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成語

形容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成語


1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2勤能補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解釋 勤:勤奮;拙:愚笨。勤勉地幹;就能夠補償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出處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3大器晚成 [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釋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後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鍛煉;成名往往較晚;也用作對長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種安慰。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4循循善誘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釋 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5金石為開 [ jīn shí wèi kāi ]

解釋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6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誌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 《晉書 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7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釋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隻要堅持不懈;就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8諄諄教導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釋 懇切、耐心地教導(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9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0三遷之教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解釋 漢 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出處 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

11孟母三遷 [ mèng mǔ sān qiān ]

解釋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12懸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釋 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 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係頭,懸屋梁。」

13教導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釋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14父母恩勤 [ fù mǔ ēn qín ]

解釋 指父母養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勞。

出處 《詩經 豳風 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15以身作則 [ yǐ shēn zuò zé ]

解釋 身:自身;則:準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6卷土重來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釋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後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複勢力。

出處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17力爭上遊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釋 上遊: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於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

出處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遊,性靈乃其要。」

18勵精圖治 [ lì jīng tú zhì ]

解釋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 《宋史 神宗紀讚》:「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19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釋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出處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20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釋 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大雅 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21屢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釋 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禦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22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鬥到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3深入淺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釋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出處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鴻論深入顯出,切中事機,據理辯駁,雖有利口,無所複置其喙。」

24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釋 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出處 元 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25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麵透徹的理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26無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釋 微:細微;至: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出處 宋 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讚軍事從丞相行奏劄》:「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

27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8前車之鑒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前車:前麵的車子;鑒:鏡子。前麵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29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釋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誌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 《論語 為政》子遊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遊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0個人主義 [ gè rén zhǔ yì ]

解釋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於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出處 毛澤東《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31體貼入微 [ tǐ tiē rù wēi ]

解釋 形容對人照顧和關懷非常細心周到。體貼:細心為別人著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顧到。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隻要心平點,少看點利錢,那些貧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這可謂體貼入微了。’」

32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出處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33投筆從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釋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嚐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34欲罷不能 [ yù bà bù néng ]

解釋 罷:停;歇。想停止卻又收不住。指因各種原因(包括迫於形勢)無法中止。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35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釋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處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36晨鍾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釋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 宋 陸遊《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鍾暮鼓無休時。」

37關懷備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釋 關心得無微不至。

出處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業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38舐犢情深 [ shì dú qíng shēn ]

解釋 比喻對子女的慈愛。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39老牛舐犢 [ lǎo niú shì dú ]

解釋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40諄諄告誡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釋 懇切、耐心地勸告、教導(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

出處 宋 費袞《梁溪漫誌 閑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41養兒防老 [ yǎng ér fáng lǎo ]

解釋 父母養育兒子;防備年老時無人照顧。

出處 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42深思熟慮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釋 熟:細致。反複細致地思索考慮。

出處 《魏書 程駿傳》:「且攻難守易,則力懸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慮。」

43福至心靈 [ fú zhì xīn líng ]

解釋 福氣一來;心也變得靈巧起來。多用來奉承人得意時思想靈活;言行適宜;含有詼諧之意。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語有之:福至歸靈,禍來神昧。」

44舐犢之愛 [ shì dú zhī ài ]

解釋 舐:舔。犢: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現對它愛護。比喻對子女的疼愛。亦作「舐犢之念」、「舐犢之私」、「舐犢情深」。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45聞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釋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46曾子殺彘 [ zēng zǐ shā zhì ]

解釋 彘:豬。指教育孩子說實話,要以身作則。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諸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

47由此及彼 [ yóu cǐ jí bǐ ]

解釋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象聯係到那一現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種現象;而應把複雜事物聯係起來進行全麵考察;層層深入。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48畫荻教子 [ huà dí jiào zǐ ]

解釋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出處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49深入顯出 [ shēn rù xiǎn chū ]

解釋 見「深入淺出」。

出處 清·俞樾《湖樓筆談》六:「蓋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顯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

50海納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釋 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出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讚》:「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51父嚴子孝 [ fù yán zǐ xiào ]

解釋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 唐 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52畫荻和丸 [ huà dí huò wán ]

解釋 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同「畫荻丸熊」。

出處 宋 歐陽修幼時,母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唐 柳仲郢幼嗜學,母韓氏用熊膽和製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腦。郭沫若《虎符》附錄《寫作緣起》:「但要寫母愛,在兒女小的時候容易表現,如推幹就濕、畫荻和丸之類,都是兒女小時的事。」

53昊天罔極 [ hào tiān wǎng jí ]

解釋 蒼天廣大無邊。比喻恩情深厚廣大;要報答而無可報答。

出處 《詩經 小雅 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54愛非其道 [ ài fēi qí dào ]

解釋 道:方法。對某人很親愛,方法不對頭。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出處 清 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

55不教之教 [ bù jiào zhī jiào ]

解釋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熏陶。

出處 《呂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無言之詔。

56蒙以養正 [ méng yǐ yǎng zhèng ]

解釋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出處 《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57玉不琢,不成器 [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

解釋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