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目的的成語

形容目的的成語


1背道而馳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釋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馳:奔跑。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處 唐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2巧立名目 [ qiǎo lì míng mù ]

解釋 名目:各種名稱、項目。用欺騙的手段設立各種名目;以達到不正當目的。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又將郭宗報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頃餘,不補原包套征糧地數,巧立名目,作為冊外,私自收受。」

3一箭雙雕 [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

解釋 一支箭射中兩隻雕。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 《北史 長孫晟傳》:「嚐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4過河拆橋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釋 自己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腳踢開。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5光彩奪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解釋 光彩:光澤和顏色;奪目:耀眼。形容光彩極為鮮豔;極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玉台翠樹,光彩奪目。」

6南轅北轍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7曆曆在目 [ lì lì zài mù ]

解釋 曆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臨在北窗之下,見州裏人家,曆曆在目。」

8得寸進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釋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9目中無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釋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 《說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無人,待我去打這狗頭下來。」

10目空一切 [ mù kōng yī qiè ]

解釋 空:什麼也沒有。什麼都不放在眼裏。形容驕傲自大;什麼都看不起。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11緣木求魚 [ yuán mù qiú yú ]

解釋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幹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12謝天謝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釋 迷信說法;天地神靈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因此;辦事順利應感謝天地的保佑。後廣泛用來表示順利達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難時的慶幸或滿意的心情。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複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重生。」

13偷天換日 [ tōu tiān huàn rì ]

解釋 暗中把天日換了。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個王婆,豈不是偷天換日的老手。」

14冒名頂替 [ mào míng dǐng tì ]

解釋 冒:冒充。冒用別人的名義去做某事或竊取他人的權利。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15指日可待 [ zhǐ rì kě dài ]

解釋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達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可待也。」

16捷足先登 [ jié zú xiān dēng ]

解釋 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7曠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解釋 曠:荒廢;耽擱;持:持續;拖延。耽擱時日;長期拖延。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

18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釋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雲在天,有目共睹。」

19殊途同歸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釋 殊:不同的。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20目不轉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釋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21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22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釋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出處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誌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23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釋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24麵目全非 [ miàn mù quán fēi ]

解釋 麵目:樣子;非:不是。樣子跟從前完全不同。形容變化大得很。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陸判》:「濯之,盆水盡赤。舉首則麵目全非,又駭極。」

25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26不擇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釋 擇:挑選;選擇。不選什麼手段。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

出處 清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雖目的甚正,猶且不可。」

27舉世矚目 [ jǔ shì zhǔ mù ]

解釋 舉:全;矚目:注視。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國語 晉語》:「則恐國人這矚目於我也。」

28眾目睽睽 [ zhòng mù kuí kuí ]

解釋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地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意看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29千秋萬代 [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釋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萬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出處 唐 劉長卿《哭陳歙州》:「千秋萬古葬平原,素業清風及子孫。」

30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釋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出處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鑼打鼓,引人注目的。」

31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32璀璨奪目 [ cuǐ càn duó mù ]

解釋 璀璨:美玉發光。光輝燦爛耀人眼睛。

出處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三卷:「玉山寶帶,盡壁寸珠,璀璨奪目。」

33目光炯炯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解釋 炯炯:明亮的樣子。眼睛明亮有神。

出處 晉 潘嶽《寡婦賦》:「目炯炯而不寢。」

34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釋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出處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35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36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釋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37謀事在人 [ móu shì zài rén ]

解釋 謀:謀劃;安排。計劃安排事情是屬於人的能力範圍之內的。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孔明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38賞心悅目 [ shǎng xīn yuè mù ]

解釋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 《宋史 範鎮傳》:「凡可以蕩心悅目,不宜有加於舊。」

39遙遙無期 [ yáo yáo wú qī ]

解釋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看看前頭存在黃胖姑那裏銀子漸漸花完,隻剩得千把兩銀子,而放缺又遙遙無期。」

40麵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釋 麵目:麵貌;可憎:令人厭惡。相貌醜陋;令人厭惡。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麵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誌也。」

41異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釋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42死不瞑目 [ sǐ bù míng mù ]

解釋 死了也不閉眼。指人將要死之時心裏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來形容誌向或心願未能實現;死不甘心。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堅傳》:「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43不可企及 [ bù kě qǐ jí ]

