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留餘地的成語

形容不留餘地的成語


1殺雞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釋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出處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裏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2竭澤而漁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釋 竭:弄盡;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餘地;隻顧眼前。也比喻殘酷榨取。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3不留餘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釋 說話、辦事走極端;沒有可以回旋的餘地。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餘地矣。」

4竭澤焚藪 [ jié zé fén sǒu ]

解釋 竭:排水。藪:指草野。排幹池水捕魚,燒光草野捉獸。比喻做事不留餘地,隻顧眼前利益。

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可,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複,非長術也。」

5焚林而田 [ fén lín ér tián ]

解釋 燒毀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餘地,隻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出處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複。」

6走投無路 [ zǒu tóu wú lù ]

解釋 無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絕境。

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7斬草除根 [ zh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釋 斬:砍斷;斬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8甜言蜜語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釋 說的話像蜜糖一樣甜。比喻動聽而騙人的話。

出處 《敦煌變文集 捉季布傳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語卻安存。」

9裏應外合 [ lǐ yìng wài hé ]

解釋 應:接應;合:配合。外麵攻打與裏麵接應相結合。

出處 元 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小官須索整點英雄將士,裏應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10縮頭縮腦 [ suō tóu suō nǎo ]

解釋 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膽小不敢出頭負責。

出處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後》:「但是我也說明了幾句我所以來校的理由,並要求學校當局今天縮頭縮腦辦法的解答。」

11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釋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間之內。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12唯利是圖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釋 隻要有利就去追求。惟:隻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於誇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13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釋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14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解釋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其言於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15不動聲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釋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16斬盡殺絕 [ zh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釋 斬:砍斷;盡、絕:完。全部殺掉;一個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餘地。

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將秦國二將活挾將來了,將眾兵斬盡殺絕也。」

17目光短淺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釋 缺乏遠見卓識的、隻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出處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章:「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後,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

18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鬥到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19胡說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釋 指沒有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出處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20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釋 隻為自己打算;隻顧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處 宋 程頤《二程語錄》:「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模。」

21飲鴆止渴 [ yǐn zhèn zhǐ kě ]

解釋 鴆: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的後果。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霍諝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22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23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處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24大勢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釋 大勢:指有利的局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失去;前途沒有希望。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25威風凜凜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釋 形容威嚴可畏;氣勢逼人。威風:使人敬畏的氣勢或氣派;凜凜:可敬畏的樣子。

出處 元 費唐臣《貶黃州》:「見如今禦台威風凜凜,怎敢向翰林院文質彬彬。」

26驕傲自滿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釋 自高自大;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 宋 王明清《揮麈後錄》第八卷:「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27以少勝多 [ yǐ shǎo shèng duō ]

解釋 用少數的力量戰勝多數的力量;以弱小戰勝強大。

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布置。」

28大獲全勝 [ dà huò quán shèng ]

解釋 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葛令公生遺棄兒》:「唐代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梁家大獲全勝。」

29一塌糊塗 [ yī tā hú tú ]

解釋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麵,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30以一當十 [ yǐ yī dāng shí ]

解釋 一個人可抵擋十個人。形容以少勝多;英勇善戰。

出處 《戰國策 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 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31揠苗助長 [ yà miáo zhù zhǎng ]

解釋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因而誤了事。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32急功近利 [ jí gōng jìn lì ]

解釋 急:急於;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於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出處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33摩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解釋 形容行動之前心情激動;情緒高昂;急不可待。

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殺嗬,摩拳擦掌。」

34殘兵敗將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解釋 殘:殘餘的;不完整的;敗:輸。剩下的士兵;打敗的將官。形容損失慘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戰鬥力的軍隊。也作「殘兵敗卒」、「敗將殘兵」。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35膽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解釋 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9回:「誰知四下裏物色遍了,遇著的,倒大多數是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膽小怕事、買進賣出的商人。」

36緊要關頭 [ jǐn yào guān tóu ]

解釋 關頭:關口。比喻有關事情成敗的關鍵或時機。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龍媒、張金鳳,並張老夫妻,柳林話別——是這書的開場緊要關頭。」

37回天之力 [ huí tiān zhī lì ]

解釋 回天: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出處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

38報仇雪恥 [ bào chóu xuě chǐ ]

解釋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39重整旗鼓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解釋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後;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幹。也作「重振旗鼓」。

出處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40涸澤而漁 [ hé zé ér yú ]

解釋 抽幹池水捉魚。比喻隻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出處 《文子 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41趕盡殺絕 [ g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釋 驅除幹淨;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餘地。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餘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42出謀劃策 [ chū móu huà cè ]

解釋 謀:計謀;劃:籌劃。製定計謀策略。指為人出主意。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43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雙方鬥爭尖銳;不能共存。

出處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44苟且偷安 [ gǒu qiě tōu ān ]

解釋 不求上進;不顧將來;隻貪圖眼前的安寧。苟且:得過且過;偷安:貪圖安逸。

出處 宋 蘇軾《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苟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

45江東父老 [ jiāng dōng fù lǎo ]

解釋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的地區。故鄉父兄之輩。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

46世世代代 [ shì shì dài dài ]

解釋 泛指延續的各代。

出處 丁玲《在嚴寒的日子裏》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幾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獄裏過日子受煎熬。」

47殺雞取蛋 [ shā jī qǔ dàn ]

解釋 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長久的利益。亦作「殺雞取卵」。

出處 李雲德《沸騰的群山》:「日本人為了掠奪富礦,采用殺雞取蛋的辦法,到處亂采亂掘。」

48山搖地動 [ shān yáo dì dòng ]

解釋 山和地都在動搖。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

出處 《宋書 五行誌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聲自河北來,魯郡山搖地動。」

49挖肉補瘡 [ wā ròu bǔ chuāng ]

解釋 比喻隻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 清 梁啟超《外債平議》:「就財政上以論,外債之宜借者,不過為苟安目前、挖肉補瘡之計。」

50剜肉醫瘡 [ wān ròu yī chuāng ]

解釋 比喻隻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 唐 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51焚林而獵 [ fén lín ér liè ]

解釋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隻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52香消玉損 [ xiāng xiāo yù sǔn ]

解釋 見「香消玉碎」。

出處 清·繆艮《沈秀英傳》:「秀英香消玉損,已返方諸。」

53漁翁之利 [ yú wēng zhī lì ]

解釋 猶言漁人之利。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一回:「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為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為之一變。」

54愛鶴失眾 [ ài hè shī zhòng ]

解釋 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二年》:「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餘焉能戰?’」

55焚林而狩 [ fén lín ér shòu ]

解釋 同「焚林而田」。

出處 南朝·宋·袁淑《防禦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56焚藪而田 [ fén sǒu ér tián ]

解釋 同「焚林而田」。藪,林藪。

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相關推薦

最近更新

別人正在查

漢語查
©2024 hgcha.net