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內心不安的成語

形容內心不安的成語


1輾轉反側 [ zhǎn zhuǎn fǎn cè ]

解釋 翻來複去;睡不著覺。形容心事重重。

出處 《詩經 周南 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2心神不寧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釋 形容心情不平靜;精神不安定。寧:安寧。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33回:「(三藏)心神不寧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3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4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5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釋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出處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裏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誌。」

6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釋 心裏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7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8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9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釋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10神不守舍 [ shén bù shǒu shè ]

解釋 神:精神;心神;舍:本為房屋;這裏指人的軀體。精神不守在軀體裏。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極不安定。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疲乏之極,神不守舍。」

11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釋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舉止受約束、不自然、不安靜的樣子。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12誠惶誠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釋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13愁眉苦臉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釋 苦:痛苦。憂愁得眉頭緊鎖;哭喪著臉。形容愁容滿麵的樣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隻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

14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15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16提心吊膽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17心驚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釋 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極其恐懼。跳: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18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釋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19坐臥不安 [ zuò wò bù ān ]

解釋 坐不穩;睡不安。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出處 《壇經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臥不安。」

20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21心亂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釋 心裏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裏十分煩亂。

出處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22寢食不安 [ qǐn shí bù ān ]

解釋 睡覺、吃飯都不得安寧。

出處 《敦煌變文集 葉淨能詩》:「皇帝自此之後,日夜思慕,寢食不安。」

23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24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解釋 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25忐忑不定 [ tǎn tè bù dìng ]

解釋 同「忐忑不安」。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濟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

26寢不安席 [ qǐn bù ān xí ]

解釋 睡覺也不能安於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著覺。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27心驚膽寒 [ xīn jīng dǎn hán ]

解釋 同「心驚膽戰」。

出處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飛虎授首》:「心驚膽寒,渾身上淋漓雨汗。」

28驚心動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釋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出處 南朝 梁 鍾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29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30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釋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31庸人自擾 [ yōng rén zì rǎo ]

解釋 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

出處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32能說會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閑話》:「但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33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釋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34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35憂心如焚 [ yōu xīn rú fén ]

解釋 焚:火燒。憂慮、焦急得心裏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憂愁、焦急。

出處 《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36憂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釋 忡忡:憂愁不安的樣子。心事重重;十分憂愁。

出處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37擔驚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釋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

出處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38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

39兵荒馬亂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40戰戰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釋 戰戰:恐懼得發抖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41心猿意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釋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製不住。

出處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42詞不達意 [ cí bù dá yì ]

解釋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43對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釋 回答問話像流水一樣流暢迅速。形容對問話的內容熟悉;反應敏捷;口才極好。

出處 唐 黃滔《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和尚蓋行高而言寡,是日對答如流。」

44小心謹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釋 說話辦事細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嚐有過,甚見親信。」

45伶牙俐齒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釋 伶、俐:聰明、靈俐、乖巧。口齒靈活;說話利落。形容會說會道;靈活乖巧而善於應變。也作「俐齒伶牙。」

出處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裏便伶牙俐齒,講三幹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46津津樂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釋 津津:興趣濃厚。樂道:樂於談論。形容很有味地談論感興趣的事。

出處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鹹津津樂道之。」

47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釋 展:舒展。心裏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出處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禦》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48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49結結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解釋 說話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十三:「結結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說了一遍,雖然費力,可是說的不算不完全。」

50不可終日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釋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51妙語連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釋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52動蕩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釋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53大驚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54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釋 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漢語助詞;相當於「於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55鬱鬱寡歡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釋 鬱鬱:憂鬱;發愁的樣子;寡:少。心裏發愁;少言少語;悶悶不樂。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九章》:「心鬱鬱之憂思兮,獨永歎乎增傷。」

56風吹草動 [ fēng chuī cǎo dòng ]

解釋 微風一吹;草就晃動。比喻輕微的動蕩或變故。

出處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57心驚膽戰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出處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58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解釋 心裏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二七章:「毛人鳳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來回走著。」

59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60坐臥不寧 [ zuò wò bù níng ]

解釋 同「坐臥不安」。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各事冗雜,亦難盡述,因此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61食不甘味 [ shí bù gān wèi ]

解釋 甘:味道好。吃東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傳》:「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

62長籲短歎 [ cháng xū duǎn tàn ]

解釋 籲:歎氣。長聲、短聲不住地歎氣。多為人心情煩悶、鬱結不舒的表現。也作「短歎長籲」。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萬聲長籲短歎,五千遍搗枕捶床。」

63泛泛而談 [ fàn fàn ér tán ]

解釋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出處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於時間關係,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後執筆,故而隻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64火燒火燎 [ huǒ shāo huǒ liǎo ]