解釋 企:踮起腳跟向前望;引申為盼望;及:達到;企及: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出處 唐 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44拭目以待 [ shì mù yǐ dài ]

解釋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45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解釋 暇:閑暇;接:接收。可看的東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過來了。

出處 清 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見其揚翬振彩,倏來倏往,目不暇給。」

46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釋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47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釋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製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離。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處 宋 蘇軾《杭州謝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凜然威光,近在咫尺。」

48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願望;思想;德:信念;意誌。

出處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49無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釋 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出處 清 梁啟超《中日交涉彙評》:「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50暗渡陳倉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釋 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寶雞市東;為關中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麵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亦比喻軍事或其它方麵的秘密活動。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處 《群音類選 》:「就是韓信暗渡陳倉道,有賊兵來犯著,殺得他怎生逃。」

51杳無音信 [ yǎo wú yīn xìn ]

解釋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出處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52金剛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釋 金剛: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稱四大金剛。形容麵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剛努目」。

出處 宋 龐元英《談藪 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53東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釋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出處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裏。」

54付之東流 [ fù zhī dōng liú ]

解釋 扔在東流的水裏衝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著流水衝走了一樣。

出處 唐 高適《封丘縣》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55信馬由韁 [ xìn mǎ yóu jiāng ]

解釋 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他氣昏了頭,不知往哪裏去好,於是就信馬由韁的亂碰。」

56頭暈目眩 [ tóu yūn mù xuàn ]

解釋 頭發昏,眼發花。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滿屋裏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使人頭暈目眩。」

57異途同歸 [ yì tú tóng guī ]

解釋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58猴年馬月 [ hóu nián mǎ yuè ]

解釋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無可指望的未來歲月。也作「驢年馬月」、「牛年馬月」。

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四章:「鬥鬥鬥,一直鬥到猴年馬月,天下一統,世界大同。」

59計日程功 [ jì rì chéng gōng ]

解釋 計:計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出處 梁啟超《中國理法學發達史論》:「法治國雖進不必驟,而得過進尺,計日程功。」

60目無全牛 [ mù wú quán niú ]

解釋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嚐見全牛也。」

61惹人注目 [ rě rén zhù mù ]

解釋 惹:招惹,引起。引起別人的注意。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時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熱難當,卻不敢再走鬧市。」

62指日可下 [ zhǐ rì kě xià ]

解釋 指明日可以攻下。

出處 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故臣以為兵出沐陽,則山東指日可下。」

63捷足先得 [ jié zú xiān dé ]

解釋 捷:快;敏捷;足:腳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動敏捷的人先達到目的。

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駕》:「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們不可落他人之後。」

64萬全之策 [ wàn quán zhī cè ]

解釋 絕對可靠、沒有任何漏洞的辦法。全:周到;策:計謀、辦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劉表傳》:「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將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

65封官許願 [ fēng guān xǔ yuàn ]

解釋 封官:古代帝王把官職賞賜給親屬和臣仆;許願: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對神許諾將來給以報答酬謝。分封官職、爵位;承許將來給人以利益、好處。指以名利地位拉攏引誘別人。

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1章:「並且用封官許願的辦法來鼓勵將士,但是他的陣地始終沒有進展一步。」

66異路同歸 [ yì lù tóng guī ]

解釋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 《文子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67殊塗同歸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釋 語出《易 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出處 語出《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

68不恥最後 [ bù chǐ zuì hòu ]

解釋 不恥:不以為羞恥。不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隻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69東奔西跑 [ dōng bēn xī pǎo ]

解釋 指到處奔波。

出處 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麼不得幹?幹的營生多,經曆的也古怪。」

70東海撈針 [ dōng hǎi lāo zhēn ]

解釋 從大海底下撈取一根針,形容非常難達到目的。

出處 元 柯丹丘《荊釵記 誤訃》:「兒,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東海撈針。」

71借風使船 [ jiè fēng shǐ chuán ]

解釋 風向哪裏吹,船往哪裏行。比喻憑借別人的力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1回:「 今見金桂所為,先已開了端了,他便樂得借風使船 ,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72同工異曲 [ tóng gōng yì qǔ ]

解釋 工:細致,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講》:「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73同歸殊途 [ tóng guī shū tú ]

