:「黃冠鶴氅,息氣養神,導咽還丹,飲風餐露。」

45流落風塵 [ liú luò fēng chén ]

解釋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出處 元 範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為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裏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46東奔西跑 [ dōng bēn xī pǎo ]

解釋 指到處奔波。

出處 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麼不得幹?幹的營生多,經曆的也古怪。」

47沐雨櫛風 [ mù yǔ zhì fēng ]

解釋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黎陽作》詩:「載馳載驅,沐雨櫛風。」

48棲風宿雨 [ qī fēng xiǔ yǔ ]

解釋 在風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勞。

出處 《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反抗侵略保衛祖國,棲風宿雨是平常。」

49拍案驚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歎。明末淩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出處 明末·淩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50流離顛疐 [ liú lí diān shǔ ]

解釋 見「流離顛沛」。

出處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褒贈伊川》:「又從而排陷之,卒使流離顛疐,無所為而死。」

51泛萍浮梗 [ fàn píng fú gěng ]

解釋 浮動在水麵的萍草和樹根。比喻蹤跡漂泊不定。

出處 唐·徐夤《別》詩:「酒盡欲終問後期,泛萍浮梗不勝悲。」

52跋涉山川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解釋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53行蹤無定 [ xíng zōng wú dìng ]

解釋 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出處 清 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

54斷梗飄萍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 ]

解釋 見「斷梗浮萍」。

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祝發》:「想歸海樓船未有期,夢與飄風會,似斷梗飄萍誰可係。」

55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解釋 推:讓。把衣服脫給別人穿;把食物讓給別人吃。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56隨風逐浪 [ suí fēng zhú làng ]

解釋 ①奔波;顛沛。②猶言隨大流。

出處 唐·吳融《商人》詩:「隨風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

57斷梗浮萍 [ duàn gěng fú píng ]

解釋 比喻漂泊不定。

出處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58雨宿風餐 [ yǔ xiǔ fēng cān ]

解釋 見「雨臥風餐」。

出處 宋·範成大《四明人董嶧久居嶽市乞詩》:「祝融峰下兩逢春,雨宿風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邊亦有未歸人。」

59風餐雨宿 [ fēng cān yǔ sù ]

解釋 在風中吃飯,在雨地裏睡覺。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風餐雨宿,走了二十八個日頭,正月十四日,進了順城門,在河漕邊一個小庵內住了,安頓了行李。」

60臥雪眠霜 [ wò xuě mián shuāng ]

解釋 睡臥在霜雪之上,比喻艱苦的流浪生活。

出處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個梅香,背井離鄉,臥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61東飄西泊 [ dōng piāo xī bó ]

解釋 謂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 《蕩寇誌》第一一二回:「車夫道:‘隻有一人想該鬥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夫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62餐風咽露 [ cān fēng yàn lù ]

解釋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63餐風宿露 [ cān fēng sù lù ]

解釋 宿:住宿,過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 元 楊暹《西遊記》第五本第20出:「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馳百萬端。」

64飲露餐風 [ yǐn lù cān fēng ]

解釋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出處 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三折:「雖然形狀不尋常,飲露餐風易隱藏。」

65櫛風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釋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66梗跡蓬飄 [ gěng jì péng piāo ]

解釋 比喻漂泊流離。梗,斷梗;蓬,飛蓬。

出處 明·範受益《尋親記·相逢》:「梗跡蓬飄,跋踄山川豈憚勞。」

67浪跡萍蹤 [ làng jì píng zōng ]

解釋 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出處 吳梅《風洞山 埋忠》:「我草澤偷生苦淹留,卻教我浪跡萍蹤向何處投。」

68萍蹤浪影 [ píng zōng làng yǐng ]

解釋 像浮萍、波浪一樣無定所。比喻到處漂泊,蹤跡無定。

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

69水宿風餐 [ shuǐ sù fēng cān ]

解釋 水上住宿,臨風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艱苦。

出處 元·薩都刺《還京口》詩:「吏人莫見參軍麵,水宿風餐鬢發焦。」

70水流花落 [ shuǐ liú huā luò ]

解釋 ①喻飄泊不定或蹤跡無常。②比喻時過境遷。

出處 唐·溫庭筠《宿城南亡友別墅》詩:「水流花落歎浮生,又伴遊人宿杜城。」

71流移失所 [ liú yí shī suǒ ]

解釋 猶言流離失所。

出處 《清史稿·世祖紀》:「自後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誠者,有司禮送京師,加恩畜養。」

72棲棲遑遑 [ qī qī huáng huáng ]

解釋 棲棲:忙忙碌碌不安的樣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樣子。忙碌不安,到處奔波。亦作「棲棲惶惶」。