解釋 燎:烘烤;燒烤。指火在燃燒;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難熬。

出處 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燒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鑽出磨房來。」

65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66翻來覆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釋 翻:翻轉;覆:轉回。躺在床上來回翻轉身體。形容睡不著覺;也形容事情多次反複。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覆去,說都如此。」

67踧踖不安 [ cù jí bù ān ]

解釋 恭敬而忐忑不安。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請診。」

68膽戰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解釋 戰: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2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

69愁眉鎖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釋 鎖:緊皺。愁得緊皺眉頭,眯起雙眼。形容非常苦惱的樣子。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70能言善辯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釋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於辯論;口才好。

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71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釋 舍:住宅;指人的軀體。靈魂離開了軀體。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驚恐萬分。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管輅傳》裴鬆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72低聲細語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釋 形容小聲說話

出處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湯阿英在枕邊低聲細語說了最近的往來,時斷時續,還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難為情。」

73驚慌失色 [ jīng huāng shī sè ]

解釋 見「驚惶失色」。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與倪忠毫無主意,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74懸心吊膽 [ xuán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窮穀被虎狼所傷,使為娘的懸心吊膽,廢寢忘食。」

75作賊心虛 [ zuò zéi xīn xū ]

解釋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裏老是不安。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

76臥不安席 [ wò bù ān xí ]

解釋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77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釋 心裏很急;像火在燒。急:焦急。

出處 清 吳璿《飛龍全傳》:「那管院的太監,心燎意急,一籌莫展。」

78娓娓而談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釋 連續不倦地談論著。形容健談。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序》:「隻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

79忸怩不安 [ niǔ ní bù ān ]

解釋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裏慌亂。

出處 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嶽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80吊膽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解釋 提心吊膽。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一個個擦拳磨掌,吊膽提心的,隻等姑娘一句話。」

81膽戰心搖 [ dǎn zhàn xīn yáo ]

解釋 同「膽戰心驚」。

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驚變》:「呀,你道失機的哥舒翰,稱兵的安祿山,赤緊的離了漁陽,陷了東京,破了潼關,唬得人膽戰心搖。」

82膽喪魂消 [ dǎn sàng hún xiāo ]

解釋 同「膽裂魂飛」。

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金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無憂。」

83膽喪魂驚 [ dǎn sàng hún jīng ]

解釋 同「膽裂魂飛」。

出處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84翻來複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釋 翻:翻轉。形容做事多次重複。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性理·理》:「橫說世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複去說都如此。」

85愁雲慘霧 [ chóu yún cǎn wù ]

解釋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麵。

出處 瞿秋白《亂彈 一種雲》:「如果是驚天動地的霹靂,那才撥得開滿天的愁雲慘霧。」

86肉跳心驚 [ ròu tiào xīn jīng ]

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鳳姐此時肉跳心驚,急急的向秋爽齋來。」

87坐不安席 [ zuò bù ān xí ]

解釋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回:「祭足被囚於軍府,甲士周圍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懼,坐不安席。」

88附耳低言 [ fù ěr dī yán ]

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遂附耳低言道:‘這樁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種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與你商量後事。’」

89浮文巧語 [ fú wén qiǎo yǔ ]

解釋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

90畏影惡跡 [ wèi yǐng è jì ]

解釋 比喻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處 《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91心蕩神迷 [ xīn dàng shén mí ]

解釋 蕩:搖動。形容心神不定,難以自持。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陽衍正在心蕩神迷,一聞此語,慌忙接過芍藥道:'承女郎見愛,何福能消!但未識芳閨何處?'」

92心勞意攘 [ xīn láo yì rǎng ]

解釋 猶心慌意亂。

出處 元·劉庭信《端正好·金錢問卜》:「一見了神魂飄蕩,不由我心勞意攘。」

93膽裂魂飛 [ dǎn liè hún fēi ]

解釋 裂:破裂。魂:魂靈、神誌。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94抖抖瑟瑟 [ dǒu dǒu sè sè ]

解釋 抖抖簌簌,因害怕等而身體顫抖。

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說不出的喜歡,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95心忙意亂 [ xīn máng yì luàn ]

解釋 猶心慌意亂。

出處 明·郭勳《英烈傳》第21回:「要有心忙意亂光景,倘或遲誤,梟首示眾。」

96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釋 恐懼使得人變了神色。

出處 宋 蘇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聞千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97賊人心虛 [ zéi rén xīn xū ]

解釋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98費舌勞唇 [ fèi shé láo chún ]

解釋 費:耗損;勞:勞苦。比喻說了許多的話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那過善本來病勢已有七八分了,卻又勉強料理這事,喉長氣短,費舌勞唇,勞碌這半日,到晚上愈加沉重。」

99擔驚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解釋 見「擔驚忍怕」。

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