解釋 歸:歸宿;殊:不同;途:道路。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74善罷幹休 [ shàn bà gān xiū ]

解釋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幹休了?」

75極目遠眺 [ jí mù yuǎn tiào ]

解釋 極:盡;眺:望。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出處 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76計日可待 [ jì rì kě dài ]

解釋 指為期不遠。

出處 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萬全之力,視此直狐兔耳。其束身係頸,計日可待也。」

77與狐謀皮 [ yǔ hú móu pí ]

解釋 見「與虎謀皮」。

出處 《太平禦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製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78異塗同歸 [ yì tú tóng guī ]

解釋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79終南捷徑 [ zhōng nán jié jìng ]

解釋 指達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徑。終南:陝西終南山;捷徑:近路。

出處 元 盧摯《蟾宮曲 鹹陽懷古》:「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鬆窗。」

80草船借箭 [ cǎo chuán jiè jiàn ]

解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81計日奏功 [ jì rì zòu gōng ]

解釋 可以數日子看到功效。謂成功極快。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齊天,得此大帥,可計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

82過橋抽板 [ guò qiáo chōu bǎn ]

解釋 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1回:「隻要你不要過橋抽板,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複你。」

83上天入地 [ shàng tiān rù dì ]

解釋 ①升上天空,鑽入地下。形容神通廣大。②比喻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

出處 唐·李複言《續玄怪錄·盧仆射從史》:「吾已得煉形之術也,其術自無形成而煉成三尺之形,則上天入地,乘雲駕鶴,千變萬化,無不可也。」

84東馳西騁 [ dōng chí xī chěng ]

解釋 同「東奔西走」。

出處 清·貫公《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電傳消息,或兩國議和,交涉問題,而調查員東馳西騁,察其人心輿論,以知其彼此方針。」

85以指測河 [ yǐ zhǐ cè hé ]

解釋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出處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86以肉去蟻 [ yǐ ròu qù yǐ ]

解釋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87以魚驅蠅 [ yǐ yú qū yíng ]

解釋 見「以魚驅蠅」。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88隻爭旦夕 [ zhī zhēng dàn xī ]

解釋 亦作「隻爭朝夕」。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

出處 明·徐複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隻爭旦夕。」

89妙算神機 [ miào suàn shén jī ]

解釋 形容智謀無窮,善於洞察形勢,計策得當。

出處 宋·趙佶《念奴嬌》:「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90弄法舞文 [ nòng fǎ wǔ wén ]

解釋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出處 《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於賂遺也。」

91得魚忘荃 [ dé yú wàng quán ]

解釋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荃」亦作「筌」。

出處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

92挖耳當招 [ wā ěr dāng zhāo ]

解釋 人家用手挖耳朵,卻以為是在招喚自己。比喻希望達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那吳衙內記掛著賀小姐,一夜臥不安穩。早上賀司戶相邀,正是挖耳當招。」

93換日偷天 [ huàn rì tōu tiān ]

解釋 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 明 屠隆《彩毫記 宮禁生讒》:「叵耐狂生詩太狂,隻愁謗語外傳揚,但憑換日偷天手,難免嘲風弄月殃。」

94碎首糜軀 [ suì shǒu mí qū ]

解釋 頭顱粉碎,身軀糜爛。猶言粉身碎骨。多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

出處 漢·蔡邕《讓尚書乞民閑冗表》:「三月之中,充曆三台,光榮昭顯,非臣愚蔽不方所當盜竊,非臣碎首糜軀所能補報。」

95觸目傷懷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解釋 見「觸目傷心」。

出處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不能自己。」

96計日以待 [ jì rì yǐ dài ]

解釋 見「計日而待」。

出處 明·趙元星《賀賈元禮食廩序》:「待禦為兩京學使者,即不複外補,坐致九列,惟計日以待耳。」

97計日而待 [ jì rì ér dài ]

解釋 計算著日子來等待,意即無須很久。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98過橋拆橋 [ guò qiáo chāi qiáo ]

解釋 見「過河拆橋」。

出處 《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但是現在的人總是過橋拆橋,轉過臉就不認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請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99醉死夢生 [ zuì sǐ mèng shēng ]

解釋 見「醉生夢死」。

出處 郭沫若《前茅·哀時古調》:「陳涉、吳廣起田間,農民之中今在否?一筆,全勾,醉死夢生儔!」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