出處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33回:「不過棲棲遑遑,總要一車兩馬,我看常肅先生去買了車馬再去實行才行。」

73鳳泊鸞飄 [ fèng bó luán piāo ]

解釋 比喻有才之人不得誌,飄泊無定。

出處 清 全祖望《鶯脰山房詩集>序》:「然而鳳泊鸞飄,漫漶懷中之刺。」

74風櫛雨沐 [ fēng zhì yǔ mù ]

解釋 櫛:梳子、篦子等梳頭發的用具;沐:沐浴、洗。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風雨不停。

出處 《元史·禮樂誌》:「相我祖宗,風櫛雨沐。」

75顛仆流離 [ diān pú liú lí ]

解釋 同「顛沛流離」。

出處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饒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顛仆流離道上。」

76靡有孑遺 [ mǐ yǒu jié yí ]

解釋 靡:無,沒有;孑遺:遺留,剩餘。沒有剩餘。

出處 《詩經 大雅 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77棲棲惶惶 [ xī xī huáng huáng ]

解釋 棲棲:忙碌的樣子;惶惶:心不安定的樣子。形容忙碌不安。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正郭》:「及至衰世,棲棲惶惶,席不暇溫。」

78東揚西蕩 [ dōng yáng xī dàng ]

解釋 謂飄泊無定。

出處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79琴劍飄零 [ qín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釋 琴是古時文人常攜帶的。舊指潦倒失意,流落他鄉。

出處 明 錢曄《贈周歧鳳》:「琴劍飄零西複東,舊遊清興幾時同?」

80櫛風釃雨 [ zhì fēng shāi yǔ ]

解釋 見「櫛風沐雨」。

出處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都興阿諸公,忠貞樸勁,屢摧狂寇,櫛風釃雨,始終戎幕。」

81櫛沐風雨 [ zhì mù fēng yǔ ]

解釋 同「櫛風沐雨」。

出處 後晉·沈昫《舊唐書·宣宗紀》:「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而刁鬥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 」

82四海飄零 [ sì hǎi piāo líng ]

解釋 四海:代指全國各地。飄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處飄泊,生活無著。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雲幾番欲來相投,隻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借此安身。」

83飄萍浪跡 [ piāo píng làng jì ]

解釋 飄泊無定。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生飄蓬浪跡,幸蒙令尊一見如故,解衣推食,恩已過甚。」

84飄萍斷梗 [ piāo píng duàn gěng ]

解釋 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斷莖。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

出處 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闊十年才道舊,問關千裏又言旋。飄萍斷梗無根柢,愁喚羸童理破韉。」

85楚腰纖細 [ chǔ yāo xiān xì ]

解釋 楚腰:稱婦人的細腰。形容美人的細腰,曲線玲瓏。

出處 《戰國策·楚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憑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懷詩》:「楚腰纖細掌中輕。」

86魚縣鳥竄 [ yú xiàn niǎo cuàn ]

解釋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製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87鸞漂鳳泊 [ luán piāo fèng bó ]

解釋 ①形容書法的筆勢神奇飄逸。②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天各一方。亦泛指身世淪落,漂泊不定。亦作「鳳泊鸞飄」、「飄鸞泊鳳」。

88吞風飲雨 [ tūn fēng yǐn yǔ ]

解釋 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出處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於國課,去年職開征之始,晝夜焦蒿,吞風飲雨,僅得免於參罰。」

89懷黃握白 [ huái huáng wò bái ]

解釋 謂攜帶著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勉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90霜行草宿 [ shuāng xíng cǎo xiǔ ]

解釋 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出處 《宋書·孝義傳·孫法宗》:「單身勤苦,霜行草宿,營辦棺惇,造立塚墓,葬送母兄,儉而有禮。」

91漂蓬斷梗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

解釋 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92櫛霜沐露 [ zhì shuāng mù lù ]

解釋 迎著霜,頂著露。形容奔波勞苦。

出處 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

93落魄江湖 [ luò pò jīng hú ]

解釋 落魄:窮困失意。為生活所迫而到處流浪。

出處 唐 杜牧《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94戴霜履冰 [ dài shuāng lǚ bīng ]

解釋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於外。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95水送山迎 [ shuǐ sòng shān yíng ]

解釋 欣賞風景,寄情山水。指旅途遙遠。

出處 唐·吳兢《富春》詩:「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96飄零書劍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解釋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遊學四方,到處飄泊。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雖是飄零書劍,家裏也還有一百畝田,三四帶房子住著。」

97衽革枕戈 [ rèn gé zhěn gē ]

解釋 以鎧甲為席,以兵器為枕。形容戰事頻繁,生活不安定。

出處 嚴複《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98無容身之地 [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

解釋 ①指沒有棲身立腳的地方。②指羞愧而無處可以藏身。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